嘉義丘陵

嘉義丘陵

嘉義丘陵在嘉義縣中部偏東、台南縣東北部,八掌溪曾文溪間,北起濁水溪,南至高雄與屏東之間,東接阿里山脈,西臨嘉南平原,是台灣山脈與平原之間的過渡帶。南北長114公里,東西寬5?10公里,面積約1600平方公里。地勢由東向西傾斜,東部高差400-200米,山脊狹長,被河流侵蝕切割成零亂塊地;旗山以西高差200-300米,地形複雜崎嶇,變化急劇,多雨裂、沖溝;地面多為黏士,雨後泥濘,地形較零亂複雜,交通不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嘉義丘陵
  • 面積:1600平方公里
  •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簡介,地形,地質概述,地質,地震,土壤,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山脈,氣候,水文,旅遊資源,

簡介

關子嶺是一個海拔270米的小山岡。過去,這裡僅有一個荒僻的小山村,居民自稱“鐵國”,意思是沒有人攻打的安全地方。後來在這裡發現了溫泉,很快發展成為一個街市繁榮、旅社林立、遊人絡繹的小市鎮。
台南縣北部邊緣地帶,有一個遠近知名的遊覽勝地—關子嶺,它地處阿里山脈的山麓。在它的東面,是阿里山伸向西南方向的一支脈—大凍山脈,黑石炭山、崩山、九龍山、大凍山、大獅嶺、小獅嶺、 莰頭山等千米左右的山峰,連綿不斷;在它的北面,急水溪上源向水溪的溪流,潺潺流淌。群山環抱,清水一泓,環境十分幽雅。這裡已形成一個包括關子嶺溫泉、紅葉公園、水火同源、碧雲寺、清虛宮大仙寺枕頭山等勝景的風景遊覽區,每年接待遊客100多萬人次,是台灣遊客最多的旅遊點之一。

地形

在台南、高雄兩縣的一些泥岩分布區,流失沖蝕十分嚴重,溝壑縱橫,植被稀疏,被稱為惡劣地形。兩縣之間的二仁溪,雖然是一條源短流緩的小溪,但含沙量之高卻冠於全省,素有“台灣小黃河”之稱。二仁溪上游田寮鄉一帶,連綿的山脊寸草不生,十幾個縱橫交錯的山谷,荒涼冷寂,到處是一片白茫茫的荒漠景象,置身其中,有身居廣寒之感,這就是著名的“月世界”。山谷中築了一座攔沙壩,蓄成水塘,稱為“月景農塘”。幽幽水,映出四周的光禿山脊,光怪陸離,奇幻兼備。如果明月當空,更使人宛如進入神話世界,似真似假,若實若虛,形成一種妙不可言的意境。島內學者大致將台灣地形劃分為7個部分,分別是中央山系、海岸山脈、大屯山山匯、山麓丘陵區域、開拓台地區域、平原谷地區域及東部火山島嶼等。由此7個部分又可劃分為若干分區,而嘉義市便隸屬於平原谷地區域的嘉南海岸平原。嘉義、台南海岸平原,簡稱嘉南海岸平原,位於台灣島西南部,北自彰化,南迄高雄,長170公里。南北兩端尖端,中部較寬廣,最寬處為濁水溪的下游地段,東西寬約40公里。此平原東臨山麓丘陵地帶,平原的東緣部分海拔四、五十公尺,平原西面成一平緩的斜坡,平原中部是斗六、嘉義諸地區。嘉南海岸平原的河流發育有先後,其先者為先成河,即濁水溪、曾文溪,發源自中央山脈及玉山,
嘉義丘陵嘉義丘陵
發生時期甚早,嘉南平原形成以前即已存在,河床廣闊,上流帶來的沖積物甚多,下游堆積現象顯著。其後者為嘉南平原成立以後的順向河,此等河流都來自山麓丘陵地帶,或僅在平原東側邊緣部分地區。如朴子溪、八掌溪、二層行溪等,源自山麓丘陵地帶,北港溪、急水溪及其它較為微弱的河流則來自平原邊緣部分。

地質概述

地質

嘉義的地質結構主要由地質年代甚新的沖積層構成。嘉南平原東側山麓一帶則為由砂岩、泥岩構成的頭嵙山層及紅土台地堆積層。
嘉義丘陵嘉義丘陵

地震

嘉義在地質上位居梅山斷層、大尖山-觸口斷層及六甲斷層之間,雖全區並未真正落於斷層上,但該市行政範圍內仍幾乎位於嘉義地震密集帶上,尤其多數教育設施在區位上應已受到潛在的威脅。

