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一位以個人悲劇書寫歷史的巨人

商鞅:一位以個人悲劇書寫歷史的巨人

本書由兩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商鞅變法的故事;第二部分:《商君子》。

《商鞅變法的故事》以史實為依據,再現了二千多年前那場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政治改革運動,展示了一代政治改革家的雄才大略,突出了“以個人悲劇書寫歷史”這一亘古改革主題。

《商君子》在中國歷史上是一部影響極為深遠的著作,所反映的是商鞅等法家學派的改革治國謀略。秦始皇焚書坑儒,明令《商君子》不在其列;司馬遷稱之為“治國濟世”的一部奇書;三國時劉備把《商君子》作為治國方略;毛澤東將《商君子》置於案頭,作為重點閱讀書籍。

由於《商君子》一書編撰歷史久遠,加之歷朝歷代的修訂和考證,因此各種版本之間有一定的出入,本書採用的是 1921 年上海廣益書局刊行的朱師轍的《商君書解詁》本。

基本介紹

  • 書名:商鞅:一位以個人悲劇書寫歷史的巨人
  • 作者:張旦
  • 類別:歷史/官場
  • 出版社: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8年10月
  • 書號:7-204-04379-0
圖書信息,目錄,

圖書信息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目錄

上編 商鞅變法
少年英雄
要么用之, 要么殺之; 土地之謎;時代在變, 治國的方略也要變; 路在《法經》里
改革夢尋
誰革新政治,誰一統天下;四進宮廷:不能只講大王愛聽的話;宮庭大論戰;改革第一步:頒布墾草令解放貧民
英雄用武
立木為信:左庶長說到做到;公布新法令; 誰在反對改革? 讓大多數人獲益,變法就能成功
堅持改革不動搖
孝公決定遷都; 變法不可一勞永逸;廢除井田制, 再次向貴族開戰; 平毀封疆;法律不能偏護有權勢者;太子受罰;統一度量衡
強國夢成真
老百姓富了;收回河西,功至商君
死而後已
想逼我下台?不行!禍起蕭牆;為改革流盡最後一滴血
下編 商君子
更法篇
做事情猶豫不決就不會成功, 遲疑不定就不會有什麼功效。治理社會不必採取同一種方法,為國家謀利益不必效法古代
墾令篇
如果官吏的政務必須當天完成,那么邪惡的官吏也來不及到民眾那裡謀私利了。貴族的俸祿高,收稅就多,政府里吃閒飯的人就多,這是破壞農業的事。全國各縣的制度必須是統一的,那么調職升遷的官吏就不能美化自己
農戰篇
善於治理國家的君主,糧倉雖然是滿的, 依然不放鬆農業生產。善於治理國家的君主,任用官吏的制度一定非常嚴明
去強篇
使用強悍的措施消除強悍之民,國家就會削弱;採用溫和的措施來消除強悍之民,國家就強盛。(危害國家的)虱子似的事情有六種:年終送禮、吃喝玩樂、貪戀華美衣物、迷戀珍奇玩好、意志消沉、辦事消極
說民篇
在百姓家中能決斷是非的國家可以稱王天下;由官吏決斷是非的國家也可強大; 要由國君決斷是非的國家必然削弱
算地篇
君主掌握了給民眾 名和利的 權力,這是統治的策略。一個國家的刑罰不可怕而官爵俸祿不值得追求, 這就是亡國的徵兆了。如果該受刑罰的人被赦免, 那么品質惡劣的人就會作惡放肆而不以刑罰為苦,就會對別人、對君主抱有犯了罪也不受懲罰的僥倖心裡
開塞篇
