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頭鄉(江西于都縣橋頭鄉)

橋頭鄉(江西于都縣橋頭鄉)

橋頭鄉,地處于都縣北部,是於都北大門,東與銀坑鎮琵琶村相連,南與銀坑鎮營下村、銀坑村和馬安鄉的橋下村、上寶村毗鄰,西與馬安鄉貢布村和興國縣樟木鄉接壤,北與興國縣樟木鄉交界,319國道穿境而過。全鄉土地總積 39.24平方公里,山地面積占65.91%,耕地面積占16.01%,全鄉轄7行政個村,90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17094人。鄉政府駐橋頭圩,距縣城50里,距興國縣縣城38公里。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不斷調結構、創特色,已形成了以肉兔養殖和大棚蔬菜為主的特色致富產業,全鄉現有肉兔養殖龍頭企業4家,帶動周邊100餘戶農戶飼養肉兔,每年總計出產肉兔50萬餘只,是享譽盛名的兔業之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橋頭鄉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于都縣
  • 下轄地區:橋頭、水背、朱屋等
  • 政府駐地:橋頭圩
  • 電話區號:0797
  • 地理位置于都縣北部
  • 面積:39.24平方公里
  • 人口:17094人
  • 方言客家語—於桂片 
  • 車牌代碼:贛B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區域位置,自然資源,經濟概況,

建制沿革

以人工建築得名。解放前夕屬銀坑區富強鄉,解放初期屬銀坑區橋頭鄉。
1958年9月成立橋頭公社,
同年11月併入銀坑公社。
1961年8月從銀坑公社劃出橋頭公社,
1968年10月再次併入銀坑公社,
1972年11月恢復橋頭公社。
1984年改為橋頭鄉。

行政區劃

轄橋頭、水背、朱屋、江背、東山、中石、歷逕、固石8個行政村
(2008年代碼)360731209:
~200橋頭村 ~201水背村 ~202朱屋村 ~203江背村 ~204東山村 ~205固石村 ~206歷逕村

區域位置

橋頭鄉,地處于都縣北部,是於都北大門,東與銀坑鎮琵琶村相連,南與銀坑鎮營下村、銀坑村和馬安鄉的橋下村、上寶村毗鄰,西與馬安鄉貢布村和興國縣樟木鄉接壤,北與興國縣樟木鄉交界,319國道穿境而過。
于都縣橋頭鄉

自然資源

全鄉土地總面積 39.24平方公里,山地面積占65.91%,耕地面積占16.01%,概稱:橋頭面積十分開,六分半山分半田,村莊道路一分半,河流塘庫站半分。全鄉轄7行政個村,90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17094人。鄉政府駐橋頭圩,距縣城50里,距興國縣縣城38公里。
橋頭鄉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鐵錳礦、石英砂礦、煤、石灰石,鎂質粘土礦等。