土壤

嘉南丘陵及平原低地多由沖積土、鹽土、擬盤層土及砂性土等構成。而嘉義市轄區土地為擬盤層土、紅棕色磚化紅土、沖積土等。

地理位置

嘉義位於台灣西南部嘉南平原北端,北回歸線經過該市附近,東西寬15.8公里,南北長10.5公里,面積60.0256平方公里,四面與嘉義縣相鄰,是台灣地區土地面積最小的縣市,同時也是台灣地區少數未與海域相鄰的縣市之一。在全市的地形上除東邊一部分屬竹崎丘陵地帶外,其餘均為肥沃的平原,地勢由東向西緩降,地形平坦廣闊(除了位於嘉南平原的梅山斷層地帶邊緣)。而史料記載,該市曾有數次大地震造成嚴重災害。
關子嶺溫泉位於關子嶺北麓的滾水溪左岸,泉有清、濁兩種,濁泉水溫80攝氏度,清泉水溫54攝氏度,是鹽類碳酸泉,呈乳白色,浴後膚滑若脂,可治療皮膚病、神經痛等症,過去曾被稱為“仙奶泉”。如今,泉水通過人工水道被引入旅館,供人沐浴。由於水質良好,而且周圍景色宜人,所以關於嶺溫泉號稱台灣南部第一溫泉,並與台北的陽明山、北投和屏東的四重溪合成為台灣省四大溫泉。
嘉義丘陵嘉義丘陵
自溫泉向上行,登300級陡峭的好漢坡,即到達山頂紅葉公園。國內遍植龍眼梅花櫻花樹,尤以聖誕紅為多。深秋季節,滿山滿谷嫣紅一片,燦爛悅目。在關子嶺西南方,有一座由石灰岩組成,高645米的山峰,由於形狀獨特,從遠處望去,好像一個繡花枕頭,非常美麗,因而被命名為枕頭山。山上有一塊巨石,重達數噸,浮嵌在山頂,從山底向上望去,巨石搖搖欲墜,可是數千年來,始終迎風傲立,巍然不動,像個巨神守護著枕頭山,當地居民稱它為風動石或靈風動石。據說,每當颱風暴雨等異常天氣到來之前,巨石都要發出滾動的響聲,居民可據此做好應變的準備,站在風動石向西眺望,台南平原阡陌縱橫,一覽無餘;高速公路像巨蛇,南北伸展;白河水庫如一塊明鏡,鑲嵌在中間,構成一幅美妙的風景畫。

自然環境

山脈

台灣地勢最顯著的特徵,即山多而峻。其主要山係為台灣山系,貫穿全島南北,其中高出海面三千公尺的山峰共有62座。台灣山系自東向西,約可分為四列:(1)中央山脈,(2)次高山脈,(3)玉山山脈,(4)阿里山山脈。而與嘉義市有間接關係的是阿里山山脈,該山脈走向略與玉山山脈平行,其主峰大塔山,海拔約2,633公尺,東與玉山之間,以哆哆咖鞍部相連,此鞍部為南部楠梓仙溪與北部有蘭溪之間的分水領。山勢自主峰向西緩降,高山與丘陵相連,無明顯分界。丘陵山地的海拔高度在一至二公尺之間,其西緣山區更趨低緩,部分形成高百公尺至數百公尺的台地,部分則直接下降為沿海平原。沿海平原在嘉義附近最廣,水平距離可達50公里。
嘉義丘陵嘉義丘陵

氣候

嘉義市市中心位於北緯 23°29′,東經 120°27′,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溫以七月最高,一月最低,年平均溫度攝氏22.6度,氣候溫和怡人;冬季為乾季,以東北季風為主,夏季西南風盛行,風力和緩,因高溫及對流作用旺盛,常有雷雨,加以位居侵台颱風主要路徑地區,7至9月間常有颱風侵襲,雨量甚豐,年平均雨量1696.9毫米,有利農業發展,故該市開發甚早。

水文

主要河川為八掌溪朴子溪,均發源於中央山脈,分別流經嘉義市南、北面,形成與嘉義縣的天然界線;該市地下水並不豐沛,主要因為嘉南平原地層由極細的淤泥及粘土組成,含水性差,主要用水資源為引用八掌溪的蘭潭水庫、仁義潭水庫。而這些主要河川的污染程度都相當高。

