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展品為商代早期文物。通高24.2厘米。爵是一種古老的青銅飲酒器,既可用於祭祀天地鬼神,亦能出現在各種宴饗場合。這件饕餮紋銅爵,線條流暢、稚拙單純,具有早期商代銅器的典型特徵。1974年出土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李家嘴1號墓。現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商代早期饕餮紋銅爵
- 館藏地點:湖北省武漢市東湖路156號
- 所屬年代:商
- 出土地點: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李家嘴1號墓
- 所屬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
- 所屬地區:湖北武漢
- 尺寸 :通高24.2厘米
此展品為商代早期文物。通高24.2厘米。爵是一種古老的青銅飲酒器,既可用於祭祀天地鬼神,亦能出現在各種宴饗場合。這件饕餮紋銅爵,線條流暢、稚拙單純,具有早期商代銅器的典型特徵。1974年出土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李家嘴1號墓。現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此展品為商代早期文物。通高24.2厘米。爵是一種古老的青銅飲酒器,既可用於祭祀天地鬼神,亦能出現在各種宴饗場合。這件饕餮紋銅爵,線條流暢、稚拙單純,具有早期商代銅器的典型特徵。1974年出土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李家...
饕餮紋銅爵 饕餮紋銅爵是商朝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蘇州博物館。文物特徵 高17.7cm 有尾,有流,三足,足截面呈三角形,圓底,把內有銘文,有兩蘑菇形柱,器身飾饕餮紋。
柱根分叉跨置於流末端;腰腹一側置弓形鋬,腹身分界甚明,下部漸侈;腹底承三實足,為三稜錐狀,足尖外撇;腹部素麵,腰腹結合部飾獸面紋,呈帶狀分布一周,紋飾拙樸,線條流暢。爵為飲酒器,流行於夏商周時期,作用相當於酒杯。這件獸面紋單柱銅爵,造型新穎輕巧,紋飾簡約,其形制屬商代早期之器。
商饕餮紋銅爵是商代文物,現館藏於河南駐馬店。文物概述 商代,銅質,綠色,通高20厘米,腹圍19厘米,口徑16.2厘米。該爵有流、有尾,流尾長度接近,流與杯口之間有菌狀柱,扳為龍頭、三稜錐足,尾下各有一蕉葉紋,兩側各有三個蕉葉,有扉棱三條組成饕餮紋,三稜錐足,內面呈T字凹形。該爵紋飾以雲雷紋為...
西周饕餮紋銅爵 西周饕餮紋銅爵,1946年徂徠山黃花嶺出土的西周時期文物。腹部飾饕餮紋,柄飾夔龍首,靠近柄的腹部有銘文,流部殘。
獸面紋單柱銅爵,商代早期青銅器,現收藏於河南博物館。文物歷史 從二里頭時期到西周早期,“爵”都是最重要的青銅酒器。東周時期,“爵”逐步演變為飲酒器的代稱。秦漢以後,它更進一步成為人們身份、地位的象徵。作為商代盛行的酒器,流、柱、鋬(音同盼)、足等標誌性結構使得爵在造型上有“象雀之形”。黑色的...
獸面紋銅爵,長流短尾,渦紋傘狀單柱。直腹平底,三棱形尖足外侈。扁平鋬。身分上下兩段,均飾以雲雷紋組成的獸面紋。此爵形體高大,比較少見。該文物現藏於安徽省博物館。簡介 商代青銅器 1965安徽省肥西縣館驛出土 注音 獸面紋銅爵 shòu miàn wén tóng jué、基本信息 商 一級 腹徑11.5厘米,口徑12...
早期的中型墓均被盜掘,已知青銅禮器僅爵一種,其他有戈、戚和鑲嵌綠松石的獸面銅牌飾等(見彩圖獸面銅牌飾、銅爵)。中期墓中青銅禮器有鼎、鬲、觚、爵、尊、盤等,盤龍城遺址的墓中,還出土了卣。此外還隨葬有刀、錛、鑿、斧、矛、戈、鉞、鏃等。中期墓銅禮器的表面多有獸面紋、夔紋、龜紋和圓圈紋、弦...
