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霍爾果斯(GZ45)國道主幹線嘉峪關至安西公路為“西部大開發”八條大通道之一西寧至庫爾勒公路的組成部分,該公路的建設對拉動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本項目也是甘肅省實現再造河西的這一宏偉目標的重點建設項目,所以本項目的實施具有重大的意義,不論對國道幹線功能的發揮,還是對甘肅地方經濟的促進,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嘉安高速公路
- 全長:234.793Km
- 行車道寬:2×3.75 m
- 路基總寬度:為25.50m
- 設計時速:100km/h
概述,完成時間,技術難點,
概述
根據交通量預測結果和道路通行能力的分析,本項目按路線經過的地形類別,建設規模與技術標準推薦採用設計車速為100km/h的局部封閉的一級公路。整體式路基總寬度為25.50m,其橫斷面組成為:行車道寬2×3.75 m,中間頻寬度3.00m(含中央分隔頻寬度2.00m和兩側路緣帶各0.5m),硬路肩寬3.0 m(含路緣帶0.5m),土路肩寬0.75m。分離式路基寬度為12.75m,行車道寬2×3.75m、左側硬路肩寬0.75m,右側硬路肩寬3.0m(含路緣頻寬0.5m),土路肩寬0.75m。
本項目路線全長234.793Km,其中分離式路基共六段,全長125.680422 Km。全線共設大橋5座,中橋13座,小橋55座,通道及涵洞520道,分離式立交3處,互通式立交2處。全線設定完善的交通標誌、標線、中央分隔帶護欄、路側護欄,部分路段設定隔離柵。全線設定服務區1處、管理所1處、收費站(亭)2處、養護工區2個。
完成時間
2006年。
技術難點
1、嘉峪關至安西一級公路是連(雲港)霍(爾果斯)國道主幹線(GZ45)在甘肅境內的重要路段,又是“西部大開發”八條大通道之一西寧至庫爾勒公路的組成部分,該公路的建設對拉動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也是甘肅省實現再造河西這一宏偉目標的重點建設項目,因此本項目的實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不論對國道主幹線功能的發揮、滿足交通增長的需求,還是對甘肅地方經濟的促進,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完善國家主幹線系統、拉動西部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其次加快了甘肅省公路幹線網建設的需要;另外有利於改善行車條件,適應交通量發展的要求。
2、本項目路線走向符合國家及甘肅省公路網主骨架總體規劃要求,首先考慮了路線順暢,同時結合地方城鎮規劃和經濟布局、交通現狀、路網結構、水利設施、地質條件等合理布設路線,改善了區域交通條件,建立了完善的綜合運輸體系。
3、本項目綜合考慮交通量、交通組成,通過設定互通式立交與現有道路溝通,對沿線車輛起到集散作用。路線與城鎮遠景規劃相適應,不穿越城鎮規劃區,使之“離而不遠、近而不進”,既保證交通順暢,又利於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4、本項目有效利用了現有G312舊路空間布線,部分路段採用分離式路基,原有道路經局部改造後作為一幅,以減少拆遷,少占耕地,降低工程造價,保證施工時車流暢通。
5、本項目路線線形順適、連續、短捷、指標均衡,舊路改造利用中通過直線、曲線合理搭配,儘量增大曲線長度,減少長直線與小偏角,使平縱恰當組合,線形與地形、地物、環境相適應。路線布設結合路基設計,充分考慮了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和環保的要求,保證路基穩定,減少水土流失,減少工程建設對沿線環境的不利影響。路線遠離或避開自然風景區、文物古蹟及水源地,儘量減少與沿線電力、電訊、輸油管道、水利設施等的干擾。
6、本項目在進行平縱面組合設計時,力求使路線與地形、地物、景觀和視覺相協調,以保證舒適、安全的使用功能。在保證平縱面各自線形平順、流暢的前提下,設計中儘可能使二者的技術指標保持均衡和協調,同時在空間位置上,按照規範的要求精心設計,避免出現各種不良的線形搭配和組合,以保證良好的視覺效果,提高行車舒適性。經路線透視圖檢驗,全線線形順暢協調,視覺誘導良好。
