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環境

商品流通環境是指對商品流通產生影響的外在制約因素。一切流通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環境下進行的,流通環境對流通活動有著巨大的制約和影響作用,它既能給流通業帶來機會,也會給流通業帶來風險。因此,了解和掌握環境變化,便能使流通組織及時規避風險,適時抓住機會,使經營活動取得最佳效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商品流通環境
  • 簡介:商品流通產生影響的外在制約因素
  • 類型:專業術語
  • 涉及學科:經濟學
社會環境,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法律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科技環境,國際環境,市場環境,

社會環境

商品流通的社會環境是指影響和制約商品流通發展的各種社會因素。商品流通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運行的,根據不同環境因素對流通運行的不同影響,可將商品流通的社會環境分為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法律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科技環境、國際環境等。

政治環境

商品流通的政治環境是指制約商品流通的政治因素和條件。國家的政治制度、政治局勢、政治體制體現了國家的性質,制約著流通的方向。商品流通的政治環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通常指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及其有關的制度,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政體。
(二)政治體制
政治體制對商品流通的影響,其一是在決策權力的集中程度方面。決策權力集中程度過高,流通部門活力就差,反之,決策適當分散,則其活力就強。過去,政府對企業實行直接管理,流通企業的自主決策的權力非常有限,商品流通是在高度集權的行政管理模式下運行的;現在,政府採取了轉變自身職能、政企分開、加強法制建設等政治體制改革措施,明顯增強了流通部門的活力。其二是在政府領導人的施政思想方面。
(三)政治局勢
政治局勢是指一定時期內各種政治力量的組合分化、政治關係的調整以及政治經濟關係的綜合作用所形成的政治態勢和政治形勢的總和。政治局勢和政治生活是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而形成的,具有複雜性和多變性的特點,它的任何變化都會對整個社會的經濟生活,尤其是對商品流通發生重大的影響。

經濟環境

經濟環境是指制約和影響商品流通發展的經濟因素和條件,它是流通運行中十分重要的環境因素之一。經濟環境的構成因素主要有經濟政策、經濟結構、經濟形勢、經濟總量等。
(一)經濟政策
政府的經濟政策是目的性很強的經濟措施,是國家干預經濟、管理經濟的重要手段,具有短期化、可變性強的特點。它不但影響著商品流通企業的經營活動,並且還直接關係到社會購買力的大小和市場供求狀況的變化。正確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價格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市場管理政策等,有利於商品流通的順利發展和正常運行;政策失誤則會加劇經濟波動,導致流通在冷熱交替中進行。顯然,在改革中使我們的經濟決策民主化、科學化、規範化,儘量減少失誤,對於創造一個良好的經濟運行環境是十分重要的。
(二)經濟結構
商品流通總是在一定的經濟結構中運行的,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要素的構成及其相互關係,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方面的構成及其相互關係,對流通運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經濟結構反映了社會再生產中農業、製造業、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關係,反映了各產業內部各類產品之間在投資、消費、流通方面的比例關係,還反映了各類生產能力在不同地區的配置關係,以及其他比例關係或構成。經濟結構這樣一個多層次、多方面的龐大系統,它對商品流通的發展至關重要。經濟結構合理,流通發展就順利,經濟結構不合理,流通的發展就會受到阻滯,流通的發展速度就會受到限制。
(三)經濟形勢
經濟形勢是從總體上對經濟發展狀況和趨勢的判斷和概括。不同時期的經濟形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別。經濟形勢的變化會從總體上影響和制約流通的發展。當社會經濟處於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階段,一般會出現生產發展快、商品供應充足、市場繁榮、物價穩定的局面,與之相應的是人心穩定,社會安定。在這種環境條件下,流通一般也能得到持續、穩定、協調的發展,呈有序發展的態勢。反之,經濟不穩,出現經濟過熱、過冷,市場供求失衡,物價水平上升過快等現象,這就會造成市場嚴重波動,從而對流通的發展構成不利的影響。比如,1988年出現的由於投資與消費雙膨脹以及國民收入超分配等,導致了通貨膨脹和搶購風;此後,在緊縮財政、緊縮金融及其他治理整頓措施下又出現了市場疲軟,這都給商品流通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四)經濟總量
經濟總量的大小、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高低,決定國民經濟發展水平,並由此決定國民收入水平。生產力發展水平高,經濟總量大,人均收入高,社會購買力大,市場容量大,商品流通規模就大;反之,生產力發展水平低,經濟總量低,人均收入水平低,購買力低,市場容量小,商品流通規模就會縮減。

