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銅鎏金釋迦坐佛是一件清代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清銅鎏金釋迦坐佛高21.6厘米,長19厘米,寬14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銅鎏金釋迦坐佛
- 館藏地點:南京博物院
- 所屬年代:清代
- 類別:銅器
清銅鎏金釋迦坐佛是一件清代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清銅鎏金釋迦坐佛高21.6厘米,長19厘米,寬14厘米。
清銅鎏金釋迦坐佛是一件清代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清銅鎏金釋迦坐佛高21.6厘米,長19厘米,寬14厘米。...
銅鎏金釋迦佛造像,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高11.8cm。該像為像座合鑄,造型古樸典雅,是早期鎏金銅佛普系中說法佛系像式之一,此像系在五世紀下半葉和六世紀初葉比較流行,特別是中原東部由定州至大同一帶為此像系的主要分布區。該像主尊的袈裟仍沿襲早期石窟造像的形式。詳細簡介 主尊像為釋迦佛,肉髻高聳...
如來佛像面部五官有磨損,鼻、眼脫金,品相有損。這件銅鎏金如來坐像曾在翰海拍賣行拍賣。銅鎏金如來坐佛 介紹 如來佛身披袈裟,跏趺坐,雙手結禪定印,袈裟衣褶自肩至袖,垂擺流暢。如來佛像面部五官有磨損,鼻、眼脫金,品相有損。這件銅鎏金如來坐像曾在翰海拍賣行拍賣,估價人民幣40,000~60,000元。
佛像姿態多為板直的趺坐或站立式,缺少動感,身體比例雖然準確,但不敢誇張,四平八穩,沉重敦實。郵票 2013年6月16日,發行《金銅佛造像》特種郵票一套6枚,小型張1枚。郵票表現內容分別為五代·銅鎏金觀音菩薩像、 宋·銅鎏金地藏菩薩像、明·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像、明·銅鎏金無量壽佛像、明·銅鎏金文殊菩薩...
銅鎏金毗盧遮那佛坐像出自明代,通高173厘米,由坐佛與佛座兩部分組成。通體鎏金,但鎏金多已脫落。明代。通高173厘米,由坐佛與佛座兩部分組成。通體鎏金,但鎏金多已脫落。坐佛頭戴五佛冠,腦後原飾有頭光,已殘。螺發,面相豐腴,雙目下垂,眉間白毫,唇線清晰,略帶笑意。大耳垂肩,耳垂飾耳璫。冠側寶...
北魏銅鎏金釋迦佛造像是北魏時期的釋迦佛造像,是早期鎏金銅佛普系中說法佛系像式之一,高為11.8cm。主尊像為釋迦佛,肉髻高聳,面形略長,眉目清晰,兩耳下垂。身著右肩半披式袈裟,內斜著僧只支。袈裟紋理細密,呈數重弧線形雕刻。佛舉右手施無畏印,左手握袈裟一角,結跏趺坐於二護法獅之背端,有降魔除怖...
佛體內貯有第五世班禪額爾德尼羅桑益西賜的釋迦牟尼佛等之舍利,諸菩薩之仙骨、仙發,阿羅漢的法衣、法珠,尊者的法衣以及柯子、蛇心旃檀等香料、紅寶石、貓眼石、如意金剛鑽石等共20餘馱。佛身穿特大的絲織法衣,趺坐在高l層樓的鎏金銅制大須彌座上。座的四面鑲嵌綠松石、蜜臘珠、瑪瑙珠等數乾顆。
中國金銅佛造像是指用銅或青銅鑄造,表面鎏金的可移動的佛教造像,間或亦指鍍金錘像。包括佛、菩薩、弟子、天王、力士、諸天等形象。在中國大體上是伴隨著佛寺的興盛而發達的,多供養在宮中或佛寺,流行的盛期大致在南北朝至唐代。它在印度起源較早。在中國佛教初傳期多稱金人,其後亦稱金泥銅像。現存的中國金銅...
手為智拳印,結跏趺坐於仰蓮座上,足心朝上,內各飾法輪。文物賞析 明代銅鎏金毗盧遮那佛坐像,該佛像與其基座皆為空腔,從整體造型特徵看,應採用了模鑄、失蠟法等多種工藝。佛像整體造型生動,線條簡潔流暢。蓮座為盛開的五層仰蓮座。相關資料 毗盧遮那佛,又作毗盧舍那、毗盧折那,意譯為大日如來、遍照、...
