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商朝官制
- 分類:內廷官和外廷官
- 實行時間:公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
- 施行制度:分封制度
背景,官制,內服官:,外服官:,軍事官制,地方官制,
背景
殷[邊]𥎦田[侯甸]雩[與]殷正百辟
(註解:“殷邊侯甸”是外服官的概括。“侯、甸”,即外服官中最重要的兩種官稱。“殷正百辟”是內服官的概括。“百辟”,即百官、眾官。)
官制
內服官:
(1)殷正百辟
內服官中重要的是“尹”、“宰”、“卿事”和“三公”等。尹是治理的意思,在王左右,輔佐王治理國家。商代最早的一位名臣叫伊尹。伊是姓,尹是官名。伊尹出身低微,被商王湯信用,舉而為相。目前多數學者認為:“相”不是商代的正式官名,戰國以前的“相”僅作為動詞,是輔佐的意思。據此,尹是輔弼商王的大臣。湯、外丙、仲壬三王先後去世,伊尹立太甲為王。太甲暴虐無道,被伊尹放逐,由自己攝政。以後太甲悔改,伊尹才把他迎回。說明尹職位高而權勢重。宰是主管內廷事務的官員,有時也參與外廷事務。武丁為商王時,“百官總己,以聽於冢宰三年”(《論語·憲問》)。卿事,後世亦作“卿士”,是高級官吏的泛稱。三公則是因人而設的一種尊貴官稱。據文獻記載,商朝稱三公的只有文王、九侯、鄂侯、伊尹、傅說〔yue悅〕五人。
史官、宗教官在內服中也占有特殊的地位。史官,在文獻中有史和內史,在甲骨文中有大史、小史、東史、西史等。史官常在商王左右,掌記事,遇事也可發表意見。此外,還有守藏史,專門管理檔案。宗教官有卜、祝等。 卜,也稱貞人,是主持占卜的官員。商王受命,以及祭祀、戰爭等活動都要進行占卜,所以商朝有一個龐大的貞人集團,稱多卜。祝是祭祀時負責辭告鬼神的官吏。
另外,又有以管理對象作為官名的,如犬官(畫犬、夷犬等),屬於田獵性質的官員。司工、司魚,分別是負責手工業和養魚業的官員。
外服官:
(2)殷邊侯甸
商朝除侯、甸之外,還有男、衛、邦伯等。侯是分封的諸侯。甸,亦寫作“田”,任務是為商王朝“治田入谷”。男,亦寫作“任”,意為“任王事者”,大多承擔王室雜務。衛,以為商王守衛地方為職。邦伯在甲骨文中有“某方伯”、“某伯”,獨立性較強,有的還是一方諸侯的首領或盟主。侯、甸、男、衛、邦伯,多由商王諸妻、諸子、功臣及臣服於商的部族首領擔任。他們對商王都承擔有一定義務,平時為商王守邊,有戎事時聽調隨征;同時,還要為王室服役、進貢。其中有的侯伯還兼任內服官,如周朝先祖曾被封為侯,周文王時稱西伯,同時又是紂王的三公。
軍事官制
卜、作冊都是宗教官員,相當於羅馬時代的祭司,但是地位遠不如羅馬祭司來得高。其中卜作為大祭司,權力比較大,作冊的職務與後世的史相當,是負責記錄的官吏。亞服是武官,統帥軍隊,有亞,多亞,大亞之分,但是具體職務與等級區別不詳。商朝的武官還有射(統帥弓箭手)、犬(負責商王的田獵)、戍(要地駐屯軍長官)等其他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