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章懷太子簡介
唐章懷太子李賢(652年—684年),字明允,唐高宗第乃只促六子,
武則天次子。李賢容止端重。甫數歲,讀書一覽輒不忘。上元二年,立為皇太子。嘗詔集諸儒
張大安等注《後漢局廈書》。武后以
明崇儼為盜所殺,疑出太子之謀,誣構而廢之。後得政,遂遇害。子三人:
李光順、
李守禮、
李守義。
墓室
發掘年份
1971年發掘。
出土文物
該墓已遭盜劫,出土遺物600餘件,其中大型文吏和
武士俑及駝、馬、
鎮墓獸等為唐三彩精品。從所繪題材和內容看,除青龍、白虎、日月星辰這些祥瑞圖案外,其作的絕大部分如出行、客使、儀仗、馬球、歌舞以及宮廷侍女、陪臣等,都具有濃厚的宮廷生活氣息。
墓室構造
章懷太子墓封土呈覆斗形,底部長、寬各43米,頂部長、寬各11米,高約18米。封土堆南約50米尚有殘存的一對土闕,高4.5米,底部長、寬各5米,土闕南面有並列的一對石羊。四周原有圍牆,南北長180米,東西寬143米棵企踏,西、東、東北三面的牆角仍殘留於地面,整個墓區約占地26000平方米。
墓 由墓道、過洞、天井、甬道、前室和後室組成,全長71米。墓道由獻身中北 成28度的斜坡,墓道水平長20米,寬2.5米~3.3米。墓道東西兩壁各有4組
壁畫,東壁為出行圖、客使圖、儀仗圖和青龍圖;西壁與之對稱的是馬球圖、客使圖 、儀仗圖和白虎圖。
過洞4個。呈拱券形,長2.5米~3.4米,寬2.2米~2.4米,高2.8米~3米。過洞壁畫共有10組,第4過洞的東西兩旁,為一長廊建築,中隔朱柱,東壁南面坐一人,戴幞頭,圓臉,面向北,身著翻領長袍,束帶,右手握拳置於腿上,左手拇指與食指、中指相抵。北面一人面向南,服裝同前,有鬍鬚。右手伸開,置於腿上,右手稍舉,手指微伸,似與南面坐者談話。西壁兩人亦坐式,一圓領,一翻領長袍,兩手攏於袖中,置胸前。
天井 4個。第1天井在前甬道上,未發掘。其餘3個,東西長各3米,南北寬1.8米~2米,深9米~12米。
小龕6個。分布在第2至第4天井間的東西兩壁,放置
三彩鎮墓獸、
三彩立俑、騎馬俑、儀仗俑、陶立俑、陶馬、彩繪陶器、綠釉花盆等。
甬道分前、後甬道。前甬道在天井北,長14米,寬1.7米,高2.1米,有木門一道,已朽壞。由前墓室至後墓室有9米長的甬道,高、寬與前甬道同。甬道南端有石門一道,右扇已被盜者打壞。前甬道東壁繪有壁畫,為男侍一,侍女三。西壁四侍女。後甬道為鋤花侍女圖。後甬道口置雍王墓志銘。
前墓室略呈正方形,長、寬各4.5米。高6米,穹隆頂,繪有銀河及日、月、 星、辰。共有8組壁畫,其主要有《
觀鳥捕蟬圖》、北壁西側《
侍女圖》、東壁南側《仕女圖》等。
後墓室與前墓室同。長、寬各5米,高6.5米,頂部日、月與部分星辰貼金。西壁的月亮與大部分星辰的貼金被盜墓人颳去,東壁太陽懷星辰貼金仍保留。
前、後室日、月中分別繪有“金烏”、“玉兔搗藥”、“桂樹”和“蟾蜍”。前室日、月位置偏東南和西南,後室日在東部正中,月在西部偏西北角。甬道和墓室全系磚砌,方磚漫地。
