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楊隆珠活佛

炳靈寺,據羅扎哇迦呢哇於明萬曆年間寫的炳靈寺佛贊中記載,當時由高僧才旦堅措首次坐床。這說明他是主持炳靈寺的第一位法台。萬曆末年,內蒙地區巴音浩特的名僧吉美成來堅措來炳靈寺朝拜,為僧眾講經傳法,博得僧眾和地方居士的尊重。吉美成來堅措是密宗學者,對《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都有較深的研究。由於他有深厚的造詣,僧俗信徒們將寺權布施於他,恭奉他為寺主

基本介紹

  • 本名:楊海蓮
  • 別稱:嘉楊隆珠活佛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地:原導河縣(現永靖)白塔鄉崇王村
  • 出生時間:光緒十九年(1893年)農曆正月初八
  • 職務:國家佛協委員
簡介,人文歷史,

簡介

他圓寂後,成為炳靈寺的第一位轉世活佛。之後,相繼產生了禪僧旦曾堅措、雲迦瑪饒意希端珠,羅藏雲旦,嘉樣沃色,嘛呢倉等五位活佛。

人文歷史

楊海蓮,原炳靈寺上寺第八代活佛。歷任永靖縣政協副主席,州佛教協會會長,州政協常委,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國家佛協委員等職。宣統三年(1911年)轉生於原導河縣(現永靖)白塔鄉崇王村一個在當地生活條件還算殷實的農民家庭。其為第四子。父親王延祿,是位不第秀才,一生勤懇教讀,置身講壇;母親胡三月花,出生名門,她父親是當地一位頗有名望的紳士,人稱胡老爺。因此,她從小受過良好的親職教育,知書達理。楊海蓮剛出生不久,父親給他取乳名為王金剛。小金剛從小聰明伶俐,穎悟異常,長得濃眉大眼,秀氣可愛。四五歲時父親天天領著他到自己教讀的學館,讓他坐在教室里和別的孩子一起,讀“五經”“四書”,故此開蒙較早。及至七歲,經當地各大寺院的高僧大德卜算,確認小金剛為炳靈寺上寺第八代嘉楊隆珠活佛。據傳說,在他被確定為活佛的那年初春的一天,他姥爺來到他們家,對著他的母親說:你把老大孩子已經送給了寺院(楊海蓮大哥為炳靈下寺第五代嘉楊沃色活佛)當活佛了,現在又把老四送給寺院,如果以後有個什麼三長兩短,出現個變故,誰給你養老送終?依我看,老四別送給寺院了,讓他繼續在學館好好讀書,將來好撈個功名。姥爺的話還未說完,小金剛口吐白沫,眼前一黑,昏了過去,頃刻不省人事。母親及全家人看到此景,都傻了眼,不知該如何處置。還好,姥爺年歲大,經過的事體多,看到這陣勢,一邊趕忙命家人燒香點燈,一邊在佛祖跟前禱告道:“祈求佛祖保佑,弟子無知,剛才我說的話,全不算數。看來,這孩子不是一般的人,生就的佛家人,俗人想留也是留不住的。只要孩子平安無事,四季吉祥,就讓他出家進寺院,好好念經坐禪,保佑四方平安。”過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小金剛醒了,看到家人鄉親一幫人驚恐慌亂的樣子,不解地問:你們大家怎么了,家裡出了什麼事?母親趕忙關切地問他:你怎么了?這時小金剛想起昨天的事,才斷斷續續地說:昨天早上姥爺說了那幾句話,不知咋的,一個像太陽一樣的火球壓在了我的身上,使我昏死了過去,以後的事,我再也不知道了。 經過這一番折騰,家裡再沒有一個人敢攔阻了,認為他確實是天生的佛家人。於是高高興興,順順利利地許給了寺院。第二年,也就是他八歲那一年,各大寺院的活佛、喇嘛及四方居士信徒,口誦經文,敲鑼打鼓,把他迎入炳靈寺坐床任法台,取經名吉美根敦堅措,初受“沙彌戒”,開始了他一生的佛徒生涯。接著跟隨炳靈寺高僧學習藏文佛經,進步很快。轉眼到了十五歲,去青海化隆寺學習“五大論”,同時,在當地高僧朱化倉、端端倉前受了《時輪金剛》、《毗盧遮那》“灌頂”,二十三歲學成回炳靈寺。此時,河州進士、著名學者鄧隆,給他取漢名楊海蓮,意在如海中蓮花,朵朵向佛。民國二十六年,九世班禪大師從南京回藏途中來拉卜楞寺講經時,前去受聽,並布施大洋三十元。三十歲時,專心從事炳靈寺上寺建設,修建了藏式兩層卓瑪大殿,並請青海省保全族名匠賢巴彩塑了卓瑪佛像和羅扎哇迦哇尼哇佛像。三十一歲,任永靖縣佛教會理事長。1949年,參加在青海塔爾寺舉行的十世班禪坐床儀式,並供養曼扎。曼扎,意為供養,或為結手印、觀想、誦真言,或為托曼扎盤,盤內放米,觀想、誦真言。 1949年以後,八世嘉楊隆珠活佛,在思想上與時俱進,可當時政策偏左,直至五十年代末期,宗教“改革”,佛門關閉,佛法難以弘揚,活佛心力交瘁。到十年浩劫,所謂“橫掃一切牛鬼蛇神”,被迫接受民眾管制,失去自由,受盡折磨。還好,七十年代末期,政策有所好轉,活佛精神矍鑠,充分利用擔任佛協會長和政協副主席的職務之便和自己的聲望,參加各種佛事活動,弘揚佛法,並積極奔走呼籲,支持復建了永靖境內各佛教寺院,貢獻頗大,受到了佛教信徒及廣大民眾的尊敬與愛戴,於1990年圓寂,享年八十歲,遺骨葬於炳靈上寺大佛洞前,地葬起塔。 嘉楊隆珠活佛在炳靈寺已轉八代。嘉楊即文殊,隆珠即任運(佛)圓滿成功之意。