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鎏金銅坐佛是唐朝時期文物,1995年西安市南郊雁塔區文化局出土,現收藏於西安博物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鎏金銅坐佛
- 館藏地點:西安博物院
- 出土時間:1995年
- 所屬年代:唐代
- 出土地址:西安市南郊雁塔區文化局
唐鎏金銅坐佛是唐朝時期文物,1995年西安市南郊雁塔區文化局出土,現收藏於西安博物院。
唐鎏金銅坐佛是唐朝時期文物,1995年西安市南郊雁塔區文化局出土,現收藏於西安博物院。文物歷史1995年西安市南郊雁塔區文化局出土,現收藏於西安博物院。1文物特徵鎏金銅坐佛 ,高15.8厘米,高肉髻,面相方圓適中多大耳,...
用銅或青銅鑄造,表面鎏金的可移動的佛教造像,間或亦指鍍金錘鍱像。包括佛、菩薩、弟子、天王、力士、諸天等形象。在中國大體上是伴隨著佛寺的興盛而發達的,多供養在宮中或佛寺,流行的盛期大致在南北朝至唐代。它在印度起源較早。在中國佛教初傳期多稱金人,其後亦稱金泥銅像。歷史發展 綜述 現存的中國金銅佛...
中國金銅佛造像是指用銅或青銅鑄造,表面鎏金的可移動的佛教造像,間或亦指鍍金錘像。包括佛、菩薩、弟子、天王、力士、諸天等形象。在中國大體上是伴隨著佛寺的興盛而發達的,多供養在宮中或佛寺,流行的盛期大致在南北朝至唐代。它在印度起源較早。在中國佛教初傳期多稱金人,其後亦稱金泥銅像。現存的中國金銅...
清銅鎏金釋迦坐佛 清銅鎏金釋迦坐佛是一件清代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清銅鎏金釋迦坐佛高21.6厘米,長19厘米,寬14厘米。
建造於唐開元二十九年(741),所瘞埋的金棺銀槨華美程度超出大雲寺地宮的出土品,反映出唐玄宗開元盛期的工藝水平。銀槨和金棺安放於高達 109 厘米石雕“釋迦如來舍利寶帳” 之中。銀槨長 21厘米,放置在高 12厘米的鎏金銅須彌座之上,槨前檔刻出門形,門扉上貼有兩身鎏金菩薩,夾脅著一雙鎏金佛足,兩側上貼...
南朝金銅佛造像傳世不多,現存兩件是宋文帝元嘉十四年 (437)和二十八年鎏金佛像,可為其早期代表。其中如元嘉十四年韓謙造坐佛像,通肩衣、禪定印、舉身舟形大背光等,仍具有犍陀羅造像作風。但背光上飾火焰紋、四足方座上加一層束腰須彌座、較規範化的衣紋以及優雅的面容等特點,是新出現的因素。這是以戴逵為...
上世紀六十年代,慧光塔曾遭拆毀,在塔壁中發現了北宋刻印書、墨書經卷及金、銀器、油泥堆塑漆器、玻璃器皿、黃楊木雕等百餘件珍貴文物,鎏金玲瓏銀塔便是其中之一。進入宋代後,大眾逐漸改變了唐代的審美習俗,轉而傾向於輕盈秀麗的風格。北宋慧光塔鎏金玲瓏銀塔留有紀年和工匠姓名,整體造型小巧優美、光潔完整,...
佛坐像 佛坐像頭部與雙手殘缺,體態豐碩,身著袒右臂半披式袈裟,下著長裙,袒露胸部可見系裙邊與帶。台座正面凸出,束腰處雕有四根短柱,中間雕一坐佛造像。衣紋流暢起伏凹凸自然,造型生動,質感明顯。
銅浮屠又稱鎏金浮屠,金銀器,唐代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87年5月10日出土於陝西寶雞法門寺地宮,現藏於寶雞法門寺博物館(珍寶閣)。該浮屠通高53.5厘米,底座長寬各28厘米,二層長寬各24厘米,三層長寬各19厘米,房檐長寬各23.51厘米,重7.4千克。為模鑄成型,精緻玲瓏,四角正方形亭單層閣...
雕塑藝術家根據每位佛的“崗位職責”塑造出各不相同的性格容貌。這些佛像的藝術造型有的表現出唐代雕塑豐腴富態的風格,有的透露出北魏雕塑清秀睿智的神韻。南郭寺西配殿修復,頗壯觀,但殿內佛座空空,遊人多有憤慨議論。此間原有三尊高兩米多的銅鑄鎏金坐佛造像。是宋時高僧備嘗艱辛從印度迎請至中國。當時共請...