民眾愚昧,那么智慧就可以統治天下;世上的人聰明,那么強力就可以統治天下。古代有成效的辦法, 是把德教放在首位,現在有成效的辦法,是把刑罰放在首位。有了君主而沒有法治,就和沒有君主一樣;有了法治如果不能克服社會的混亂就和沒有法治一樣
壹言篇
聖人治理國家, 能夠集中民眾的力量,又能夠消耗民眾的力量。集中民眾的力量,使民眾專心從事農戰;消耗民眾的 力量, 就用它來攻打 敵國。民眾的力量集中而不使他們在農戰中花掉,就會產生奸邪,國家就會混亂
錯法篇
聖明的君主最難能可貴的是根據人們的政績來授予爵位。頒布爵位而軍隊依然衰弱的,有俸祿發放而國家依然貧窮的,確立了法治而國家依然混亂的,這三種情況,是國家的禍患
戰法篇
作戰的策略必須以國內的政治優勢為基礎。政治上不如敵方,就不要和它作戰。能夠稱王天下的軍隊, 打了勝仗而不驕傲,因為勝利來自戰術的高明,不值得驕傲;打了敗仗而不報怨,因為知道自己失誤的地方,不再怨天尤人
立本篇
用兵打仗,取得勝利要有三個步驟:如果戰爭還沒 有發生, 就實行 法治;實行了法治,勇敢作戰的風氣就形成了;勇敢作戰的風氣形成了,戰爭的工具就具備了
兵守篇
四面受敵的國家要打防禦性的戰爭;背靠大海的國家,要打進攻性的戰爭。守衛有城牆的城鎮, 不如用拚命的力量和進攻者作戰
靳令篇
君主的命令得到嚴格執行, 那么官吏料理政務就不會拖延; 法治公正不阿,那么官吏就沒有邪惡行徑。在五個村的範圍內能決斷是非的國家就能稱王天下;在九個村的範圍內能決斷是非的國家就強大;隔了一夜才能把事情處理好的國家就會削弱
修權篇
國家之所以治理得好,是靠了三樣東西:一是法度;二是信用;三是權力
徠民篇
秦國的憂慮是:起兵去進攻敵國,那么國家就會貧窮;安心下來務農,那么敵人就得到了喘息。秦國三代國君都打勝仗,而天下各國還是不臣服,是因為秦國只能奪取他們的土地,而不能奪取他們的民眾
賞刑篇
聖人治理國家,要統一獎賞,統一刑罰,統一教化。統一獎賞,軍隊就能無敵天下;統一刑罰,命令就能貫徹執行;統一教化,臣民就會聽從君主
畫策篇
能夠統一天下的人,首先要制服它的民眾; 英明的君主不會無端地使他的臣子富貴。英明的君主坐在方床之上, 聽聽弦樂、管樂, 天下就能治理得很好了
境內篇
內,所有人的名字都要在官府登記造冊;能斬得敵軍中有爵位者的首級一顆,就賞給他爵位一級
弱民篇
民眾懦弱守法,國家就會強盛;國家有了法度,民眾就會安於他們所處的地位;爵祿的獎賞如果只出於農戰這么一個途徑,那么國家的物資就多
外內篇
搞詭辯、耍聰明的人得到尊重,到處遊說謀求官職的人得到委任,研究文獻典籍而有 個人名氣 的人顯赫 榮耀,這是三條歪門邪道。治理國家的人,要把邊境上的利益都給戰士,把市場上的利益都給農民
君臣篇
處在國君的地位而自己的命令得不到貫徹執行,那就危險了;五種官職分工而沒有個法規,那就混亂了;法律制度建立了而不依法辦事的講私情的慈善措施還在實行, 那么民眾就不畏懼刑罰
禁使篇
君主用來禁止臣民為非作歹、驅使臣民立功守法的辦法,是獎賞和刑罰。所以審查功勞、考察罪行是不能不慎重的
慎法篇
任用賢能的人, 是當代國君的治國方法,而這也正是政治混亂的原因。君主破除拉幫 結派和相 互包庇的 行為,根本在於法治
定分篇
全國設定三個法官:宮殿中設定一個;御史那裡設定一個,丞相那裡設定一個。聖人制定法律, 一定要明白易懂, 概念確定; 主管法令的官吏, 要做天下人的老師
附錄
一、校勘記
二、高亨與《商君子》新校
三、中國古代史籍關於商鞅的記述(摘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