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研究

商鞅變法研究

《商鞅變法研究》是王耀海創作的法學史著作,首次出版於2014年12月。

該書先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形成一個初步的理論分析框架,從中引出戰國時代的變法大勢;在變法大勢中,尋找秦國變法的具體對應;進而在闡述商鞅變法基本內容的基礎上,探索其變法成果,總結變法規律和變法方法論;最後討論當代中國的變革狀況及其未來走向。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商鞅變法研究
  • 作者:王耀海
  • 字數:566千
  • 類別:法學史著作
  • 首版時間:2014年12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共四編。第一編探討商鞅變法的基礎和大小環境,重點探討社會變革的實現路徑。第二編主要探討商鞅變法的具體變革,探究商鞅變法在哪些方面進行了深度變革。第三編主要研究商鞅變法的基本成果。第四編主要討論商鞅變法在當代中國變革的過程中有哪些借鑑意義。

作品目錄

第一編 變因
第二編 變革
第三編 變果
第四編 同變
第一章 商鞅變法的歷史必然
第二章 商鞅變法的秦國適域
第三章 力利融合:商鞅變法的基本原則
第四章 經濟變革
第五章 政治跟進
第六章 軍功拱衛
第七章 社會匹配
第八章 商鞅變法的基本成果
第九章 變革規律:商鞅變法的成功影響
第十章 變革方法論:社會變革的成功路徑
第十一章 同權革命:商鞅變法的邏輯實質
第十二章 第二次商鞅變法

創作背景

中國古代的商鞅變法,是秦國君臣把握當時七國爭雄的形勢,審時度勢地銳意變革,使落後的秦國後來居上,為秦國一統天下打下牢固基礎的變革。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之中,與那些在王朝衰落期進行的所謂變法,如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等相比,商鞅變法力度更大,是在一個社會制度向另外一個社會制度轉型過程中的成功變法案例。商鞅變法為後世提供了豐富的制度變革經驗,成為後世變法的先驗示範。基於此,《商鞅變法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重要觀點有:①商鞅變法的基本原則,是力與利的一體融合。其基本方向是“摶力第一”,基本手段是“利益誘導”,基本工具是“垂法而治”,基本保障是“立體盤整”。在其“四項基本原則”的指導下,秦國進行深徹的變法。在經濟上,廢除井田制,實現國家對土地的國有制控制,實現了彈性私有。在政治上,推行君主集權,設立縣政對國家土地進行近體控制,並且實行壹賞壹刑。為了促進國家戰鬥力提高,秦國實行精細的軍功爵制度,對社會民眾進行利益激勵,促使底層上流,打造出強大的適域戰體。在社會匹配上,秦國實行小家庭本位制度,聯結底動力,統一度量衡,對社會進行有效的思想聚攏,成功對秦國進行移風易俗。
②秦國的商鞅變法成為典型的變法樣本,其變法催生了強力秦國,在制度革新的前提下,社會良序化。同時創造出戰時法治,對秦國實行了規則統治。在這種統治之中,商鞅變法醞釀出中華基因:民族融合、雙合經濟、雙合政治、權力經濟和大一統趨勢。由此,商鞅變法大獲成功,對其同時代的國家和後世國家的統治產生深遠的影響。秦國的商鞅變法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歷史必然趨勢中的秦國國家必然。秦國具有其他變法國不具備的很多優越條件。地理高位、落後空間、後起優勢、秦人強韌等,是其他諸侯國不具備的變法優勢。在這樣的國家裡,形成了獨特的跨越基因。在其基因覆蓋下,秦國通過商鞅變法,實現了歷史性的強為跨越。而秦國君臣的高度能動,也是商鞅變法取得成功的巨大個體原因。
③該書總結了成功的變革路徑:首先,要抓住社會需要,對民眾和相關群體進行深刻的利益誘導,提供“更有利方式”;其次,需要形成上下聯動的改革集團,進而要打擊既得利益集團,破舊立新。在變革過程中,必須形成系統的相互匹配的步驟,抓住關鍵進行突破。而在變革過程中,必然要付出個人代價和社會代價。而且,變革要在持續突破中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④商鞅變法的完成,是底層逐漸撐開上層的表現,是對立階級之間的階級鬥爭。商鞅變法的邏輯實質,是同權革命。同權革命後,變法國占據制度高位。雖然難免有舊制度模式的某些痕跡,卻必然持續向前運轉。與此類似,當代中國以社會制度變革為基礎的同權革命,即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商鞅變法。在完成第二次商鞅變法之後,中華基因得到適應性的制度再造。中國將大幅度增強國力,成為東方模式的推動者。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商鞅變法研究》
2014年12月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978-7-5097-6910-2

作者簡介

王耀海,安徽宿州人,南京師範大學法理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2012—2014年曾擔任淮北師範大學法學副教授、法理學專業碩士生導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