旅遊資源

關子嶺沿枕頭山下的環山道路向南行進,在枕頭山東麓,有一處舉世罕見的天然奇景—水火同源。來到這裡,只見一股清泉從崖壁中湧出,匯集成一池清水,池底不斷冒出氣泡,點火即燃。火焰騰起於水中,而池水仍清冽甘美。對於這種奇妙的現象,當地居民編了許多有趣的故事傳說,並在池前設定香案,供奉“火神”。不少人慕名而來,焚香膜拜。其實,這種現象也並不神秘,主要是由於這裡岩層中既含有地下水,又蘊藏著天然氣,地下水和天然氣沿崖壁裂隙溢出地表後,天然氣浮於水面之上,點燃後,就形成了火從水中冒出、水在火下翻騰的奇觀。近年來,隨著天然氣資源的逐漸減少,水火同源的火焰也有不斷減弱的趨勢。特別是自l964年關子嶺地區遭受一次地震之後,變化更為明顯,燃火點由一處分散為數處,火焰也遠沒有過去那樣旺盛了。
嘉義丘陵嘉義丘陵
大仙寺位於枕頭山西麓,又名大仙岩或舊岩,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後經重修、擴建,已成為一座雄偉壯麗、金碧輝煌的寺廟。其山門外有五彩報恩塔,廟中有阿彌陀佛和印度白玉佛,為台南佛教文化中心之一。
關子嶺西北方的白水溪谷中,建了一座白河水庫,面積約197公頃,具有防洪、灌溉、給水等多種功能,由於這裡山清水秀,風景絢麗,既可垂釣,又可划船,現已成為關子嶺風景區的一個組成部分。從關子嶺向南偏東方向步行,越過台南縣第一高峰,海拔1234米的大凍山,大約走了8小時左右,一座水面遼闊、碧波粼粼的人工湖呈現於眼前,這就是台灣第一大水庫—曾文水庫
位於枕頭山西南,距水火同源約1公里處的碧雲寺,是一座古老的寺院。它建於清乾隆年間,殿宇宏偉,庭院寬敞,肅穆壯觀,內供觀音佛像及十八羅漢。附近的山都由石灰岩組成,由於長期受到水的溶蝕,形成了許多洞穴,構成了龍喉風煙、石室仙蹤、蝙蝠洞天等美景。龍喉風煙在碧雲寺旁邊,巨石嶙峋,夭矯如龍,前端有穴,在風雨之後和寒冬清晨,由於洞內比外面溫度高,從洞中冒出的濕潤空氣遇冷凝成雲霧,仿佛是洞穴在噴吐雲氣,又好似炊煙裊裊上升。石室仙蹤在碧雲寺東南,為一清靜石穴,通稱仙洞。嚴冬溫暖如春,盛夏涼風習習,洞旁樹木茂密,濃蔭蔽空。相傳300年前,曾有僧人盤坐洞中,參修通學。蝙蝠洞天在碧雲寺後,山崖下有一岩洞,闊約20米,蝙蝠群棲洞中,有紅有黑,盤旋飛舞,景色奇麗。
曾文水庫又叫“大禹潭”,位於曾文溪上游。它的西北、東北、西南三側,都被阿里山的余脈環抱著,具有興建水庫的良好地形條件。曾文水庫主要是為補充其下游水庫水量之不足,保證嘉南大圳灌溉系統的水源供應,擴大台南平原的灌溉面積而建的。同時,還可以調節曾文溪下游的洪峰流量,減輕兩岸水災,供應台南市以及附近地區的城鎮居民和工業用水,並有利於發展附近地區的造林事業,加強曾文溪上游的水土保持。在水庫下方,建有一座裝機5萬千瓦的水電站,每年可發電近3億度。因此,它是一座具有多種經濟效益的大型水庫。
曾文水庫四周環山,層巒疊蟑,青山翠谷,再配上煙波浩淼的碧潭綠水,風景十分秀麗,是一個有著廣闊發展前景的旅遊勝地。現已建成幾處各具特色的旅遊景點。如橫跨湖面的大埔拱橋。像一道彩虹架在碧波之上。建於湖畔山腰的嘉義農場,一座座現代式樣的洋房,白牆紅瓦,頗有北歐建築風格。水庫南端的參觀台區,有各種旅遊服務設施,備有遊艇,供遊人游湖賞景。此外,還有掬月半島、曾文七寶塔以及一些遊樂園區等。由於庫區鮮魚、水果品種很多,產量豐富,在此品味嘗鮮,也是一大樂事。
曾文水庫西南方,隔著一道高500餘米的烏山嶺,又有一座與之遙相對應的巨大水庫-烏頭山水庫。它位於台南縣官田鄉,有效蓄水量為1.4億立方米,滿水面積為1300公頃,是台灣島上第二大水庫。由於它地處起伏不平的丘陵地區,四周輪廓狀若珊瑚,故又名珊瑚潭。早在300年前這裡就已經有了小型水利建設。1920年開始,經過將近 10年的施工,攔截了官田溪河谷,建成了這座水庫和嘉南大壩灌溉系統。此後,珊瑚潭一直作為嘉南大壩的主要蓄水庫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由於官田溪只是一條小的溪流,集水面積有限,僅僅靠它不能使水庫水量得到充分保證。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興建曾文水庫的同時,又在烏山嶺開鑿了一條長約3公里的引水隧洞,引進經過曾文水庫調節的曾文溪水注入珊瑚潭,使它的水源得到了充分保證,水位保持穩定。
