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冠華故居

喬冠華故居

喬冠華故居,位於建湖縣慶豐鎮東喬村,地處鹽淮公路路邊。該村西傍東塘河,地處204國道和鹽淮公路之間,水陸交通稱便。喬冠華的故居為村中一座大院,青磚小瓦,龍脊花牆,風格古樸,典雅大方。是依託喬冠華在中國及國際外交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力這一濃厚的人文資源而開發的旅遊景點。

1984年,慶豐鎮政府對其進行修繕,並由當時鹽城市市委書記曹興福同志為故居題字。1997年,慶豐鎮政府派專人赴京運回喬冠華同志生前用過的辦公桌、衣櫥、沙發等用物及文稿,布置陳列於室內,供人參觀。喬冠華故居主屋坐北朝南,明三(間)暗四(間),東廚西廂,為清代所建。喬冠華就在這裡度過了人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院子門額上方鐫刻著“喬冠華故居”五個遒勁有力的大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喬冠華故居
  • 地理位置:江蘇建湖縣慶豐鎮東喬村
  • 占地面積:3.3公頃
  • 建築特點:青磚小瓦,龍脊花牆
故居布局,發展歷程,交通方式,人物生平,

故居布局

喬冠華故居位於建湖縣慶豐鎮東喬村,1984年,慶豐鎮政府對其進行修繕,1997年,慶豐鎮政府派專人赴京運回喬冠華同志生前用過的辦公桌、衣櫥、沙發等用物及文稿,布置陳列於室內,供人參觀。喬冠華故居主屋坐北朝南,明三(間)暗四(間),東廚西廂,為清代所建。
喬冠華就在這裡度過了人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院子門額上方鐫刻著“喬冠華故居”五個遒勁有力的大字。1990年,地方政府和村民自籌資金30多萬元進行一期修建,並收集了喬冠華生前大量的用物及圖片、資料予以陳列。北牆正中懸掛著喬冠華大幅半身照,牆壁上掛有喬冠華生平簡介和喬冠華參加革命近半個世紀的歷史圖片。室內還陳列喬冠華的部分遺物、著作及生前生活、辦公用品。西房樓閣上,是喬冠華讀書時代回來的住宿處,閣上有一張單人木邊竹心床,兩頭擱在板凳上,床邊一隻小櫃,都是原物按原樣擺放。

發展歷程

喬故居經慶豐鎮人民多次修葺,增設圖片若干,形成對外開放能力,年接待各地參觀者萬餘人。為適應不斷增長的旅遊需要,現正擴建的喬故居占地3.3公頃,增建喬冠華史料陳列館,補充史料,並將喬墓由蘇州遷回,增設若干景點,使喬冠華故居成為新的旅遊景點。
喬冠華墓,位於蘇州東山藤灣湖村東側山坡,依山勢築有5米見方的墓基,用平常的紫砂石砌成,基座用色彩豐滿的太湖卵石鋪就,兩側依次栽桂花、扁柏、瓜子黃楊,兩兩相對,後面是一排塔松,塔松前有丈許雪松二株。中央立有深色大理石臥碑,上刻黃苗子隸書"喬冠華同志之墓(1913一1983)",碑的下部,還刻有喬冠華最喜愛的文天祥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作為新中國傑出的外交人才與領導人,喬冠華故居是依託濃厚的人文資源而開發的旅遊景點,也是傳播紅色愛國主義文化的旅遊勝地。
2002年章含之又在上海福壽園為喬冠華修建了一大型雕塑,雕塑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雕塑大師錢紹武所作。造型以喬冠華部長在聯合國會議上著名的那張曾獲得美國普利茲新聞獎的“大笑”照片為原形,雕塑吸引了到福壽園來的無數瞻仰者。

交通方式

喬冠華故居在建湖縣城向東五、六公里的慶豐鎮有個東喬村,該村西傍東塘河,地處204國道和鹽淮公路之間,水陸交通稱便。如果你是從鹽城方向過來的話,那么不妨坐老式的客車,票價七元,因為這種車子它從鹽城的龍岡和慶豐街上的老路過去,可以路過喬冠華故居,告訴司機你在喬冠華故居停車就可以了,無需到建湖縣城再轉車回頭去。從建湖縣城出發的遊客,可以乘坐當地的五路車到達喬冠華故居,路程約15分鐘左右。喬冠華故居的門票是五元錢,兒童免費。

人物生平

喬冠華(1913年~1983年),江蘇省鹽城市人,早年留學德國,獲哲學博士學位。抗日戰爭時期,主要從事新聞工作,撰寫國際評論文章。1939年經廖承志等人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秋到重慶《新華日報》主持《國際專欄》,直至抗戰勝利。1946年初隨周恩來到上海,參加中共代表團的工作,同年底赴香港,擔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外交部部長助理、外交部副部長、外交部部長等職。1976年後,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顧問。
喬冠華在新中國的外交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參加板門店朝鮮停戰談判、出席日內瓦會議、草擬中美聯合公報,特別在1971年11月,喬冠華率領中國代表團第一次出現在聯合國會議大廳,正式參加第26屆聯大會議並在大會上發表講話,標識著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文革開始,喬冠華被列為外交部的“打倒”對象。1973年經毛澤東提議,喬冠華恢復了工作。1973年底,參加了四人幫發起的對周恩來的批判。“四人幫”倒台後不久,喬冠華被隔離審查,後重新工作,擔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顧問。1983年9月22日上午10時40分病逝,享年70歲。主要著作有:《國際述評集》、《從慕尼黑到敦刻爾克》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