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理,間接暴力,肌肉拉力,直接暴力,診斷依據,分類,穩定性骨折,不穩定性骨折,治療,穩定性骨折,不穩定性骨折,脊髓完全性損傷,脊髓不完全性損傷,中醫認識,早期,中期,後期,臨床資料,護理,心理護理,疼痛,臥位和傷椎下墊枕,減少腹脹 保持大小便通暢,做好皮膚護理,功能鍛鍊,意義,原則,方法,出院指導,
病因病理
和臨床特徵 : 腰椎壓縮性骨折,古稱“腰骨損斷”,是指以椎體縱向高度被“壓扁”為主要表現的一種脊柱骨折,也是脊柱骨折中最多見的一種類型。臨床多以第 11 、12 胸椎和第 1 、2 腰椎最為多見,老年人由於骨質疏鬆的緣故,發生率更高。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
間接暴力
最常見。多見從高處跌落,臀部或雙足著地後,力向上傳導致腰部;或者是重物從高處掉下衝擊頭、肩、背部,力向下傳導到腰部導致骨折;有些老年人由於骨質疏鬆 嚴重,某些輕微損傷,如乘車顛簸、平地坐倒等,也會造成椎體的骨折。
肌肉拉力
當腰骶部的肌肉突然強烈收縮時,可產生相當大的拉應力,常見的會造成椎體的附屬檔案,如橫突、棘突等的骨折;嚴重的如破傷風或其他神經系統的疾病所引起的肌肉強 烈收縮,可導致胸腰椎體的壓縮性骨折。
直接暴力
平時少見。可見於交通事故、火器傷,或是腰部被直接打擊等,這類損傷往往造成脊髓損傷而有不同程度的癱瘓等嚴重後果。
診斷依據
多有明確的外傷史;胸腰局部腫痛,外觀可有後突畸形,局部有壓痛及叩擊痛,腰部活動不利;伴有骨髓損傷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X 線攝片可明確骨折的類 型和程度;CT 和 MRI 檢查可明確脊髓受壓的程度。
分類
椎體骨折的臨床分類的標準有很多,根據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穩定性骨折
凡單純椎體壓縮性骨折( 椎體前方壓縮不超過椎體厚度的 1/2,不合併附屬檔案骨折或韌帶撕裂 );或單純附屬檔案( 橫突、棘突或單側椎板、椎弓根 )骨折均屬穩定性骨 折。這類骨折對脊柱穩定性影響不大,一般無韌帶損傷,無明顯移位傾向,在治療上也較為簡單,多用保守治療,預後較好。
不穩定性骨折
凡椎體壓縮超過椎體厚度的 l/2,粉碎性,或骨折伴有脫位、附屬檔案骨折或韌帶撕裂的均屬不穩定性骨折。這類骨折多系強烈暴力造成,脊柱的穩定性遭到破壞,多 合併韌帶撕裂及脊髓或脊神經根損傷,在治療上較困難,大多需要手術,預後也較差。
治療
首先明確骨折是否屬穩定,是否有脊髓、馬尾和脊神經根損傷,損傷程度怎樣,然後再制定治療方案。基本按照骨折的處理原則進行,即復位、固定、煉功活動和藥物治療。
穩定性骨折
一般需臥硬板床 6~8 周。壓縮性骨折者可採用墊枕療法,枕頭的適宜高度為 8~10cm 左右。這類骨折配合練功療法效果較好,因為正確、適當的練功不但能使壓縮的椎體復原,保持脊柱的穩定性,而且由於早期活動可增加腰背肌的力量,不致產生或加重骨質疏鬆現象,亦可避免或減輕後遺的慢性腰痛。具體做法 :
五點支撐法 : 患者仰臥在木板床上,用頭部、雙肘及足跟五點支撐起全身,背部盡力騰空後伸。早期可採用此法。
三點支撐法 : 在五點支撐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患者雙臂置於胸前,用頭部、雙足支撐用力,使全身騰空後伸。中後期可採用此法。
飛燕點水法 : 也稱“一點法”,患者俯臥上肢後伸,小腿與踝部墊一枕頭,使頭部和肩部儘量後仰,同時下肢儘量繃直後伸,全身翹起,僅讓腹部著床,呈一弧形,俗稱“兩頭翹”。此法要求較高,多在前兩種方法鍛鍊一段時間後再採用。
不穩定性骨折
如果臨床沒有脊髓神經損傷的症狀,也可以考慮保守治療方法,但練功活動的時間應稍延後,且臥床時間應稍長。對於有脊髓神經損傷徵象的,大多應考慮手術治療。
脊髓完全性損傷
儘早手術( 最好爭取在 8 小時以內 ),行切開復位、徹底減壓 、內固定術;並且最好在傷後 1 小時內就開始用足夠量的糖皮質激素( 甲基強的松龍 ),並維持 1~3 天,以使脊髓損傷減小到最小程度。
脊髓不完全性損傷
除藥物治療、制動等外,應密切觀察臨床症狀和體徵,若有加重或無明顯好轉者,或 CT 、MRI 檢查椎管內有較大骨片突入,脊髓和神經根受壓明顯者也應盡 早手術;若逐步好轉的,則可繼續保守治療。合併脊神經根損傷者,可參照脊髓不完全損傷的處理。中藥治療分早、中、後 三期 :
中醫認識
早期
多見局部腫脹、疼痛劇烈,胃納不佳,大便秘結,苔薄白,脈弦緊。證屬氣滯血瘀。治宜行氣活血,消瘀止痛。方選復元活血湯、膈下逐瘀湯等,可外敷消腫膏或消瘀膏; 如果兼有少腹脹痛,小便不利者,當屬瘀血阻滯,膀胱氣化失調。治宜活血法瘀,行氣利水。可選膈下逐瘀湯合五苓散;如果局部持續脹痛,腹滿脹痛,大便秘結,苔黃厚膩,脈強有力。當屬血瘀氣滯,腑氣不通。治宜攻下逐瘀,方用桃核承氣湯合大成湯加減。