自夏、商、周至秦、漢整個青銅器發展史,大約可以分為十三期:即夏為二里頭文化期,商、西周、春秋各為早、中、晚三期,戰國分作早期和中、晚二期。秦、漢為青銅器發展 史的餘輝。而青銅器爵在各期的特徵,有不同的發展,其間最輝煌與最早當為青銅器“爵”。而透過爵的發展可以看到中國青銅器各個時代的不同...
商代銅器均採用合范方法鑄造,范的多少則視器形而定。商代早期的銅爵是由二塊腹范、一塊鋬范、一塊底范和一塊芯座合范澆鑄的,而商代晚期的銅爵則需用十六塊外范。商代中期除能夠鑄造大型器物外,已能用分鑄的方法,將一些器物的附屬檔案預先鑄好,再和主件鑄接在一起,如卣的提梁就是另行鑄造的。商代晚期鑄造...
商代銅器的主要金屬成分是銅、錫和鉛,從測定結果看,各個時期的不同器物在合金比例上並不一致。商代早期的一件銅爵經測定含銅92%,錫7%,而另一件錛則含銅98%,錫只有1%。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出土的商代中期銅禮器中,有的含銅81~88%,錫5~8%,鉛1~6%;有的含銅71%,而鉛則高達21~24%。銅鼎的起源...
中期的銅禮器普遍有帶狀的紋飾,大都是單線條的饕餮紋,或在上下夾以圓圈紋。另外,還有乳釘紋和圓渦紋等。商代晚期的銅禮器發展更快,出現了許多新的器形,婦好墓出土的三連□、偶方□都是前所未見的。這個時期還盛行以鳥獸形象鑄成銅器,如婦好墓的□尊,傳出湖南的四羊尊、虎食人形卣等,石樓出土的銅觥...
饕餮紋斝 簡介:商代早期。1983年12月,在安徽省銅陵縣西湖鄉出土一件饕餮紋斝,這是銅陵,也是整個皖南地區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文物之一。斝為筒腹、口外侈,雙菌狀柱,柱頂飾渦紋,平底,三角錐足,腹部上下各飾一周饕餮紋,上下對稱,共三組,通高33厘米,口徑18.1厘米,腹徑13.8厘米。值得注意的是,兩件...
9.弦紋銅爵 10.饕餮紋銅爵 11.饕餮紋銅爵 12.饕餮紋銅觚 13.蕉葉紋銅觚 14.雲雷紋銅觶 15.饕餮紋銅聾 16.分襠鬲式銅斝 17.饕餮紋銅尊 18.獸首貫耳銅壺 19.蟾蜍紋提梁銅卣 20.扁圓體銅卣 21.饕餮紋銅方彝 22.饕餮紋銅觥 23.雷乳紋銅罍 24.連珠紋銅罍 25.饕餮紋銅瓿 26.二穿...
春秋初期,銅爵已經根本不見了。銅器紋飾鑑定 在不同歷史時期,時代風尚不同,表現在器物的紋飾上也有很大的差別。商代早期銅器多素麵無紋。商代中期出現紋飾,但簡單古樸,普遍存在的是一種帶狀紋飾以及單線條的饕餮紋和乳釘紋。商代晚期花紋趨於繁複,一般地紋為雷紋,主體花紋則以饕餮紋為主,同時還有夔紋、龍紋、...
饕餮紋銅伽 饕餮紋銅伽,駐馬店市博物館藏喇叭口微內斂,高體細腰,高圈足,折底。頸部飾蕉葉紋和饕餮紋,頸下端飾蛇紋,蛇頭部寬大,眼睛突出。腹及圈足飾四扉棱,以扉棱為鼻脊飾饕餮紋,所有紋飾均以竊曲紋為底紋。研究價值 閏樓遺址墓地面積大,古墓葬分布密集,墓地及墓地周圍還有商代遺址分布,為研究淮河流域...
二里頭遺址宗廟、壇、土單的發現,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祖先崇拜”;在該遺址發現製作精良、形象逼真的石祖,反映了他們的“生殖崇拜”;該遺址發現的陶龍、陶蟾蜍、陶龜、陶鴞藝術品,陶尊和銅牌上的饕餮紋,即龍或虎的藝術形象等,透露了當時人們的宗教信仰。《夏書》曰:“官占,惟能蔽志,昆命於元龜。”...
