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魚池

喚魚池

喚魚池,位於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中岩寺景區。有蘇軾與王弗的塑像。遊客只要拍一拍手,魚兒便會游過來。故名喚魚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喚魚池
  • 外文名:Call fishpond
  • 別名:龍湫
  • 所在地區:四川省青神縣
  • 特點:清澈見底,澄潭一泓
  • 相關史料:《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
位置簡介,人文遺蹟,歷史傳說,

位置簡介

喚魚池,在四川省青神縣中岩寺。喚魚池清澈見底,澄潭一泓,為慈姥龍之窟宅,潭畔石壁百仞,立而微俯,水出岩下,莫知深淺,世稱“龍湫”。
喚魚池喚魚池
人拍手潭上,池中游魚聽掌聲而出。史載,1051年,蘇東坡負笈求學於中岩書院王方門下,三載後,因題“喚魚池”名,王方器才,以愛女王弗妻之。1055年,二人成親,時年蘇東坡18歲,王弗芳齡16,留下了“喚魚聯姻”的千古佳話。

人文遺蹟

池畔蘇東坡、王弗塑像,為1987年所立。懸壁上留有眾多古人題刻,最醒目的是“喚魚池”三字,書法瀟灑飄逸,刻工精細傳神,傳為東坡青年時代的手跡。旁刻歷代文人題辭,清代詩云:喚魚自昔羨坡公,今古雖殊興致同。我到池邊還拍手,風流未分讓髯公。
唐代經幢唐代經幢
喚魚池左壁,鑿有經幢三座,造於唐鹹通元年(860年)。三座經幢的四周,刻有佛號“佛頂尊勝陀羅尼幢”和佛經。居中一座經幢的正面,刻有“鹹通元年(公元860)九月二十二日何偕無兄弟拾中岩院基界至此。黑水孔為界題”,這局石刻是唐懿宗李漼(cuǐ)年間的遺產,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了。
提籃觀音摩岩造像提籃觀音摩岩造像
經幢旁有篆刻“中嵓(岩)”二字,字大一米有餘,題款“建炎元年(1127年)九月三日河南邵伯溫書”。
石壁中間,豎刻有明虞懷忠的題字:與造物游,可惜已斑駁陸離。
石壁右下方,還有觀士音菩薩像3龕,其中的著農婦裝提籃觀音摩岩造像,世所少見。
喚魚橋畔,修竹林中,是一座六角重檐的“喚魚亭”。

歷史傳說

1051年,蘇軾在青神古中岩書院求學,在青神鄉貢進士王方老師眾多的學生中,唯蘇軾品學最優。一日,中岩的主持和尚與王方利用遊春之機,為這汪碧池取名,使魚池能為古剎增色。當然,王方還另有用意,想為愛女王弗擇一佳偶。
喚魚池游魚喚魚池游魚
會聚在魚池的文人秀士,爭相發表高論,也起了很多名字,有的人認為叫“藏魚池”好,有的認為叫“引魚池”好,也有的認為叫“跳魚池”好,而王方對這些名字都不滿意。此時,王方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人群中的蘇軾,這位才華出眾的學生非常謙虛地說:晚生才疏學淺,言恐不中,既然有命,不敢違背。池中魚兒很解主客之樂,喚之即來,呼之即雲。於是大筆一揮,一氣呵成“喚魚池”三個字。王方一聽,大喜道:妙哉,“喚魚”,既新且雅,有聲有色,博得眾人齊聲喝彩。正好這時,王方的愛女王弗在閨房中也題名“喚魚池”,讓丫環送到池邊,眾人開卷無不驚喜,蘇軾與王弗不謀而合,王方情不自禁地說:“此乃天緣之合,韻成雙璧。”王方讚賞蘇式的才華,便將愛女王弗許配給他。此後二人情深意篤、恩愛有加,於1055年喜結伉儷。“遊學中岩文采露,投箋題名巧韻同。千古聯姻結佳話,筆落蒼岩耀光華”。蘇王聯姻,轟動了整個眉州城。
蘇軾與王弗塑像蘇軾與王弗塑像
遺憾的是蘇軾與王弗只共同生活了十一年,(1065年)27歲的王弗留下年僅6歲的兒子蘇邁便離開了人世。蘇軾對愛妻之死,悲痛萬分,追憶和思念時常纏繞心間。在王弗去逝後十年(1075年),蘇軾在山東密州任太守時,夜中夢見亡妻,淒楚哀惋、催人淚下,寫下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一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這首詞將夢境與現實融為一體,濃郁的情思通過率真的筆法表露出來。既是悼亡,也是傷時把哀思與自嘆融合,情真意切,哀惋欲絕。如今斯人已去,蘇軾與王弗仍相依偎在這喚魚池畔,傾訴著他倆說不完的愛情故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