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介紹
商品流轉分批發商品流轉與零售商品流轉。批發商品流轉是商品在生產者之間、生產者與
商業之間以及商業內部各經營環節之間的買賣。
零售商品流轉主要是生產者和零售商對消費者個人的商品(生活資料)銷售,另外還包括對社會集團出售生活資料。在商品流通過程中,零售商品流轉對商品離開
流通領域具有決定意義。零售商品
流轉額表明商品流通規模的大小,它的種類構成、地區分布、時間(各年之間和年度各季之間)變化,都是進一步深入分析和組織商品流通的必要內容。
具體內容
商品流通過程內容十分廣泛,從商品流通過程在現代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及自身運行特點來看,商品流通過程的內容主要包括:
(一)商品流通過程的經濟聯繫
商品從
生產領域向
消費領域轉移,是由無數個流通主體的共同行為來完成的。因此,流通主體之間經濟聯繫的合理性,直接決定著流通過程的效應。
在流通過程中,一種合理、有效的經濟聯繫,由以下四個層次組成:第一個層次是
市場供求關係,它決定著商品流通運動的方向、規模與結構變化;第二個層次是根據不同商品的特性,選擇相應的流通形式;第三個層次是整個商品流通過程中各流通主體之間的分工形式及其行為協調方式、組織形式;第四個層次是流通效益的實現方式及其在各流通主體之間的分配。
(二)流通過程中的要素結構
商品流通過程的順利進行,有賴於商品流通中有關要素的規模、功能及相互結合方式。商品流通過程中的要素,除商品流通從業者外,還包括商品、
貨幣、信息、流通技術等。這些要素的有機結合,形成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流通生產力。
(三)商品流通過程中的組織主體
商品流通主體是指具有一定行為能力的商品流通參與者,它是一個社會商品流通過程的細胞。商品流通主體包括商品供應主體、商品
需求主體、商品流通組織主體、商品流通服務主體四個部分。商品流通主體的規模、結構、空間布局、對流通過程的影響方式以及彼此相互結合方式,是商品流通過程研究的基本內容之一。
流通階段
第一階段是購買階段,
產業資本家以購買者的身份,首先從市場上(商品市場和
勞動力市場)購買
生產資料(Pm)和
勞動力(A),為生產準備條件。在這一階段上,
貨幣執行著購買手段和
支付手段的職能,與此同時,貨幣又執行著
資本的職能。因為
貨幣在這裡購買的已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購買了能夠為資本家生產
剩餘價值的
勞動力這一特殊商品,為生產剩餘價值準備好前提條件,所以,貨幣在這裡已轉化為資本。但在這一階段,
資本的存在形式雖然發生了變化,即由
貨幣資本變成了
生產資本,但在量上尚未發生變化。
第二階段是銷售階段。
產業資本家以商品出賣者的身份,將第二階段中生產出來的、包含著
剩餘價值的商品拿到市場上銷售,換回了比支付出的貨幣額要多的貨幣,兩者的差額就是僱傭工人在生產階段中所創造的剩餘價值。從表面上看,這裡的商品銷售過程同一般的商品流通一樣,但實際上,
資本在這個過程中不僅發生了形態的變化,由
商品資本變成
貨幣資本,更重要的是實現了資本的
價值和
剩餘價值,所以這一階段成為資本運動的一個極為重要的階段。
和生產過程的關係
商品流通的分類
從社會屬性和自然屬性分
一、是要受
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規模條件制約。隨著經濟的發展,
商品生產的規模越來越擴大,社會
商品交換的深度和廣度亦不斷升級,許多地方性的產品捲入全國市場的流通,商品行銷範圍的擴大,必然相應要求增加流通環節和延長擴大
流通渠道。
二、是要受商品的
自然屬性的制約,商品越容易變質,體積越大,越不易於運輸儲存,它離開產地的距離就越近,
流通渠道就短,環節就少;反過來,商品體積小,
價值大,不容易變質,它離開產地的距離就遠。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儲存運輸手段的進步,可以使一些瓜果蔬菜也能夠遠距離運銷,但這和上述規律發揮作用並不矛盾。
三、是受
商品社會屬性制約,越是生活必需品,例如糧食、棉花,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重要,行銷的範圍就越大,行銷網路的密度也會加大。
從商品所有者的狀況分
從商品所有者的狀況來看,這些所有者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小的經濟單位。所有者單一,規模過大、則
流通渠道也會趨於單一,反之,就會出現多渠道。但是,所有者成分過分複雜,規模過小,會造成
流通渠道的混亂,阻礙商品流通的正常進行。
從交通運輸條件的制約來看,商品流通與交通運輸是密不可分的。商品流通的擴大,是推動交通運輸事業不斷完善發展的強大經濟動力,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又能促使商品流通擴大,這是—種良性循環的關係。如果某一地區交通運輸不發達,要與外地進行商品交流,必然要進行多次倒手、中轉、裝卸、增加很多環節,影響渠道的暢通。可見,交通運輸越發達,進行同樣距離同樣規模的商品流通,所經歷的環節越少,渠道越短。
從商流與物流關係的角度分
從商流與物流關係的角度來看,呈現出相互結合、相互分離、相互制約三種狀態。
第一,在一般情況下,
商流和物流是結合在一起的,商品所有權的轉移引起商品實體的運動,在這種情況下,商流與物流的關係對
流通渠道的形成與選擇並沒有明顯影響;
第二,在
商流與物流相分離的情況下,無論是商流在前,物流在後,還是物流在前,商流在後,或者光有商流,沒有物流,都使商品流通呈現出
價值實體與物質實體相分離的雙重渠道,雙重渠道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有利於促進商品從
生產領域向
消費領域的轉移;
第三,
商流與物流相互制約的情況有兩種,或者是商流不合理導致物流不合理,或者是物流不暢通導致商流停滯,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
流通渠道的不暢,因而應積極創造條件,協調二者的關係。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影響和決定商品
流通渠道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這些因素主要是通過影響
商業環節從而影響流通渠道,由此可見,正是商業環節的有與無,多與少,才形成了多種商品流通渠道並存的流通渠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