中期
腫痛雖消而未盡,程度已有減輕,但活動仍受限,舌暗紅,苔薄白,脈弦緩。證屬瘀血未盡,筋骨未復。治宜活血和營,接骨續筋。可用復元通氣散或續骨活血湯。
後期
可見腰酸腿軟,四肢無力,活動後局部隱隱作痛,苔白舌淡,脈虛細。證屬肝腎不足,氣血兩虛。治宜補益肝腎,調養氣血。方用地黃飲子。
對這類病人的急救處理非常重要,尤其是搬運,應採用平臥搬運法,大家動作一致地平托頭、背、腰、臀、腿部,或者用滾動的方法,將傷者移至有厚墊的木板擔架或硬板床上;診斷時儘可能做局部的 CT 或 MRI 檢查,以便了解損傷的情況和程度,有利於決定治療方案。治療時,在未完全了解病情前,切不可盲目進行正骨復位,以免加重損傷;另外,對於截癱的病人,護理尤應注意防止褥瘡、尿路感染、肺部感染、便秘等的發生,而且早期進行必要的功能鍛鍊也非常重要。
臨床資料
25例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齡18~65歲。其中墜跌傷14例,車禍5例,日常活動意外致傷6例。損傷椎體:T 11 ~L 2 22例,占88%,其它椎體損傷3例,占12%。均採用墊枕加功能鍛鍊治療,有效率100%;功能恢復快,未出現併發症,平均住院50天。
護理
心理護理
早期是在兼顧心理護理的同時,著重軀體康復的護理。因患者的心理障礙是由於軀體創傷引起,軀體康復有利於心理康復。護士應及時全面了解病人傷情,加強與患者的溝通,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骨折癒合過程與功能鍛鍊的目的向患者講解清楚,消除緊張,增強康覆信心,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爭取密切配合。
疼痛
是骨折的普遍徵象,不但使患者軀體痛苦,還可增加消極情緒,影響睡眠和休息,不利於康復。護士可採用心理支持療法緩解疼痛,一是分散注意力以減輕疼痛知覺;二是事先進行關於疼痛知識的教育,改變疼痛反應。保持良好的心態,有利於增加對疼痛的耐受性。
臥位和傷椎下墊枕
患者住院後應平臥硬板床,去枕,以保持脊柱平直,防止發生畸形或進一步損傷
〔1〕 同時根據骨折壓縮的程度,在受傷椎體下墊適當軟枕,墊枕時可先低,後逐漸加高,此法利用軀幹重力和槓桿原理使脊柱保持穩定的背伸,循序漸進地復位,使壓縮的椎體擴張,骨折的畸形得以矯正
〔2〕 患者必須堅持墊枕,療程不少於6周。
減少腹脹 保持大小便通暢
骨折後常因腹膜後血腫刺激內臟神經,引起反射性腸麻痹,導致糞便在腸內停留過久引起腹脹或疼痛。因而患者應進高纖維素,易消化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且多飲水。腹脹時給予環形按摩、肛管排氣或清潔灌腸。對因腹脹造成排尿困難者可局部熱敷、聽流水聲、針灸或用導尿等方法。
做好皮膚護理
預防併發症 骨折後患者需長期平臥硬板床,生活不能自理。護士應幫助指導患者定時進行軸線翻身,即肩部和髖部同時翻身,避免肢體扭曲,造成脊柱扭轉。翻身時囑患者挺直腰背部,繃緊背肌,形成天然內固定夾板,一般每2~3h1次。保持皮膚清潔,做好皮膚護理,背部及局部受壓處定時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預防褥瘡發生。
功能鍛鍊
意義
骨折後通過功能鍛鍊,可發揮脊椎前縱韌帶和椎間盤纖維環張力及腰背肌所起的肌肉夾板作用,避免軟組織粘連及組織纖維化。堅持鍛鍊可使慢性腰背痛等骨折後遺症明顯減少,同時也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防止骨質疏鬆和肌肉萎縮 〔3〕。因而在疼痛減輕後,應早期行腰背肌鍛鍊。
原則
儘早開始,先易後難,先小幅度後大幅度,次數由少到多,時間由短到長,循序漸進,持之以恆。以患者的主動活動為主,切忌粗暴的被動活動。
方法
(1)復位期:墊枕1~2周,鼓勵患者練習主動挺腹,1日3次,每次5~10min。(2)5點支撐法:仰臥,用頭部、雙肘、雙足跟5點支撐起全身,使背部騰空後伸,傷後1周左右進行。(3)3點支撐法:仰臥,雙臂置於胸前,用頭及雙足支撐,拱腰臀及背騰空離床,有利於腰背肌鍛鍊,傷後2~3周進行此項練習。(4)4點支撐法:仰臥,用雙手,雙足4點支撐在床上,全身騰空呈拱橋狀,傷後3~4周進行。(5)飛燕點水法:俯臥,頸後伸稍用力後抬起胸部離開床面,兩上肢向後背伸,兩膝伸直,抬雙腿以腹部為支撐點,形似飛燕點水,5~6周后練習。
出院指導
囑患者出院後功能鍛鍊持之以恆,但應避免勞累,防止外傷;加強營養增強體質,詳細講解下地活動時間的重要性。一般患者在治療6~7周后,視恢復情況下地站立、邁步,時間不宜過長,3個月後開始練習彎腰前屈,堅持臥硬板床,持續墊枕,定期來院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