北魏銅鎏金浮雕佛光長47厘米,中間最寬36.5厘米。平底,上部呈桃形,內微凹,佛光自下部兩側各浮雕一棵高大的菩提樹,枝葉茂盛,果實纍纍。中間浮雕一朵蓮花,蓮花兩側各浮雕上、下排列的兩尊佛象:上排佛像的兩側各浮雕一飛天,下排兩側各飾一朵蓮花。中間蓮花的上部浮雕一尊坐佛,佛後有一面小佛光,佛光周邊...
佛教的聲望因此而被提高。相傳阿育王將佛祖釋迦牟尼舍利分為84000份,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奉佛祖舍利。文物地位 銅浮屠氣象十分莊嚴、寫實,是中國古代高超手工技藝的絕妙佳品,今之寶雞法門寺博物館內的主體建築——珍寶閣,就是仿照鎏金銅浮屠的式樣建造的。2002年,銅浮屠被收錄為首批中國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明 鎏金巨型觀音像 宋 銅金漆觀音頭像 明 成化石雕觀音像 明 嘉靖三彩觀音像 明 象牙鎏金送子觀音像 北魏 釋迦牟尼像 明 銅鎏金釋迦牟尼像 唐 石雕菩薩像 明 銅鎏金佛像 清 大威德金剛像 清 銅鎏金如來坐佛 清 銅鎏金金剛立像 清 鎏金法輪子 明 定量德款鈴 清 仿宣德爐鈸 清 大威德金剛壇城 唐 金棺銀...
7.響銅殿(利馬拉康):此殿供奉的佛像皆為響銅鑄造,有釋迦牟尼像、無量光像等約3000餘尊,其中大明宣德和永樂年間內地製造的塑像有上百尊;8.普賢追隨殿(公桑中珠康):殿中間佛座上供奉銅質鎏金釋迦牟尼坐佛,左右為觀世音和五世達賴喇嘛像;9.法王洞(曲吉竹普):是7世紀吐蕃時期建築,被西藏佛教徒尊稱...
普賢追隨殿(公桑吉珠康):殿中間佛座上供奉銅質鎏金釋迦尼坐佛,左右為觀世音和五世達賴喇嘛像等。響銅殿(利馬拉康):此殿供奉的佛像皆為響銅(合金)鑄造,有釋迦牟尼像、無量光像等約3000餘尊,其中大明宣德和永樂時內地製造的塑像可達上百尊。紅宮二回廓:素有畫廓之稱。回廓四周滿繪面達拉宮修建史、紅...
於是喇嘛教樣式的寺宇、白塔、金銀銅鑄、木石雕刻以及泥塑脫胎等喇嘛教造像,在通曉西土梵像規格樣式的雕塑匠師指導影響下,在兩都和全國各地興造起來。造像除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彌勒佛、五方佛、千手千眼大悲菩薩、天王等過去習見的佛教顯宗、密宗造像外,又有一些陌生的形形色色救度佛母、馬哈哥(麻哈葛)等...
殿內主供三世佛,是寺內舉行佛事活動的場所;古樹後的老爺廟為五間硬山頂兩層建築,內供關羽。二層有一座鎏金的銅制舍利塔,高三盡余,內置的呼圖克圖的舍利一度被喇嘛徒眾仰而敬之。福緣寺除舉辦農曆四月十一至十五日和十二月二十七日至翌年元旦的例行法會外,每一季度還要舉行卻伊喇扎倉的法會。近年來,在黨...
單尊造像的題記較常見於台座上。如台北故宮藏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的獅子座上便有北魏太和元年(477年)題記。這類小型金銅佛因體積小,台座可供題記的面積不大,故題記的內容多不出年款、尊像名、供養人等基本資料。體積較大者如陝西省博物館藏北魏皇興五年(471年)《彌勒交腳坐像》,有方形台座2層,台...
佛祖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鎏金銅像 悉達多降生人間 佛陀的誕生 淨飯王宣阿私陀仙瞻相太子形儀 佛陀 佛陀 佛陀方陣 佛陀 佛陀 想出家的佛陀 斜躺著的佛陀 佛陀 佛陀像 四佛臉 畫在佛傳圖上的佛祖 佛像圖 銅鎏金佛坐像 建築廢墟中的佛陀 地獄變相 九龍浴太子 父母恩重經變相 說教中的佛陀 菩提樹中的佛 彩繪石雕...
佛祖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鎏金銅像 悉達多降生人間 佛陀的誕生 淨飯王宣阿私陀仙瞻相太子形儀 佛陀 佛陀 佛陀方陣 佛陀 佛陀 想出家的佛陀 斜躺著的佛陀 佛陀 佛陀像 四佛臉 畫在佛傳圖上的佛祖 佛像圖 銅鎏金佛坐像 建築廢墟中的佛陀 地獄變相 九龍浴太子 父母恩重經變相 說教中的佛陀 菩提樹中的佛 彩繪石雕...
