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責機制何以奏效?面向公共部門政策執行的實證研究

問責機制何以奏效?面向公共部門政策執行的實證研究

《問責機制何以奏效?面向公共部門政策執行的實證研究》是依託西安交通大學,由閻波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問責機制何以奏效?面向公共部門政策執行的實證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閻波
  • 依託單位:西安交通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當代中國公共部門政策執行領域的問責機制難以約束政策執行者的偏差行為,使學術界和實踐者意識到需要反思問責機制的形成和作用機理,但缺乏系統梳理和實證研究。本研究在我國中央政府自上而下推行節能減排、計畫生育等一票否決事項的背景下,綜合運用調查研究、案例研究和實驗研究等多元方法,在政策執行視角下對問責機制的形成與作用機理進行剖析,歸納問責機制的關鍵影響因素和對政策執行策略與績效的影響。本研究擬從多維視角分析問責機制設計與政策執行者主觀感知的關係;從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組織外部的多元情境中識別影響問責機制的關鍵因素及其作用關係;發現組織的控制、激勵和協同等功能要素對問責機制的影響路徑;從執行者動機、意願和基本特徵等視角給出解釋問責機制動態特徵的規律認識;從執行策略及其績效的角度歸納問責機制的壓力效應。綜合上述研究發現,回答問責機制何以奏效的謎題,為改進公共部門問責的制度設計提供理論依據。

結題摘要

本項目在綜合採用案例研究、調查研究等多元方法的基礎上,從多學科的視角對問責機制的形成機理及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對當前我國公共部門政策執行“問責機制何以奏效”的謎題進行系統性解析。主要研究進展包括: 第一,從科層制理論和印象管理理論等視角分析了問責機制的內在機理,梳理了績效評估的體系要素與實施策略,探討各類政策執行過程中出現偏差的深層次原因。本研究發現,地方政府會採用“政績工程”等方式回應目標責任制的壓力,從而導致績效問責機制失靈。這一研究發現有效解釋了當前公共政策執行領域普遍存在的“問責悖論”現象。其次,課題組通過第三方評估的績效問責機制研究發現,問責機制下公務員的問責壓力感知與公共服務動機等因素會顯著影響地方政府的行政效能。 第二,對情境因素、組織因素及個體因素影響問責機制的途徑進行歸納。本研究發現,中央政府在節能減排領域未能藉助現行績效問責機制實現預期目標,而網約車政策案例的分析進一步說明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邏輯差異。以N市霧霾治理實踐為例,本研究發現地方政府會根據面對的治理目標和緊迫程度的差異,呈現出政策執行組織結構和行為方式的變化。此外,在非正式問責和組織學習兩種機制對政策執行的影響研究中,本研究發現適當的會議溝通可以解決執行者不願執行、不會執行的問題,有效彌補了正式問責機制的不足。 第三,對問責機制、執行策略與績效三者間關係進行深入分析。本研究指出,地方政府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具有“選擇性執行”行為傾向,績效問責對有政績顯示度或符合組織利益的指標有部分影響,而對其它指標缺乏直接影響。聚焦於具體案例的研究發現,央地府際關係和政商關係顯著影響著地方政府在政策執行方面的行為選擇,地方政府的策略選擇又能夠對區域績效產生影響。基於大量調研和理論探究,本研究發現地方政府的績效問責機制存在著政府部門“問責短視(Accountability Myopia)”現象。在缺乏有效公眾參與的背景下,無論中央政府如何強調特定目標,運用各種舉措施加問責壓力,地方政府都傾向於按照固有方式完成那些能夠滿足自身利益的績效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