《天神與天地之道》是201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漢學家、歷史學家郭靜雲。內容簡介 長期以來,人們對中國夏商周時代青銅器、玉器以及其他禮器的造型和紋飾迷惑不解。自宋代金石學以來,這個問題一直被不斷探究。這一類形象一般以夔紋或饕餮紋最為常見,容庚、張光直等諸多前輩學者都曾進行專門分類和研究。...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外觀設計以“華夏之源最早中國”為基本理念,包含了“鑰匙”“盤龍”“綠松石龍”“銅爵”“玉璋”等二里頭元素。從上面看,博物館的屋頂平面暗含了一把“鑰匙”形象,寓意二里頭遺址是探尋華夏文明起源的重要物證,象徵著二里頭文明是打開中華文明的一把鑰匙。博物館整體形象就像一條盤旋的龍,最...
殷墟博物館(殷墟研究院)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小屯村。地處洹河西岸、殷墟宮殿宗廟遺址與洹河之間的狹長地帶。殷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為考古發掘和甲骨文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殷墟博物館建於2005年,展廳面積1500平方米。為地下一層建築,高8米;地面以上1米,地面以下7米,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
五代耀州窯摩羯形水盂反映了制瓷工匠的創造性和豐富的想像力,青釉晶瑩素潔,胎質細膩堅硬,為耀州窯的精品之作。此器出土於遼代早期貴族墓葬,時間為十世紀後半期至十一世紀初期,它為耀州窯青瓷斷代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標準器,也為研究歷史上中外及中國各民族間文化交流的狀況提供了非常寶貴的實物資料。重要展出 2008...
抹紅海水飛獸紋高足杯(明) 館藏文物 銅器 回紋伯子觚:商代時期。高26厘米,口徑14.5厘米。喇叭口,高圈足,有八乳釘,飾回紋,圈足內部有銘文。 [22] 回紋伯子觚 回紋卣:商代時期。高22.4厘米,口徑11.5厘米,14.5厘米。扁圓形,缺蓋,有雙耳,圈足,肩部飾一周雷紋,卷口。 [22] 回紋卣 饕餮紋銅爵:商代時期。高17....
商代早期的銅爵,所用鑄型由多塊陶范和泥芯組成,有的壁厚僅2毫米。鑄造技術已達一定水平。商代中期已使用錫青銅和鉛青銅兩種合金,能鑄造重80千克的大鼎。具有中國特色的組合陶范鑄造工藝在此期間大體已經形成。青銅的發明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由於其克服了純銅的柔軟弱點,且具有熔點低、鑄造性能好等優點,...
在該遺址第七、八階段的商代器物中,釀酒器、盛酒器品種、數量顯著增多,而且出現了商代早期(約4000年前)的飲酒器玄紋銅爵(916)。這隻爵和3件盛酒器彩陶罐現存汾酒博物館。這些器物製作精美,色彩鮮艷,紋飾秀麗,工藝水平已較前幾個階段有了顯著提高。商周時期是中國青銅文化的鼎盛時期,也是酒器形成期。商周青銅...
墓中還出土商代早期銅觚、銅爵各1件。在調查中還發現有商代早期銅1件,從整個墓情況看這是一處平民墓地。28個灰坑中,一期灰坑多為長方形,其他以圓形袋狀坑和不規則形坑為多。文物遺存 綜述 西史村遺址發掘出土文物豐富。早期陶器,以深灰陶為主,晚期多灰陶,夾砂陶略多於泥質陶。紋飾以繩紋為主,有早期...
1966年,當地民眾取土時曾挖出商代早期的銅觚、柄形玉器和陶鬲。1972年,新密市文化館對該遺址進行了調查。1976年3月,當地民眾在曲梁遺址西邊約1千米的河西村挖出商代銅爵、銅觶各一件。1988年3月18日~5月6日,北京大學考古系與鄭州市文物工作隊聯合進行發掘曲梁遺址,揭露面積約300平方米,出土器物198件。遺址...
此展品為南宋文物。高38.3厘米,寬22.8厘米。跨鶴壽星和八仙,構成一幅八仙迎壽星的場面。此幅織造工藝上表現出早期特徵,經線強捻,緯線緻密。使用了劈線、合花線、金線等材料織成。人物鬚眉用合花劈線,即先將絲線劈成極細線,再把不同顏色的絲線合在一起織入。巾帽、手鐲、腰帶用捻金線。部分衣褶、腳和笊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