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介紹,所任職位,人物生平,學藝生涯,作品,古典詩詞,音樂感受,代表作,作品賞析,
人物介紹
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和美術理論工作。1942年從無錫名畫家開始學習傳統國畫,1947年考入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1949年後為中央美術學院),1951年畢業並留校任教。1953年赴蘇聯列賓美院學習雕塑,1959年畢業獲藝術家稱號。回國後繼續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1977年為副教授,1986年為正教授並任雕塑系系主任,1989年離休。1988年赴美國訪問和講學。
所任職位
曾任國家教委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人民政府專業顧問。現為中央美院教授、博導、學術委員會常設小、組成員,首都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委員會會長,中國城雕全國藝委會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委員會委員。
人物生平
家學的淵源,使錢紹武從9歲開始,便跟隨家族中一個72歲的老姨公學習古文。老先生用考舉人、秀才的那套辦法來教錢紹武。老先生要錢紹武每天早上起來,跪在一個小墊子上,面前的桌子上擺著本書,老先生則坐在錢紹武旁邊,手裡拿個紅筷子。老先生先教一段,9歲的小孩子弄不懂他教的那些古文,不一會兒就困了。於是老先生的紅筷子就在他的頭上打一下,然後再讀。讀完了下午就要背,背不出來不許睡覺,老先生也陪著他不睡覺,直到他背出來為止。這就是中國的非常特殊的教育方法,利用小孩記憶力好的特點,學習古詩古文完全不需要孩子弄懂,只要先背下來,背下來以後終生受用。錢紹武12歲時,《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上下篇就完全可以背出來了,他還學了《詩經》,讀了《孝經》。在他上中學以及後來學美術的時候,有一個外號,叫老夫子,因為他喜歡引經據典,因為他那時只會寫古文,不會寫現代語體的文章。甚至有人以為他寫給父親的信是他爺爺寫給父親的,因為行文太像老人寫的了。
學藝生涯
回到家鄉後,錢紹武拜家鄉名畫家秦古柳學了三年的國畫和古詩詞。學藝是先從研墨開始的,老師就是想通過研墨來磨鍊他學藝的耐心和細心。在秦先生那裡,錢紹武開始了長達5年的詩書畫的學習。先生教導他:只畫畫,將來也就是個畫工,永遠成不了家。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詩書畫是相通的,想學好中國畫,必須先精通中國的文化。為此,秦先生還專門找了個老師,對錢紹武進行嚴格的古典詩詞的教育。秦先生教錢紹武畫畫先從寫書法開始,並且每天和他的弟子天南地北、海闊天空地聊,錢紹武濃厚紮實的中國文化功底就是這樣被熏出來的。
1947年錢紹武18歲時從鄉下回到北京,浪漫主義詩人雪萊、濟慈等人的作品深深地吸引了他,他開始對西方的文學和藝術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在董希文班上旁聽了半年後,拿著自己畫的一個國中畢業證書來報考國立美專。考素描時,他差點把發下來當橡皮用的饅頭給吃掉。由於他的數理化成績都是零分,一些考官不同意錄取他。當時美專的校長徐悲鴻為了說服別的考官接受錢紹武,對那些考官說:這些數理化我也不會。徐悲鴻看中的是錢紹武深厚的國學功底、出眾的素描基礎和流暢的英文能力,於是破格錄取了他,並把他分到了雕塑系。
在和悲鴻先生學習時期,先生常教導他,學藝不要被藝術的技巧所迷惑。一次,錢紹武看到馬奈的一張銅版速寫,馬奈的造型能力非常強,錢紹武很感興趣,就學他的筆法和組合。悲鴻先生在錢紹武的後面看了之後說了句:"Petit Ton"。是在告誡他不要學這些小趣味。這給了錢紹武非常大的震動和啟發,使他明白了學藝必須要看清本質是什麼,"修辭立其誠",它的最根本的誠成為錢紹武后來從事藝術創作的一個基本方法,所有的藝術技巧,所有真正高明的、真正最動人的是真實不虛,是誠懇。技巧則是第二位的,技巧是由於"誠"產生的。
作品
