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邢窯白釉大罐

唐邢窯白釉大罐

此展品為唐代文物。北方以邢窯為首的邢窯系以燒造白瓷為主,南方以越窯為首的越窯系燒造青瓷為主,大體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陸羽《茶經》這樣評價:“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瓷類雪,越瓷類冰”。此件器物帶“翰林”款,歷經千年風雨,品相完好。現收藏於中國陶瓷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唐邢窯白釉大罐
  • 館藏地點:北京市朝陽區雙橋路富華堂文化廣場北路臨十一號
  • 所屬年代:唐
  • 尺寸:高31cm,口徑11.7cm,足徑10.3cm
  • 所屬博物館:中國陶瓷館
  • 所屬地區:北京
文物介紹
唐代的陶瓷業,技術上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陶瓷的產量和質量都有了很大提高。由於整個制瓷業技術的提高和改進,出現了大量瓷窯,而在所有的窯口中,以南方燒制青瓷的越窯(今浙江餘姚)和北方燒制白瓷的邢窯最受人們推崇,大體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越窯的青瓷和邢窯的白瓷代表了當時瓷製品的最高水平,同時著稱於世。陸羽《茶經》這樣評價:“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瓷類雪,越瓷類冰”。邢窯瓷器的釉色有白、青、黑和褐黃等多種。邢窯白瓷按其胎、釉的質地,可以分為粗、細兩大類。粗白瓷產量大,生產過程中,不管是捏練還是陳腐都不夠充分,白中常泛黃,到五代時部分產品的工藝水平有所提高,胎體中少有氣孔夾砂現象,燒不熟的現象已基本克服,漸趨細膩;細白瓷的胎色純白,個別的白中閃黃釉質很細,釉層中有微細的小棕眼,器物多施滿釉,釉色純白或白中微泛青色。白釉又有粗細之分,以粗者居多,細者占少數。細白瓷在加工工藝上,每個步驟都很講究,燒成後白度很高。邢窯的精細白瓷,選用優質瓷土燒成,胎質堅實細膩,胎色潔白如雪,釉質瑩潤,有的薄如蛋殼,透明性能好。一般器物純白光亮,有些則白中微微泛青。細白瓷在加工工藝上,每個步驟都很講究,燒成後白度很高。邢窯的精細白瓷,選用優質瓷土燒成,胎質堅實細膩,胎色潔白如雪,釉質瑩潤,有的薄如蛋殼,透明性能好。一般器物純白光亮,有些則白中微微泛青。此白釉罐子素麵無暇,以釉色至及。造型樸素大方,線條飽滿酣暢,製作規整精細,釉色銀白恬靜,給人以既雍容飽滿而又凝重大方的美感。帶有底款的邢窯瓷器屬於細白瓷,為官用或皇室用品,特點是瓷器底部刻有“盈”、“翰林”或墨書“翰林”。此外一般常見大均無款,翰林是皇帝的文學侍從官,翰林院從唐朝起開始設立,始為供職具有藝能人士的機構,但自唐玄宗後,翰林分為兩種,一種是翰林學士,供職於翰林學士院,一種是翰林供奉,供職於翰林院。翰林學士擔當起草詔書的職責,翰林供奉則無甚實權。晚唐以後,翰林學士院演變成了專門起草機密詔制的重要機構,有“天子私人”之稱。在院任職與曾經任職者,被稱為翰林官,簡稱翰林。歷經千年風雨,品相完好,在這裡,給我們訴說著當年的輝煌。白瓷的發展起步較遲,而邢窯白瓷到唐朝中期已非常流行。胎土白潔,細如澄泥,釉色明淨,據此可以證明邢窯白瓷同樣是瓷器中之上品。現藏於中國陶瓷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