7、本項目在路基設計方面,有三種特殊路基的設計。第一,膨脹土路基設計,在穿越膨脹土地帶,岩性為棕紅色砂質泥岩,具脹縮性,崩解性。當路幅內土基含水量發生不均勻變化時,易引起土體的不均勻脹縮,並產生幅度很大的橫向波浪形變形。如雨季路面水下滲,土基受水浸濕軟化,也將在行車荷載作用下形成泥漿,擠入粒料基層,並沿路面裂縫濺漿冒泥。在該類地段我們採取的措施:①.路塹設計:路床應超挖2000px,換填砂礫土。對邊坡、邊溝、碎落台進行全封閉式漿砌片石防護。②.路堤設計:若填土高度小於1m時,須挖除地表1500px的膨脹土,換填砂礫土。嚴禁利用膨脹土填築路基。③.路面面層採用二層密級配結構,並全斷面鋪築。第二,鹽漬土路基,由於該類土中含有易溶鹽,土的物理、力學性質和築路性質發生變化,引起諸多路基病害,因此,為保征該地帶工程構造物的安全與正常使用,必須採取工程措施對地基進行相應處理。在路線和取土場位置廣泛取樣試驗,確定鹽漬土的類型和鹽漬化等級,對不符合路基填築要求的,另行選取取土場位置。鹽脹作用對路基穩定性或強度有影響時,採取如下措施加以解決:①根據地下水位高度,適當提高路基高度,加強路基邊坡防護。②地下水位比較高的鹽漬土路段,在路基兩側開挖排鹼溝,從而降低地下水位。③地下水位比較低的鹽漬土路段,在填築路基前,剷除地表0.3~1.0m過鹽漬土或鬆散的鹽殼,採用非鹽漬土填築路基。④完善路基排水。第三:軟土路基,該類土為沼澤型沉積,沼澤表面上覆有泥炭層,下面為飽和淤泥,是湖泊衰亡後形成的。沼澤軟土的主要成分是有機質泥炭,並含有一定數量的化學沉積物和細顆粒粘土。除具有一般軟土性質外,還具有鹽漬土的特性。為保證該地帶工程構造物的安全與正常使用,採取了進行相應處理措施。在適當抬高路基的前提下,採取如下處理方法:①對於厚度<4m的軟弱層,將路堤基底泥炭挖除換填砂礫。②對於厚度≥4m的軟弱層,採用水泥粉噴樁進行加固,通過與軟弱層形成複合地基來提高地基承載力。
8、本路段經過地區為河西走廊中部平原區,地形較為平坦,但大部分為戈壁地帶,植被脆弱,破壞後恢復緩慢,因此設計中遵循工程造價與環境保護相結合的原則。在現場調查的基礎上採取以下三種取土方式:第一.路外設集中取土坑取土,第二.路側結合排水設定取土坑,第三.利用超挖或山包取土。
9、本項目主要橋樑為白土梁大橋、赤金河大橋、鞏昌河大橋、白楊河系列沖溝橋樑、疏勒河1號大橋、疏勒河2號大橋,上部結構為裝配式部分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空心板),採用簡支轉連續施工方法,下部結構採用柱式墩、柱(肋)式台、鑽孔灌注樁基礎。橋位基本服從路線走向,橋位所處河道順直、穩定。
10、本項目小橋的上部結構採用預應力混凝土或是鋼筋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結構視台後填土高度,跨徑大小和地基情況,採用柱式墩台、U型橋台、薄壁墩台;涵洞依其使用性質、泄洪流量、路基填土高度、地基條件,均採用鋼筋混凝土蓋板暗涵。
11、本項目設定互通式立交5處,設定分離式立體交叉80處,通道涵33道,通道橋68座。互通式立交設定為喇叭型立交和定向市立交,特點如下:①服務水平高,平縱面線形指標較高。②兼顧了交通量的主次之分,有利於交通量的快速轉換。③充分結合實際地形布設,經濟合理,功能完善。在分離式立交、天橋、通道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被交道路的等級及未來交通的遠景規劃,符合未來的交通發展。
12、地質勘探採用物探、震探、鑽探相結合,從而提高了勘探精度。擴大了勘探範圍,為設計提供了準確可靠的地質資料。
13、在外業勘測中,採用了以下幾項新技術進行測設,採用全站儀進行一級導線測設及加密及中樁放樣,測設1∶500、1:1000、1:2000大比例尺工點圖及地形圖,根據實地詳細勘察的結果利用路線設計CAD軟體對線形進行最佳化調整。
14、其他工程在設計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考慮,凡路線縱向壓占的水渠均改設新渠並予以加固,橫向相交的水渠均設過水涵,使水渠連續貫通;對於路線縱向壓占的主排洪溝,為確保排洪溝的暢通,在路基外側開挖新的排洪溝道;凡路線縱向壓占或橫向相交不易設通道或平面交叉的農道均做了改移,其餘橫向相交的農道均設大小不一的通道或天橋。
15、在公路設計中充分考慮本項目施工過程中車輛的通行問題,並擬定的通行方案如下:①部分路段採用分離式路基,上下行線分階段施工以解決通行問題。②部分整體式路段中線位於現有公路邊緣,左右幅分階段施工以解決通行問題。③對於部分路段,使車輛通過玉門市繞行以解決通行問題。④部分路段在路側設定臨時施工便道以解決通行問題。
16、通過本項目勘測設計,設計人員首次對高速公路的特點、功能和設計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和理解,特別是樞紐型互通式立交的設計取得了較為成功的經驗。不但提高了設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專業素質,而且開闊了設計人員的思路,也更加激發了設計人員的熱情,這在設計上來說是一個新的突破和轉折,為今後設計黃土地區及各種地形、地質條件下的高速公路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