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個人生活,
人物生平
喬錦洪,喬錦洪1947年出生於無錫的竹刻世家。其外祖父張瑞芝和母親張契之均為著名竹刻藝人。喬錦洪是張契之的獨生子。喬錦洪自幼聰穎好學,中學時代就在報上發表文學作品。他學習成績優異,但因1966年全國高考取消無緣考取大學深造。文革中,他成了上山下鄉的知青被下放到蘇北建湖插隊勞動。由於父親的政治問題,招工、提乾、上大學都與他成了陌路。迫不得已,他種田之餘拿起了刻刀,開始鑽研竹刻技藝。每次返城,母親總要親自教授他一些竹刻的技巧,還從竹器店買回新的扁擔鋸成幾截,讓喬錦洪帶回建湖練習竹刻。每天收工之餘,別人在打牌、聊天,喬錦洪就湊著昏黃的油燈,在一筆一筆地練習竹刻技法,時間一長,他的手指竟磨出了厚厚的老繭。
1972年,他被招收到武進縣雕刻工藝廠,雕一些紅木小件、花卉架子等擺設。兩年後他作為“獨苗”被調回錫城,被分配到民兵大隊當文書。他繼續磨練竹刻技法,在母親的親傳身授下,喬錦洪的竹刻技藝有了突飛猛進,此時母親張契之卻不堪忍受生活的磨難溘然長逝。為了繼承母親的遺志,為了不讓竹刻這門技藝失傳,咬緊牙關加緊了自學,更加刻苦地琢磨竹刻技藝。
1978年,隨著國門的開放,中國的工藝美術事業迎來了艷陽天,開始重新舉辦全國工藝美術品展覽,江蘇省工業廳要求無錫拿出象樣的工藝品參展。作為名家之後的喬錦洪被調入市工藝品廠,受到馬健市長的接見,並將他的愛人(同是竹刻名家之後的)張英媛從蘇北射陽調回工藝品廠,從此真正走上了竹刻的藝術創作道路。他的第一幅作品在長不盈尺、寬不盈寸的兩片扇骨上透空鏤雕著一枝梅竹,竹枝盤根錯節,竹葉紋路精細,梅瓣玲瓏剔透,梅枝蒼勁古樸,令人嘆為觀止,當年就入選了全國工藝品展。
為了提高竹刻的技藝,喬錦洪一方面潛心鑽研外祖父和母親的傳統技藝,一方面加強理論的學習,期間得到了故宮博物院專家王世襄的指導:“要擺脫藝術創作上的匠人味,就要在理論上和創作中邁出更大的步子來”。他謹記王老的教誨,一頭扎進了書海中,先是通過自考取得了南師大中文系的學歷,又將四萬餘字的《中國美術史》論文稿手抄了一份。在王老的悉心幫助下,他獲得了不少竹刻藝術的專業知識和歷史資料。為了豐富創作題材,他把每一點休息時間都花在了寫生和讀書上,那購置和閱讀的數千冊書引領著他逐漸步入藝術創作的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