經濟概況

主導產業有肉兔、大棚蔬菜、生豬等,是全縣大棚蔬菜主產區。
2014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8537.12萬元,同比增長10.6%;財政收入314.87萬元(含體制性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149元,同比增長10.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0.8億元;貧困人口從原來的4237人減至3518人。
一、狠抓項目建設,推進振興發展
基礎設施建設順利推進。長達7公里的西氣東輸三線(橋頭段)的隧道和管線工程已率先全面完工,基本完成復墾農田,修復毀損公共設施等工作,實現了工程完工、民眾滿意的效果;“千人百噸”自來水廠完成了蓄水池、管理房建設和管線鋪設,預計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橋頭中心幼稚園已完成主體工程,圍牆、水溝等配套工程已啟動,預計下學期正式投入使用;橋頭35千伏變電站已完工,線路升級改造全面完成並投入使用,受益民眾2萬餘人,從此告別低電壓時代;全年分三批次建設包括朱屋石腳下水渠建設在內的9個“一事一議”項目,共投資31.6萬元;全年共建設6條通組路,里程總計11.87公里;土地“增減掛”穩步推進,全鄉13個點,已完成拆除面積10153平方米,復墾土地54.65畝。
危舊土坯房改造卓有成效。通過整合扶貧開發、統籌城鄉發展、財政預算等涉農資金,把項目和資金向土坯房改造集中示範點傾斜,著力打造了歷逕歐腦、橋頭黃泥排2個集中連片改造示範點,實現了以點帶面,全鄉345戶困難民眾喜遷新居,為期三年的土坯房改造任務全面完成。
二、最佳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民致富
農業產業蓬勃發展。“橋頭百戶兔業扶貧”計畫成效顯著,以肉兔養殖和大棚蔬菜為支柱的兩大產業繼續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大棚蔬菜種植面積800餘畝,培育壯大農民自辦養豬產業,全鄉新增規模生豬養殖場3家,年產肉豬800餘頭;在全縣初具特色的名犬養殖小有規模,多次吸引領導和客商參觀考察。柑橘黃龍病防控工作紮實有效。
工業和三產集聚壯大。大力倡導大眾創新,全民創業。全年新增製衣廠、製鞋廠、電子廠、玩具廠等小微企業20餘家,實現引資千萬元,提供就業崗位800餘個。全鄉共為招工企業選送工人300餘人,錄用94人,考核94人。全鄉個體工商戶達400餘家。
三、統籌城鄉發展,打造秀美鄉村
努力推動新農村建設。打造了歷逕歐腦、東山茶園、固石老屋、橋頭店背4個新農村建設點;高質量編制鄉鎮規劃,注重村莊整治與全鄉發展相結合、與農村地方特色相結合、與生態環境相結合,嚴格按照規划進行建房審批,美化農村房屋布局,建設和諧宜居生態環境。
著力改善圩鎮整體環境。全面開展“治髒、治亂、治堵”工作,確立主要街道整治方案,近期開展了大規模整治工作3次,保證了圩鎮街道和319國道的通暢、清潔;投資20餘萬元,硬化新修319線至國中門口路基,改變了長期困擾民眾出行難的問題;修繕了垃圾清潔場,清理生活垃圾400餘噸;推進亮化工程,在原來主要街道安裝路燈的基礎上,新安裝了5盞太陽能路燈,方便了學生和民眾出行;開展了圩鎮美化工作,對攤位進行歸行劃市,打造了街道衛生潔化、環境綠化、秩序井然的宜居圩鎮。
四、保障民生髮展,提升幸福指數
生產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積極拓寬民眾持續增收渠道,通過發展特色種養業、組建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完善“三送”幫扶機制等途徑,增加民眾財產和經營性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149元,同比增長10.1%,人均生活消費水平明顯提高。
就業保障體系日趨完善。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大力開展勞動技能和農民知識化培訓,不斷提升民眾就業創業能力。2014年期間,培訓水電工、泥工、油漆工、種養專業戶等各類人員213人,轉移農村勞動力4538人,新增就業人員108人。
民政保障水平逐步提高。2014年共為540名城鄉低保對象發放扶助金98.65萬元,發放春夏荒救助款15萬元,發放五保供養資金36.9萬元,為159名優撫對象發放優待金43.69萬元,發放城鄉醫療救助款34.56萬元。
養老保障受益面更加廣泛。2014年,全鄉參保人數達9025人,農村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82.7%,領取社會養老保險人數1811人,發放養老金132.5萬元。共對全鄉1689名待遇領取人員進行了生存認證,年審完成率達100%,追回被冒領養老金合計2.15萬元。
醫療保障能力日益加強。全鄉參合農民15970人,參合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賬總金額達185.9萬元,其中門診報賬52.7萬元,大病報賬29.6萬元,外地住院報賬53.2萬元,鄉衛生院住院報賬50.4萬元,有力地解決農民因病致貧問題。
扶貧移民力度持續加大。加強產業扶貧力度。動員開展移民扶貧,按照“整體搬得出、長期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要求,全年完成15戶的移民搬遷,其中完成進城進園移民5戶;共有3個縣直單位與我鄉7個村實行“三送”結對幫扶,共為我鄉籌集項目和物資123萬餘元;為3個扶貧重點村爭取扶貧項目資金60萬元,建設基礎設施項目6個;全面落實“雨露計畫”扶貧(中職和高校在校貧困生補助)工作,全鄉共有99戶貧困家庭獲得“雨露計畫”補助,補助資金達9.36萬元。
