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介紹
學校始終堅持“三個面向”為指針,確立了“面向世界求教育發展,面向未來育創新人才”的辦學思想。注重學生的
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校承擔了多項國家、省級重點課題。“十五”課題《新課程標準網路資源的開發與套用》獲省科研成果一等獎,《網路教學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實驗與研究》通過省結題。學生參加習作、書法、繪畫、電腦作品、藝術體操、電腦機器人等比賽,獲國家、省、市級獎勵3000餘人次。學校以先進的辦學思想、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最佳化的課程設定、領先的教育科研、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學校先後被授予“山東省教學示範學校”“ 山東省校本培訓示範學校“山東省電化教育示範學校”“山東省藝術教育示範學校”等榮譽稱號,被定為“全國信息化進程中的教育技術發展研究實驗基地”“山東省創新教育實驗基地”。
建設目標
我校數位化校園建設圍繞數位化環境、數位化管理、數位化教學、數位化教研和數位化生活五大主題,其中包括:基礎硬體建設、套用支撐平台、套用系統、個性化工作室、信息安全體系等五個方面,數位化校園是一個網路化、數位化、智慧型化的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教研科研、交流和溝通的平台,數位化校園的建設使我校教學常態呈現以下特點:教材多媒化、資源共享化、教學個性化、學習自主化、活動合作化、管理自動化、環境虛擬化和系統開放化。
總體思路
我校數位化校園建設指導思想是:創新教育教學理念是靈魂,網路環境建設是基礎,信息資源建設是核心,教學、教研套用是目標,網路管理是保證,基本達到:平台建起來了,常規工作抓起來了,全校師生動起來了,一線教師研究起來了。邊套用、邊研究、邊建設,不斷完善。
建設過程
1.“洗腦”、“取經”轉變觀念
校領導多次參加我市的數位化校園建設現場會,到上海、煙臺學習,了解先進地區的學校信息化建設,學習其先進的成功經驗,並多次邀請專家、骨幹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多次邀請電教站領導來我校指導、交流。學校各職能部門分頭調查本部門的工作流程,充分徵求教職工、學生和學生家長的意見,提出了符合信息化辦公要求的工作流程和本部門的需求分析報告。
2.搭建軟硬平台
硬體建設:
⑴採取“AA”制方式,全體教職工配備筆記本電腦,實現了日常辦公電腦化。
⑵所有教室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施,並增建一個多用的多媒體教室並接通了網際網路,以便開展多媒體教學、教研活動。
⑶全面改造中心機房和綜合布線,校園網路布點覆蓋校園的所有場所,中心機房增加了防火牆、伺服器、
中心交換機並增加了寬頻,使網路速度和安全有了進一步提升。
⑷改建兩個微機室,一室多用。實現了學生網上閱讀並探索一對一
網路教學模式。
⑸建設新的
校園廣播系統,包括多功能會議音響系統、廣場音響系統,各教室可定址語音廣播和學生廣播站,並實現聯網控制,提升育人環境。
⑹安裝了校園監控系統,實現了人防和技防相結合的校園安全系統。
⑺建設錄播系統和
電子顯示屏,實現數位化傳輸會議和示範課多次播放。
軟體建設:
⑴學校網站全覆蓋,新的網站系統集新聞發布、網路辦公、教學管理和教學資源管理等功能於一體,採用集中存貯、分布管理模式,各科室確定專人負責管理,為最佳化教學管理,開展網路教學打下了基礎。
⑵整合教學資源,以網管中心、教導處牽頭,依託各教研組對我校集體備課資源及原創教育資源進行整合,為教師的備課、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保障。
⑶利用兩口微機室,學校購建了數字圖書管理系統,建立了電子閱覽室。
⑷開展課件、電子教案的展評、使用和收集工作,由教務處牽頭,收集教師自製的各類教學資源並分類整理、上傳。
⑸結合新課標的要求,由各年級組、各備課組開展校本教材的開發使用。
⑹構建網路備課、教學教研平台,實現了網路協同備課和網路教學教研,並提供學生網路化自主學習和評價。
⑺構建了學生成績查詢系統,開通了家長簡訊平台和校長信箱,學生家長可以通過學生姓名和學號查學生在校基本表現和測試成績。
套用研究
1.強化教師素養和技能培訓。結合新課標下教材和教學培訓,採用集中學習、個人自學、教師互助的形式,對教師現代教育思想、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培訓,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強化技能。
2.建立、建全管理制度。學校制訂了數位化校園建設獎勵辦法、網站和教學資源管理制度、信息化辦公流程、探索新的學校管理模式。
3.加強數位化校園建設的理論學習和研究,探索網路環境下的自主學習研究、教學資源庫構建、信息技術和其它學科的整合等。
4.系統化校本資料,由網管中心、教導處合作組織全體教師對已開發、製作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重構。
5.探討數位化校園背景下的教學模式,學校及時開展高效課堂展示課活動,引導教師如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效率,強化了教師運用教育技術、探求新的教學模式的意識。
6.構建數字校園環境下的立體德育,由教務處和少先隊合作,開展新形式下德育模式的研究,通過班級網站、電子顯示屏和廣播系統等,進行立體式德育教育,同時進行網路文明教育,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路和文明使用網路。
建設成果
1.走出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之路: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提升教師的教育技術技能。
2.形成現代化學校的辦公模式:教室
多媒體設備直接帶來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校園監控系統有力保障校園安全,網上辦公實現了人、財、物管理的精細化,家校平台的套用暢通了家校溝通,構成全方位的教學和德育環節。
3.學生信息素養較高
我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電腦製作活動、機器人比賽等信息技術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在平日的教學中,我校就多次組織學生參加校“電腦製作比賽”,並從中選拔人才。我校的機器人隊伍曾多次在全國、省等各級電腦機器人比賽中獲得獎次;我校學生的電腦繪畫作品曾連續三年獲得電腦製作比賽一等獎;
電子報刊、網頁製作等項目也都曾在省級比賽中獲得一、二等獎。
4.形成新的教師培養機制:一方面通過理論培訓,教學資源的整合、網路課件的製作,加深了教師對新教材、新課標的理解,大大提高了教師的科研能力並帶動了青年教師的成長,促進教師的全面發展。
5.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多媒體進課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網路的套用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學會利用網路自主學習,
個性化學習,豐富的資源庫為學生
研究性學習、
探究式學習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問題與建議
1.如何實現教師素質與信息技術運用協調同步發展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難題。建議教體局建立起制度化的教師培養機制,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將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技術深入人心,強化對教師利用“電子白板”教學的評價,探索新的模式,提出要求。
2.實行網路監測評價,並將評價結果納入考核中。
3.培養一支精幹的網路管理隊伍,切實解決好硬體及時維護、軟體配套升級的問題。
4.數位化校園的建設是一次系統工程,涉及教學、教研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建議從上到下形成電教、教研、普教等職能部門共同參與,通力合作,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機制。
我校數位化校園的建設才剛起步,同各兄弟學校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我們將以這次研討會為契機,探索創新,切實發揮信息技術在學校發展中的作用。讓我們共同努力,紮實打造嘉祥教育的新亮點,開創我縣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