嘉楊隆珠原系蒙古八音淖爾人,名叫吉美成來嘉措。據說他是年過半百以後,才“半路”出家的。他義無反顧,隔斷俗塵,一心悟空。先去庫倫烏蘭巴陀薩迦寺學習薩迦教義,以後又去土默特川順義王建的大乘法輪洲學了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同時受聽了第三世達賴鎖南嘉措的《大威德金剛》“灌頂”。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以六十歲高齡來炳靈寺朝拜,因他經法高妙,寺上眾僧留其為師,遂成為炳靈寺主持。在炳靈寺他面壁十年,潛心修佛,終於修成正果,於明天啟五年(1625年)七十歲高齡時圓寂,舍利葬於炳靈寺花果山石窟中。至清順治二年(1645年)轉生於導河縣(今永靖楊塔)夷嶺一楊姓家中,經佛家名僧卜算,乃蒙古八音淖爾僧人吉美成來嘉措轉世,認定為活佛,即二世活佛。吉美成來嘉措,被追認定為第一世活佛。 第二世嘉楊隆珠靈童轉世,周圍佛教信徒及廣大民眾,感到非常驚喜,大家都認為,活佛一般轉世在藏區蒙區,很少轉在漢區。今天佛生在我們地方上,證明廣大善男信女與佛有緣,也是件非常吉祥的事情。於是楊姓族人及周圍民眾商議,共同在村莊上用土坯修了一座塔,名曰“楊塔”,今楊塔鄉之名,由此來也。 二世活佛轉世不久,即迎至炳靈寺。五歲受“近事戒”,命名嘉楊隆珠。八歲受“沙彌戒”。十九歲去西藏色拉寺“密宗”院學經十四年,取得“介仁巴”學位。此間,在五世達賴羅桑嘉措前受聽了《時輪金剛》“灌頂”。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回炳靈寺。回寺後,仿效色拉寺的密宗教規,完善章程、改革寺院,一時香火旺盛。同時在炳靈上寺建了大昂欠,護法殿。康熙十九年(1680年)去前世家鄉——蒙古巴音淖爾二年。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去北京朝拜皇帝,住在皇寺,天天念《無量壽經》灌頂,念經用過的淨水獻給康熙皇帝和皇后洗臉,博得皇帝喜歡,遂敕封嘉楊隆珠為“灌頂”禪師呼圖克圖,並賜冊文、玉印、珍珠傘、孔雀扇,還準乘八抬綠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又頒賜了《甘珠爾大藏經》一百零八卷,《諸品集經》一卷,現藏於炳靈上寺,是為鎮寺之寶。同時頒發度牒二十七張及各地百姓對寺院差役負擔的規定。光河州衙門每年開支四十三石二斗雜糧,做為寺僧口糧和香火養繕(見《佛老出世源本記》)。嘉楊隆珠二世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農曆四月初八日圓寂,終年六十一歲,骨灰置於鎦金銅塔,供於上寺大經堂右側。 三世活佛,於康熙四十四年轉生在河州老鴉關,八歲來炳靈寺,因病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圓寂,終年十一歲。 四世活佛,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轉生於青海省海北藏區,父名多吉才讓,母名卓瑪吉,七歲受“沙彌戒”。清雍正十年(1732年)去青海塔爾寺學經十四年,於乾隆十年(1745年)回炳靈寺。乾隆四十年(1775年)去北京朝拜,住在雍和宮。乾隆四十四年(1719年),去青海迎送六世班禪羅藏花旦意希,一同去北京祝賀乾隆七十壽辰,被封為“呼圖克圖護國大師”。並頒發度牒十五張(見《循化志》)。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回寺,四十九年(1784年)農曆二月十五日圓寂,終年七十一歲,骨灰置於洞溝泥塔。 五世活佛,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轉生於河州北鄉潘家村(原白塔鄉潘家村,現被水庫淹沒),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圓寂,終年三十一歲。骨灰置於洞溝泥塔。 六世活佛,於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轉生於青海省循化縣七台溝,父名賢巴他爾,母名卓瑪才讓。七歲受“沙彌戒”,並來炳靈寺任法台。十四歲去青海塔爾寺學經,因病回炳靈寺,於道光十二年(1832年)圓寂,年僅十六歲。骨灰置於洞溝泥塔。 七世活佛,於道光十三年(1833年)轉生於原皋蘭縣西鄉古城村(今永靖縣太極鎮古城村),父名尤王成子,母名孔銀梅。七歲迎入炳靈寺,受“沙彌戒”,並在當年坐床任法台,十五歲去青海塔爾寺學經十年,二十五歲回炳靈寺。光緒十九年(1893年)農曆正月初八圓寂,終年六十一歲。 嘉楊隆珠八世活佛已經圓寂十七年了,白駒過隙,光陰易逝,佛教弟子及廣大信教民眾無不時時懷念,願活佛九世靈童早日轉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