“三防一減”全面落實。切實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完善了各山塘水庫的度汛計畫和搶險應急預案,建立了嚴格的防汛值班制度,加大對病險水庫、山塘、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與除險力度,確保了我鄉安全度汛;切實加強動物防疫工作,組織防疫人員進行技術培訓,並與各村簽訂動物防疫責任書,防疫工作成效良好;堅持以防為主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全年未發生重大火情;加大了惠農政策宣傳和農民減負力度,開展了農村收費項目自查自糾工作,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農村綜合改革穩步推進。全鄉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工作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已完成調查摸底及檔案覆核工作,現已進入測繪工作階段;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確權工作完成權屬調查。
五、完善配套服務,發展公共事業
教育事業全面發展。教學質量不斷最佳化。國中教學質量位列全縣農村中學第2名,農村中學第一方陣,中心國小教學質量全面達標,優秀和及格率均居全縣前列;教學條件不斷改善。2014年,成功爭取校建項目14個,包括中心幼稚園項目資金累計達到430餘萬元。目前,國中食堂主體工程已完成,水背、東山、朱屋教師宿舍樓建設全面完工,已投入使用,7個村小食堂項目建設基本完工,水背、固石、中石學校標準化建設正在加緊建設中。
衛生事業明顯進步。全鄉全年醫患關係平穩,形成了文明和諧的醫療環境。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新建門診綜合樓及職工宿舍,現正在施工中,已完成封頂,計畫今年6月投入使用;投資2萬餘元新設立疼痛科;投入5萬元購進一台攜帶型B超設備,有效改善了醫療服務環境,確保了公共衛生工作有序開展;建立居民健康檔案16165份,電子檔案14573份;為重點人群開展健康體檢2516人次,為0—7歲兒童提供一類疫苗免費預防接種8197人次;2014年度門診2739人次,住院1521人次,爭取中央資金150萬元。
計生工作穩步推進。嚴格落實幹部分片包乾責任制度,駐村鄉領導包片,駐村鄉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組,每個鄉村幹部包若干名計生對象。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等計生優質服務水平不斷提升,鄉所村室服務條件明顯改善,“四術”、社會撫養費徵收、二女戶結紮三項硬指標基本完成,低生育水平得到鞏固,全年人口出生率為13.56‰,自然增長率8‰,計生率達82%。
文化事業更加繁榮。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形式多樣開展長征出發80周年紀念活動。組織廣大黨員幹部赴境內紅色革命遺址­­­-於北特區委和贛南紅軍十五縱隊成立舊址(贛南第一支正規革命武裝),緬懷革命先烈、追憶光輝歷史,重溫入黨誓詞,弘揚長征精神,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組織全鄉60名幹部職工參加“于都縣紀念中央紅軍長征出發80周年”大合唱,中石“上刀山”民俗文化獨具特色,多次在省市縣電視台新聞聯播播報;“紅色育人”活動在全鄉中國小廣泛開展,備受好評。
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2014年度民兵預備役工作成績顯著,全年共完成新兵徵集工作任務9名;不斷最佳化發展農村服務網路,新建農村信用社服務大樓,添置一台郵政儲蓄自助存取款機;移動、電信網路實現村莊全覆蓋;加強便民服務中心建設,提供優質高效的視窗服務;加強農村公路養護,保持鄉村公路暢通;規範戶籍管理,取消“一證代多證”審批制度。
六、創新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煥新貌
矛盾糾紛調處力度加大。全鄉全年各類矛盾糾紛發生90餘起,排查率及調處率均達95%以上,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階段,較好地維護了我鄉社會和諧穩定。
公眾安全感不斷提升。紮實開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公眾安全感整改工作,在全縣綜治工作會議上進行了經驗介紹,本年度我鄉公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2014年公眾安全感滿意度測評工作躍居全縣第一。
治安防控網路不斷完善。加大治安巡查,全鄉組織兩支巡查隊到圩鎮、村組巡邏共80餘次;改裝和維修天網工程設施,增添2個監控探頭,提高了天網覆蓋率;建立了鄉視頻接訪中心,購置了電腦、音響等設備,完善了配套設施;有效開展“四打擊二整治”專項行動,遏止了“賭博風”、“纏訪鬧訪風”等不良風氣,對圩鎮、各村交通要道加強了管理,有效遏制了貨車載客,無證載客行為,加大“黑網咖”的專項整治力度;不定時取締、打擊轄區內的賭博窩點;加強對“法輪功”、“全能神”等邪教組織的監控,為進一步營造風清氣正的法治橋頭打下堅實基礎。
七、深化黨風廉政建設,打造廉政為民政府
加強黨的建設,深入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照“四風”查問題,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總要求,開展了一系列教育實踐活動,徵集意見273條,經梳理54條,整改到位54條。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上級黨委政府有關規定,“四風”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整治,政府作風和效能建設明顯加強。對惠農政策尤其是危舊土坯房改造政策、土地確權的落實情況,開展定期調度和督查,有效推進了政策落地、工作落實。嚴明組織財經紀律,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嚴格對差旅、辦公用品等發票報銷流程,“三公”經費支出同比下降16.2%。嚴格執行政府廉政建設工作要求,加強重點工程、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監督管理,順利推進了“千人百噸”用水工程、中心幼稚園等建設,開展了“吃空餉”、“小金庫”等專項整治工作,政府廉政建設不斷加強。積極開展優秀鄉村幹部創評活動,全年評選出優秀鄉村幹部9名,進一步激發廣大鄉村幹部工作熱情,增強爭先創優和創新創特意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