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單克隆丙種球蛋白病、免疫球蛋白病、副蛋白血症及血內蛋白異常症,此組疾病也被稱為漿細胞病,是一組腫瘤性或具有腫瘤傾向性的疾病,由源自免疫B細胞系的單克隆漿細胞異常增殖並分泌免疫球蛋白而引起。周圍神經髓鞘由多種糖脂和糖蛋白構成,其中鞘糖脂和髓鞘相關蛋白(MAG)被認為是免疫介導的周圍神經病的相關抗原。
臨床表現
同時存在兩組臨床症狀、體徵,即單克隆丙球病所導致的多系統病變表現,以及周圍神經受損害出現的周圍性運動、感覺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表現。此為本病的臨床特徵之一。
MGUS或良性單克隆丙球病合併周圍神經病主要見於50歲以上,起病隱襲,以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多見,主要表現為足麻木、感覺異常、平衡障礙和步態不穩,深感覺和觸覺受累明顯等深感覺受累症狀,半數患者有疼痛不適。病程常遷延數年至數十年,晚期有下肢遠端無力和不同程度萎縮等運動神經受累症狀,但很少因肌肉無力而導致臥床不起。少數患者可表現為單純性運動神經病,頗似運動神經元病的表現。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血清的蛋白電泳 對原因未明的特發性周圍神經病應常規進行血清的蛋白電泳和免疫電泳,以檢測有無M蛋白。
(2)尿中本-周蛋白 有時雖然血清中M蛋白陰性,但M蛋白的輕鏈可以進入尿中稱為本-周蛋白,尿中本-周蛋白與血清M蛋白有相同的臨床意義,因此尿的檢測必須與血清同時進行。
(3)腦脊液蛋白 常增高。
(4)骨髓穿刺 可見漿細胞增多,可呈異型或幼稚型。
2.其他輔助檢查
(1)電生理檢查 肌電圖可見周圍神經對稱性的遠端傳導速度減慢,以感覺受累為主,遠端運動潛伏期延長,嚴重時可見傳導阻滯及波形離散,也可見波幅減低情況,即有軸索受累。
(2)相關檢查 單克隆丙種球蛋白、尿凝溶蛋白、腦脊液。
診斷
1.具有周圍神經病變的感覺、運動障礙等臨床表現。
2.對原因未明的特發性周圍神經病應常規進行尿和血清的蛋白電泳和免疫電泳以檢測有無M蛋白。
3.腦脊液蛋白常增高。
4.電生理檢查可有局限性運動傳導阻滯。
5.必要時腓腸神經活檢可見節段性脫髓鞘或軸突變性。
鑑別診斷
單克隆丙球病周圍神經病與慢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病(CIDP)和多灶性運動神經病之間的關係目前還無法確定。CIDP與某些類型的單克隆丙球病周圍神經病的臨床表現和電生理特點非常相似,且均有腦脊液蛋白升高,而1/4的CIDP又可合併單克隆丙球病。20%~84%的多灶性運動神經病患者的血清中可檢測到GM1抗體,其中20%為單克隆,其餘為多克隆。推測CIDP和多灶性運動神經病與單克隆丙球病周圍神經病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機制。
治療
1.惡性單克隆丙球病周圍神經病的治療。
2.良性單克隆丙球病中,IgG和IgA型M蛋白患者對大劑量的免疫球蛋白治療有效,給藥數天或數周后症狀獲得改善。
3.血漿交換、類固醇和其他免疫抑制治療也能取得一定療效。免疫吸附的方法能清除血液中的IgG抗體和補體,但有可能導致病情一過性加重,須每月進行1次。
4.IgM型良性單克隆丙球病對免疫抑制藥治療效果較差,必須套用足量的環磷醯胺或氯喹使M蛋白下降到一定水平後方能取得臨床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