珊瑚潭也是一個山明水秀、風景綺麗的遊覽勝地。由於它是依天然河谷而建,湖岸迂迴曲折,岸邊景物如畫。湖中小島眾多,島上林木蔥綠,泛舟潭上,尋幽探勝,妙趣橫生,常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潭的出水口旁有一噴水柱,水由柱端噴射出來,白花飛濺,高達數丈,再落入泉盆,十分壯觀。尤其在夕陽映照之下,五彩繽紛,變換奇特,叫做“珊瑚飛泉”,被列為台南八景之一。此外,還有展望台、遊艇碼頭、湖濱公園及露營地多處,配建亭台樓閣,種植花草樹木,風光之美與景物之佳,使它成為台南地區首屈一指的旅遊休憩的好地方。
珊瑚潭附近有一座由明朝鄭成功的參軍陳永華所建的著名古剎―龍湖岩,前有龍湖,後有赤山,左有龍潭寺,右有鎮南宮,廟宇規模宏偉,坐落在珊瑚潭旁,更使名潭生色。
除了珊瑚潭、曾文水庫白河水庫之外,在嘉義丘陵至台南平原地區,還分布著許多小型水庫,如鹿寮水庫、尖山埤、德元埤、鹽水埤、虎頭埤等,面積在幾十公頃至幾百公頃之間。其中,台南縣新化鎮東郊虎頭山麓的虎頭埤,建於清朝年間,是台灣島上歷史最悠久的水庫,也是一個絝麗多姿、久負盛名的風景區。有虎溪釣月、虎嶼歸雲、虎頭倒影、閘口飛泉、濠平觀魚、江亭望月、水橋虹影與孤嶼螺痕等八景。
珊瑚潭往南,越過曾文溪,丘陵的面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呈現出一些罕見的地形景觀,那造型千姿百態的泥火山,景象奇幻兼備的月世界,成了遠近知名的盛景奇觀。
泥火山是一種泥漿與氣體同時噴出地面所造成的泥丘。由於這裡的地層均由巨厚的泥岩組成,地下又含有大量天然氣,同時分布著很多斷層,天然氣遇到斷層就循以上涌,在上涌的過程中,遇到顆粒細小、膠結疏鬆、十分軟弱的泥岩,便推動它們與地下水彼此混和,成為泥漿,噴出地表,形成泥火山泥火山有各種不同的形態,如果泥漿粘性較強,一出地表,就地堆積,則形成小山丘狀或錐狀的噴泥丘,這是泥火山的一般形態;如果粘性較低,噴出地表,四散外溢,則形成噴泥塘、噴泥池或噴泥潭、噴泥窪。這一帶有不少地名帶有滾水二字,如大滾水、小滾水、滾水坪、滾水山、滾水湖(壺)等,一般都是和泥火山有關,是觀賞泥火山奇異景觀的理想去處。
大滾水在高雄縣田寮鄉古亭村,噴泥口長約40米,寬約25米,裡面至少有三個孔洞不停地湧出泥漿、水、氣,汩汩有聲。
小滾水在田寮鄉崇德村,是一個泥火山群,除有兩處噴泥丘外,多呈泥塘、泥池之狀。有的噴泥口每隔十幾分鐘噴泥一次,還伴有滾動的聲音。
滾水坪位於高雄縣橋頭鄉燕巢鄉的交界處,當地叫滾水山,周圍約50米左右,上有隆起的小丘,呈乳房狀,山丘頂上即為火山噴泥口,不斷地流出灰色的泥漿,匯成一個50米見方的泥塘。其中一半泥漿經太陽長期曝曬,龜裂成各種奇怪的形狀,宛如一件精美的藝術品,上面可以行人;而另一半則充滿了軟泥漿,一片油光,不能行走,曾有水牛沉沒其中。
滾水湖又名滾水壺,位於高雄縣燕巢鄉金山村。傳說一名受了虐待的養女曾在此地自盡,所以人們把滾水湖又叫做養女湖。它是一個周長約30米的噴泥塘,雖然面積不大,但深不可測。湖中連續不斷地冒出比碗口還大的氣泡,點火可燃,與關子嶺的水火同源有異曲同工之妙。
是位在台灣南部的台南市嘉義縣境內的山麓丘陵,東邊為阿里山山脈,兩者在地質上以大尖山斷層為界[1]。該丘陵區北為八掌溪,南到曾文溪,區內各山有枕頭山(648米)、滴水山(283米)、牛山(212米)、大寮山(221米)、桶頭山(178米)、頂坪山(443米)、鹿坪山(444米)、科里山(217米)、關仔嶺(496米)、弟子山(137米)、半天寮山(210米)、蘇厝山(120米)、尖山(223米)、番仔山(104米)、燒灰子山(177米)、三見山(165米)、番輪山(120米)、番仔埔山(189米),整體平均高度在250米以下[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