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7.2厘米,口徑15.7厘米,形呈扁圓狀,顏色為乳白色,蓋沿、脛部都有斜角,可以自然開合,底刻“盈”字,並有三個小支釘痕。胎質細膩緻密,極其堅硬,看得出當時瓷化程度已經很高了,叩之應有金石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唐邢窯白瓷“盈”字盒
- 館藏地點:上海博物館古陶瓷陳列室
- 所屬年代:唐代
- 類別:瓷器
高7.2厘米,口徑15.7厘米,形呈扁圓狀,顏色為乳白色,蓋沿、脛部都有斜角,可以自然開合,底刻“盈”字,並有三個小支釘痕。胎質細膩緻密,極其堅硬,看得出當時瓷化程度已經很高了,叩之應有金石聲。
唐邢窯白瓷“盈”字盒編輯 鎖定 高7.2厘米,口徑15.7厘米,形呈扁圓狀,顏色為乳白色,蓋沿、脛部都有斜角,可以自然開合,底刻“盈”字,並有三個小支釘痕。...
簡介 胎質白皙密緻。通體施白釉,僅子口接觸處未施釉。釉層潔白勻淨。底部刻一“盈”字,應為唐代內府“百寶大盈庫”的簡稱。是唐代白瓷中的佼佼者。 ...
窯址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內丘縣和臨城縣一帶,因唐時地屬邢州,故名邢窯。唐代,邢白瓷與越州窯青瓷都作為貢品向宮廷進貢,內丘也發現有"盈"字款,"翰林"字款白瓷...
這些白瓷與邢窯白瓷在造型、釉色以及玉璧形底中心施釉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徵,可見它們應出自邢窯。此外,西安唐大明宮遺址中出土的帶“盈”字款的碗與內丘城關邢窯...
唐邢窯白袖大罐是唐代文物。北方以邢窯為首的邢窯系以燒造白瓷為主,南方以越窯為首的越窯系燒造青瓷為主,大體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陸羽《茶經》這樣評價...
此件器物造型端莊規整,釉色潔白瑩潤,屬邢窯白瓷中的細白瓷,體現出唐代邢窯白瓷“似雪類銀”的素雅與優美。詞條標籤: 文物考古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
《五招鑑定唐宋白瓷》主要內容簡介:白瓷產生之後受到人們的熱捧,在唐代迅猛發展,形成了以邢窯白瓷為代表的白瓷系統,邢窯白瓷達到了白瓷燒造的歷史之最。從西安...
北方以邢窯為首的邢窯系以燒造白瓷為主,南方以越窯為首的越窯系燒造青瓷為主,大體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陸羽《茶經》這樣評價:“邢瓷類銀,越瓷類玉”...
唐邢窯白瓷執壺是唐代邢窯燒制的瓷器,現存於世。...... 唐邢窯白瓷執壺是唐代邢窯燒制的瓷器,現存於世。【名稱】:唐邢窯白瓷執壺【類別】: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