地宮中有大批珍貴文物,除佛牙舍利和舍利子外,還發現了唐代鎏金菩薩、大石函、影青蓮瓣高足供養瓷爐及宋代小石函、水晶珠、鐵鎖鏈等。開元寺雙石塔 開元寺雙石塔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開元寺內寺南向,塔在大殿前分列東西,西塔名仁壽塔,南宋嘉熙元年(1237)建;東塔名鎮國塔,南宋淳十年(1250)建。雙塔相距約200米,...
唐代鎏金銅佛 1984年元月,邢家村邢志祥在武屯鎮邢家村北地表下1.2米處發現,窖藏形制不詳。無盛器,出土鎏金銅佛297尊,以及銅質背光、足床、佛龕殘片等。像高3.2-32.5厘米,題材有立佛、坐佛、菩薩立像、菩薩坐像、羅漢、力士、菩提樹形七化佛、老子像等。其中觀世音菩薩像最多,釋迦佛像次之,其中兩尊分別...
清 銅鎏金金剛立像 清 鎏金法輪子 明 定量德款鈴 清 仿宣德爐鈸 清 大威德金剛壇城 唐 金棺銀槨 大理國時期 五色舍利塔 明 《各佛施食好事經》清 《貝葉經》現代 毛主席像章 遼 鎏金銀冠 春秋 獸面紋金方泡 西漢 銀盆 戰國 銀猿 東漢 八色形金飾 六世紀 鎏金銀胡瓶 唐 銀胡瓶 唐 鎏金銀香囊 唐 ...
紅宮的屋頂平台上布滿各靈塔殿的金頂,全部是單檐歇山式,以木製斗拱承托外檐,上覆鎏金銅瓦。頂端立一大二小的三座寶塔,金光燦燦,煞是耀眼。屋頂外圍的女牆用一種深紫紅色的灌木壘砌而成,外綴各種金飾,牆頂立有巨大的鎏金寶幢和紅色經幡,體現出強烈的藏式風格。紅宮中的另外一些宮殿也很重要。三界興盛殿(...
明金鑲玉佛和金鑲玉觀音,考古和發現的資料共8件。分別為北京定陵出土三件,明代白衣寺塔二件,上海貴族明墓一件,台北故宮保存一件,山東民間傳世的一件。文物介紹 “金鑲玉”學名為“金銀錯嵌寶石玉器”,它的歷史與和氏璧頗有淵源。金鑲玉的工藝最早見於戰國時期,流行於漢代至唐代,把玉飾品嵌入金器或鎏金銅器中,...
四佛臉 畫在佛傳圖上的佛祖 佛像圖 銅鎏金佛坐像 建築廢墟中的佛陀 地獄變相 九龍浴太子 父母恩重經變相 說教中的佛陀 菩提樹中的佛 彩繪石雕佛立像 貼金彩繪石雕佛立像 貼金彩繪石雕佛坐像 水中的平和佛陀 佛陀戰勝魔羅 坐佛 無發坐佛 佛之雕像 藍洞 光的佛殿 六年苦行的佛陀 六年苦行修道 家庭佛陀 因...
四佛臉 畫在佛傳圖上的佛祖 佛像圖 銅鎏金佛坐像 建築廢墟中的佛陀 地獄變相 九龍浴太子 父母恩重經變相 說教中的佛陀 菩提樹中的佛 彩繪石雕佛立像 貼金彩繪石雕佛立像 貼金彩繪石雕佛坐像 水中的平和佛陀 佛陀戰勝魔羅 坐佛 無發坐佛 佛之雕像 藍洞 光的佛殿 六年苦行的佛陀 六年苦行修道 家庭佛陀 因...
漢代堂狼銅洗 明代銅製鎏金天王(左)、韋馱(右)造像 宋代銅製鎏金阿嵯耶造像 清代銅製財神造像 清代銅製坐佛 清代銅鼎 清代“忠烈宮”銅鼎 清代漢白玉觀音造像 清代銅製蓮花燈 孔廟祭祀所用禮具——銅製鼎、象尊、簋、瓶、燭台 明代『嘉靖通寶』古錢幣、兩漢五銖古錢幣 清代銅錠 清代鉛錠 明代透空銅鼎蓋 元...
為了增加基坐的穩定性,在須彌座下皮埋設120×60×23厘米條石夾板箍一層,其上套置內外鐵“籠”兩件,埋砌在須彌座內。塔頂四角端殘存骨架一具,高68厘米,向前彎曲,鐵架外包鎏金銅皮。李元陽《雲南通志·寺觀志》稱千尋塔:“錯金為頂,頂有金鵬,世傳龍性敬塔而畏鵬,大理舊為龍澤,故以此鎮之。”佛圖...
8.普賢追隨殿(公桑中珠康):殿中間佛座上供奉銅質鎏金釋迦牟尼坐佛,左右為觀世音和五世達賴喇嘛像;9.法王洞(曲吉竹普):是7世紀吐蕃時期建築,被西藏佛教徒尊稱為法王的松贊乾布當年曾在此修行。殿內有極為珍貴的布達拉宮修建初期留存下來的松贊乾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以及吐蕃王朝大臣噶爾東贊(祿東...