法律環境

法律法規對流通運行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它對各經濟行為主體的利益關係的調整方面,它與政治體制、經濟體制具有密切的聯繫。從經濟主體看,法律法規調整政府機構、企業、個人之間的經濟關係;從客體方面看,受法律法規調整的客體包括生產資料、消費品,還包括某些人身權利如專利權、著作權等;從調整的內容看,它調整工業、農業、商業、服務業、財政經融、自然資源、環境保護、科技開發、智慧財產權等各方面的經濟關係。商品流通中各行為主體以及經濟運行各環節,無不受到法律法規的約束或影響。

自然環境

商品流通的自然環境是指影響和制約商品流通發展的自然資源、氣候條件、地理位置等環境因素。就當代流通而言,自然物質環境的變化亦會直接、間接地對流通產生影響。隨著全球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自然資源的大規模開發,資源日益短缺,能源成本趨於提高,環境日益惡化,政府對自然資源利用的干預及對生態治理的干預都日益加強。這些環境的變化給一些企業帶來壓力,給另一些企業又帶來機會,從而會在流通的內容、方向等方面影響商品流通。自然環境對流通起著多方面的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和制約作用:
(一)自然環境決定著工農業生產的地區結構和產品結構,進而影響和制約流通的地區結構及商品經營活動
(二)自然環境是影響和制約流通級差收益的重要因素
(三)自然環境也會影響和制約消費需求狀況,進而對商品流通活動產生影響

人文環境

商品流通的人文環境是指影響和制約商品流通發展的人力資源、文化背景等社會環境因素。
從人力資源方面來看,人力資源的規模總量、年齡構成、職業構成、家庭構成、地區分布、人口流通趨勢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生產和消費,進而影響到商品流通的規模和結構,具體地說:
(一)人口規模是決定流通總量的基本因素之一
(二)人口結構是影響商品流通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人口素質對商品流通也有重大影響

科技環境

科學技術對商品流通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促進流通生產力的發展和流通勞動效率的提高等方面。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正在更大的範圍以更快的速度轉化為生產力。在國內,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套用對流通生產力的提高作用巨大。如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商品流通的銷售方式從以手工為主的傳統方式向自選式、自動式發展成為可能,使商品的流通經營形式由獨立經營的方式向連鎖經營的方式發展成為可能,尤其是為商品流通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提供了條件。運輸、保管、加工、通訊技術的發展,使商品流通大大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而不斷擴大。

國際環境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生產、流通國際化的趨勢日益明顯,許多產品已成為世界性產品,在全球範圍內生產、流通和消費。國際經濟環境已成為國內商品流通日益重要的外部制約和影響因素。首先,國際市場供求狀況和價格水平的變動,會影響國內市場商品供求和價格的變化。隨著進出口業務量占市場流通量的比重的日益提高,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的相關程度日益提高。國際市場上的供求和價格變動,很快會對國內市場產生影響。其次,國際貿易結構的變化會影響國內貿易結構的變化,從而對國內的經濟發展和商品流通產生一定的影響。

市場環境

品流通的市場環境是指制約和影響商品流通活動的市場體系及其作用範圍。市場是商品流通活動的載體,商品流通本身就是市場環境的產物,市場環境對於商品流通的運行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發育完善的市場體系可以為商品流通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和運行條件。在市場的交換活動中,客觀地存在著交換各方面、各種因素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運動形式及其內在機理,即市場機制。完備的市場機制有利於商品流通的通暢、有序、高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