到了明清和民國時期,銅金屬鑄件生產已經以分散的家庭作坊,散落在莆仙各村落,其中秀嶼的東莊較多。工藝特徵 莆田市銅雕技藝包括傳統銅金屬鑄造、傳統敲銅、傳統銅鎏金、傳統銅釦金等技藝。傳統銅金屬鑄造,是採用紫銅、黃銅、青銅(銅鋅、銅鉛、銅錫等不同成分的合金)為原料,在不同熔爐內,將銅原料熔解,在各種...
建於清雍正年間。塔由塔基、金剛座和頂部的五座玲瓏寶塔組成。金剛座建在塔基上,座下部是須彌座;束腰部分是磚雕獅、象、法輪、金翅鳥和金剛座柞等圖案花紋;上半部有119尊鎏金小佛;拱門上有用蒙古、藏、漢三種文字刻成的“金剛座舍利寶塔”漢白玉石匾額。門內為無梁殿,東南角有通向座上的階梯。五塔建於座...
第五重——鎏金如來坐佛說法盝頂銀寶函。第六重——素麵盝頂銀寶函。第七重——鎏金四天王盝頂銀寶函。第八重——銀棱盝頂檀香木寶函。最外層(第八重)上面,雕鏤窮奇,描金加彩,雕刻有釋迦牟尼說法圖、極樂世界、禮佛圖等極為莊嚴肅穆壯觀的畫面。第七重有鎏金四天王護衛圖案,頤丰姿壯,生動威武。第六重...
五台山鎮海寺十五世章嘉活佛塔,於乾隆五十一年建造,塔基八角均有大力士,基座八面雕有人物圖,並著彩。塔腹正中雕有三尊坐佛,另有八尊活象。圓腹之上立有層層內縮的尖頂,刻工精細華美。寶塔 活佛塔葬--獨到的防腐術 尕藏才旦著 塔、佛教建築物·釋迦牟尼的舍利塔·高僧大德弟子們紀念供奉的象徵·藏區...
隋鎏金銅函蓋 鎏金銅函邊長23.2~23.5厘米,高19.5厘米。函方形,平底。上有盝頂式蓋,通體鏨鑿,陰文,表面鎏金。蓋面為護法,四面為菩薩及護法,每面兩尊,花紋主題為佛教故事。銘刻為:“大隋仁壽三年五月廿九/曰靜志寺與四部眾修理/廢塔掘得石函奉舍利有/四函銘雲大代興安二年/十一月五日即建大塔...
為了增加基坐的穩定性,在須彌座下皮埋設120×60×23厘米條石夾板箍一層,其上套置內外鐵“籠”兩件,埋砌在須彌座內。塔頂四角端殘存骨架一具,高68厘米,向前彎曲,鐵架外包鎏金銅皮。李元陽《雲南通志·寺觀志》稱千尋塔:“錯金為頂,頂有金鵬,世傳龍性敬塔而畏鵬,大理舊為龍澤,故以此鎮之。”佛圖...
千尋塔出土各種造像,按質地分有金、銀、銅(包括鎏金器)、鐵、瓷、木、玉石、水晶等;按題材分有佛、菩薩、天王力士及子弟像四類。佛像發作螺狀髻結,垂耳,衣折線條流暢,眉目清秀,有如來、釋迦、阿彌陀三種題材,與中原常見的佛像雷同。有少數銀質像,手持蓮花,服飾臉形等與緬甸等東南亞國家的造像相近。菩薩...
總之,每殿必有佛,每佛造型各不同。雕塑藝術家根據每位佛的“崗位職責”塑造出各不相同的性格容貌。這些佛像的藝術造型有的表現出唐代雕塑豐腴富態的風格,有的透露出北魏雕塑清秀睿智的神韻。南郭寺西配殿修復,頗壯觀,但殿內佛座空空,遊人多有憤慨議論。此間原有三尊高兩米多的銅鑄鎏金坐佛造像。是宋時高僧...
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 夏季,重修白塔。七月初三日,赴京城鑄造鎦金佛三尊、三淨身佛三尊、韋陀菩薩一尊。九月,萬曆帝賜廣佑寺《經書》637函及護持聖旨。明萬曆二十七年七月十日(1599年)御賜《經書》裝滿38箱,入藏經樓。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 重修廣佑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清聖祖玄燁東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