為活佛、高僧遺體刻意專制的肉身塔、骨灰塔,有純銅質的,有純銀質的,也有銅質鎏金的,還有金皮包裹的。鑲嵌的珍珠寶石等次數量都不等,塔身高低差異也不一樣。這些,都取決於塔葬活佛的等級、聲望;教區地域的大小、教民的眾寡,經濟發展的水平,還有外界影響的廣泛與否。最主要的是其政教權勢,而不是其學識水準...
唐多寶塔善業泥是唐代的一件雕塑作品,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文物特徵 造像方形,正面中間為佛塔,塔分三層,底層釋迦、多寶並坐,上兩層各一坐佛。塔左右有佛、菩薩等,背後印銘為:“大堂國永徽年五月至相寺比丘法律為師僧父母造多寶佛一部供奉及法界眾生銘記。”“堂”字當為“唐”的同音假借俗寫字。文物...
《石雕坐佛》/(南北朝·北魏)《彩塑-鋪》/(南北朝·西魏)《脅侍菩薩》/(南北朝·北魏)《菩薩立像》/(唐)《颯露紫與丘行恭像》/(唐)《大盧舍那佛》/(唐)《駱駝奏樂俑》/(唐)《胡人頭像》/(唐)《樂山大佛》/(唐)《鎏金舞馬銜壺》/(唐)《慧能坐像》/(宋)《羅漢群像》/(宋)《...
兩棺內放有大量玉料及銅器。隋鎏金銅函蓋 鎏金銅函邊長23.2~23.5厘米,高19.5厘米。函方形,平底。上有盝頂式蓋,通體鏨鑿,陰文,表面鎏金。蓋面為護法,四面為菩薩及護法,每面兩尊,花紋主題為佛教故事。銘刻為:“大隋仁壽三年五月廿九/曰靜志寺與四部眾修理/廢塔掘得石函奉舍利有/四函銘雲大代...
元代,雕塑發展的趨勢更加衰退。元代的雕塑藝術明顯受到印度、尼泊爾、西藏藝術的影響 , 造型奇特。 在宗教雕塑方面主要是喇嘛教的雕像,現存的一些鎏金銅佛像,細腰高窖,與傳統漢式佛像泅然異趣。 元代雕塑中的精品要數居庸關大浮雕四天王,威武雄壯,氣勢龐大,體現了蒙古帝國雄大富強的時代風貌。西藏化的密宗佛教...
塔基周圍分布有較多建築基址,出土了一批陶器、銅器、漆器、骨器、石器、鐵器等。出土器物中有大量陶片,少數能夠復原。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少見泥質紅陶,器形有罐、瓮、缽、杯等,多小平底器,陶器以素麵為主,紋飾有折線紋、弦紋、葉脈紋、水波紋、纏枝紋等。銅器有鈴、牌、鎏金蓮花紋飾物等。還發現殘損漆甲...
平涼市博物館,位於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龍隱寺公園內,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平涼市博物館成立於1979年。2019年9月平涼市博物館新館開館。2020年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據2023年12月信息顯示,平涼市博物館館藏各級各類文物14630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1394件(套),以史前陶器、西周銅器、宋元瓷器、歷代銅鏡、隴東皮影、名人...
第一級塔身,八面辟有券龕,龕內的蓮座上的有披袈裟的坐佛造像,正南面為寶生佛,西南面是等觀佛,正西面為平等佛,西北面為大悲佛,東北面是普濟佛,正東面為慈悲佛,東南面是阿門佛。1985年對該塔進行維修時,發現塔內是圓錐形空心結構。從地宮清理出鎏金銅佛、佛龕、供桌、五供祭器、經書、瓷器、絲織品...
“大清乾隆丙寅年敬造”九字一行楷書款,乾隆本朝 無量壽佛神態嫻靜,頭戴五葉發冠,頸佩瓔珞,雙手相合,端坐於台座之上,身後有火焰背光。台座邊沿刻“大清乾隆庚寅年敬造”款,字型規整,雕刻流暢。佛像鎏金保存完好,為乾隆年間宮廷定造的佛像。簡介 藏傳佛教中的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為五方佛之一,位居...
棲霞寺中門藍底石匾上書“棲霞古寺”四個鎏金大字,是由民國抗日將領廖耀湘所書。兩側門匾上則分別寫有“六朝勝跡”“千佛名藍”八個藍底鎏金大字。殿門兩側是紅色八字影壁,“阿彌陀佛”四個髹金大字,氣度莊嚴。彌勒殿大門左右各有一座青銅象門獸,銅象象鼻上都卷持著一枚如意,象身上馱著仰覆蓮,蓮上放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