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善根
- 出處:《大品般若經》
- 又作:善本、德本
- 宗教:佛教
善根,《大品般若經》中說:又作善本、德本。即產生諸善法的根本。比丘知善、知善根,是謂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入於正法中。無貪、無嗔、無痴三者為...
三善根是即無貪、無嗔、無痴,因它們是生無量善法的根本,故名善根。...... 三善根是即無貪、無嗔、無痴,因它們是生無量善法的根本,故名善根。...
孫善根,男,1962年11月出生,浙江象山人,浙江大學歷史系博士畢業。現任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歷史系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寧波地方史、中國慈善史。...
【五種善根發相】出自《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分為:一、息道善根發相。二、不淨觀善根發相。三、慈心善根發相。四、因緣觀善根發相。五、念佛善根發相。...
隨福德分善根:有實執、相執的善根是於輪迴中享受悅意人天福報之因,稱為“隨福德分善根”。 ...
少善根,梵語avarama^traka-kus/alamu^la。又作少善。謂薄少之善根。即指念佛以外之各種雜善。...
善根暗長惡損潛消是佛教思想,做一件善事算不得善人,做一件壞事 也不是壞人,但量的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發生質的變化。...
善根暗長,惡損潛消原文 編輯 為善不見其益,如草里東瓜,自應暗長;為惡不見其損,如庭前 春雪,當必潛消。[1] 善根暗長,惡損潛消譯文 編輯 ...
進一步說:一切功德善根,不但要信來生,要信來長,就是生長了起來,能滋養它使之不壞,也還是靠著信。這樣,我們知道,初學佛法的人們,信心固然很重要;就是積聚福慧...
貪、嗔、痴為三毒,又稱三垢、三火。此三毒殘害身心,使人沉淪於生死輪迴,為惡之根源,故又稱三不善根。 (1)貪,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
(彌陀異名)名號;③作願門:如實修奢摩他(止);④觀察門:如實修毗婆舍那(觀);⑤回向門:以所有一切功德善根,為欲拔除一切眾生之苦,而作願攝取彼等,同生安樂...
為什麼執持名號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呢?那是因為這句名號是阿彌陀佛第十八願所講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你念佛必得往生,你念佛不能往生,我不能成佛。所以阿...
《華嚴經》中雲:“如以一兩水銀類之金能使千兩鐵變成金為喻,如是發心水銀界善根以普皆回向遍知之智所攝持,即能滅盡一切業惑障之鐵物,諸法亦成遍知之妙...
釋義 指永遠不得成佛的根機。系梵語梵icchantika(或梵ecchantika)的音譯,亦作一闡提迦、一闡提柯、一顛底迦,略稱闡提。或意譯為‘斷善根’或‘信不具’。ic...
精進行能於一念中遍諸佛國種諸善根故,菩薩應發大勇猛心修行精進波羅蜜;十二者、精進行能遍詣一切諸佛國土成無上道、轉大法輪故,菩薩應發大勇猛心修行精進波羅...
無嗔,梵語apratigha。又作不嗔、不嗔恚。為‘嗔’之對稱。三善根之一。遭違緣而心無嗔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