曾在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天津市民眾藝術館舉辦個人書畫雕塑作品展。留蘇畢業創作雕塑《大路歌》為中國革命博物館收藏;《杜甫像》為中國美術館收藏 ;《江豐頭像》獲第6屆全國美展銀質獎章,為中國美術館收藏;《李大釗紀念碑》建於河北省唐山市大釗公園。作品還有《李大釗紀念像》、《炎帝像》、《李清照像》、《黃胄像》、《嚴濟慈像》、《石家莊烈士像》等。出版有《素描與隨想》、《素描人體選集》,並發表有《賞心論》、《雕刻之美》、《亨利·摩爾方法初探》 等論文數十篇。
古典詩詞
具有詩人氣質的錢紹武先生,對中國古典詩詞有著很深的造詣。隨口而出的詩詞名句,旁徵博引的論道口才——深厚的文學底蘊使他的藝術創造不僅別具才情,而且充滿了詩意。錢紹武先生為許多詩人、文人塑過像。這些詩人肖像中融會著錢紹武先生對詩人的命運、身世及社會背景和詩作的獨特理解和切身感悟。他動用了材料、體量、造型等一切技術手段來表達他的這種理解,他所塑造的人物無不顯示著獨具神韻的精神內涵。
1980年的青銅雕塑《杜甫像》,是錢紹武在“文革”結束之後的第一個作品,“杜甫”與“大路歌”表現出來的那種掙扎和向上的力量,以及強調造型的藝術手法有著明顯的不同。這裡顯示了作者對生活感受的一種變化。經歷了“文革”,當他再去讀這位古人的作品時,就更能夠體會到“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那種感覺了。杜甫的雙眼很茫然,睜得很大,滿是恐怖,表情憂鬱,這是知識分子在這種情況下的一種心態,某種程度上,也是作者自己的心態。1986年他用不鏽鋼為李白紀念碑立像,刻畫出了投河自殺前絕望的李白。1986年他用紅色大理石創作了《聞一多先生紀念像》,使人一下子就想到了聞一多先生的“紅燭”精神。1993年創作的《張繼·楓橋夜泊》中將寒山寺旁詩人張繼的憂鬱的意態表露無遺;在北京的大觀園內收藏了很多知名畫家描繪的曹雪芹,但是1995年錢紹武先生的雕刻卻與眾不同,一塊渾然一體的大石頭,所有地方都是模糊的,是含混的,只有眼睛裡的一點點淚光透露了欲哭無淚的滄桑之感。1999年他創作的《冰心像》,參照的是冰心早年留學美國時的一幅照片,漢白玉的質地,顯示出冰心清秀高雅的儀態和冰清玉潔的氣質。
音樂感受
在錢紹武先生眾多的雕塑作品中,瞎子阿炳是他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之一。錢紹武曾與阿炳有過一段特殊機緣。錢紹武從1歲到7歲與阿炳同住在一個大院,錢紹武的祖母是眼科大夫,阿炳是個窮叫花子,好心的祖母經常免費給他治眼睛。錢紹武看見過阿炳的眼睛。正因為見過,所以塑造起來就很難。他方方的臉特別瘦,那眼睛完全腐爛了。1991年前,錢紹武曾經做過一個阿炳像,但是他始終覺得沒有抓住阿炳的靈魂。兩年後,他對阿炳像做了修改,阿炳的背影成為塑像的正面,阿炳的面部也變得非常模糊。
為了著力表現出一個受磨難的音樂家的感覺,錢先生乾脆不刻畫他的臉,而用他那種受盡折磨,在淒風苦雨中沿著大街小巷拉琴的姿態,發出對悽慘命運的控訴。阿炳在小胡同裡邊走邊拉琴。因為眼瞎他必須要貼著牆走。這牆又是無錫特有的那種小街小巷裡腐蝕得很厲害的破舊牆壁,還有那種石板路,把時代的氛圍、窄小且具有壓迫感的空間強調了出來。頭頂上一盞昏暗的路燈照下來,一個影子貼在牆上走,那是非常失意的一個背影。藝術家的創作源自真正的印象,作品的表達也非常傳神。
代表作
錢紹武對每個作品都有自己的理解。1991年他為唐山市的大釗公園雕刻李大釗像,當時他接到的設計方案是雕塑一個手持書卷的3米高的李大釗坐像,但是錢紹武最後完成的作品,僅頭部就3米多高,整個雕塑是由兩塊巨大的花崗岩組成。他所以這樣做,是從照片中發現,李大釗的臉特別的方正,所有的照片很少有側面的,都是正襟危坐,髮型都理成平頭。他又讀了大釗先生的《守常文集》,特別是看到魯迅先生對大釗先生的形容,一個純樸、穩重的形象構思基本上就形成了。於是推翻了手持書卷的那種方案,特彆強調他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氣勢,他的肩膀被誇張了,並且那寬闊的鐵肩凝固成了永恆的瞬間。借鑑了天安門城樓的樣式,一橫一豎的兩塊大石頭,象徵著李大釗先生是中國革命的偉大基石。胸像背後襯著綠色的油松,視覺效果非常強烈。
錢紹武先生認為塑像是不斷咀嚼別人的靈魂,然後通過對別人人生的感悟、體會和同情,來把這個人一生最重要的一瞬間給表現出來。
作品賞析
選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