後室有廡殿式石槨一座,長4米,寬3米 ,高2米,由33塊大石板組成。頂蓋5塊石板的最南一塊已被盜者撬開,
石槨東南角倚柱亦隨之向南壁傾斜。
石槨內淤土深1.5米,未發現隨葬品,木棺早已朽壞。在石棺內壁東北角發現兩根腿骨和頭骨碎片,已經擾亂,葬式不明。
章懷太子墓盜洞在第3天井東南角,長0.7米,寬0.6米,盜墓者砸壞後疊鴉良甬道石門及門框,將後室棺槨內
隨葬品劫掠一空,6個小龕內器物全部被砸碎,且位置互易。
相關史料
《舊唐書 列傳第三十六 高宗中宗諸子》
章懷太子賢,字明允,高宗第六子也。
永徽六年,封
潞王。
顯慶元年,
遷授岐州刺史。其年,加雍州牧、幽州都督。時始出閣,容止端雅,深為高宗所
嗟賞。高宗嘗謂司空李勛曰:“此兒已讀得《尚書》、《禮記》、《論語》,誦古詩賦復十餘篇,暫經領覽,遂即不忘。我曾遣讀《論台汽元語》,至‘賢賢易色’,遂再三覆誦。我問何為如此,乃言性愛此言。方知夙成聰敏,出自天性。”龍朔元譽地炒船年,
徙封沛王,加揚州都督、兼
左武衛大將軍,雍州牧如故。二年,加揚州 大都督。
麟德二年,加右衛大將軍。鹹亨三年,改名德,徙封
雍王,授涼州大都督,雍州牧、右衛大將軍如故,食實封一千戶。上元元年,又依舊名賢。
上元二上,
孝敬皇帝(李弘)薨。其年六月,立為皇太子,大赦天下,尋令監國。賢處事明審,為時論所稱。儀鳳元年,手敕褒之曰:“皇太子賢自頃監國,留心政要。撫字之道,既盡於哀矜;刑綱所施,務存於審察。加以聽覽餘暇,專精墳典。往聖遺編,鹹窺壺奧;先王策府,備討菁華。好鑽故籃酷善載彰,作貞斯在,家國之寄,深副所懷。可賜物五百段。”賢又招集當時學者太子左庶子張大安、洗馬
劉訥言、洛州
司戶格希玄、學士
許叔牙成玄
一史藏諸周寶寧等,注
范曄《
後漢書》,表上之,賜物三萬段,仍以其書付
秘閣。
時正議大夫
明崇儼以符劾之術為則天所
任使,密稱“英王狀類太宗”。又宮人潛 議雲“賢是後姊韓國夫人所生”,賢亦自疑懼。則天又嘗為賢撰《少陽政范》及《孝子傳》以賜之,仍數作書以責讓賢,賢逾不自安。調露二年,崇儼為盜所殺,則天
疑賢所為。俄使人發其陰謀事,詔令
中書侍郎薛元超、
黃門侍郎裴炎、御史大夫
高智周與法官推鞫之,於東宮馬坊搜得皂甲數百領,乃廢賢為
庶人,幽於別所。永淳二年,遷於巴州。文明元年,則天
臨朝,令左金吾將軍
丘神績往巴州檢校賢宅,以備外虞。神績遂閉於別室,逼令自殺,年三十二。則天舉哀於顯福門,貶神績為
疊州刺史,追封賢為
雍王。神龍初,追贈司徒,仍遣使迎其喪柩,陪葬於
乾陵。
睿宗踐祚,又追贈皇太子,謚曰章懷。有三子:
光順、守禮、守義。
後室有廡殿式石槨一座,長4米,寬3米 ,高2米,由33塊大石板組成。頂蓋5塊石板的最南一塊已被盜者撬開,
石槨東南角倚柱亦隨之向南壁傾斜。
石槨內淤土深1.5米,未發現隨葬品,木棺早已朽壞。在石棺內壁東北角發現兩根腿骨和頭骨碎片,已經擾亂,葬式不明。
章懷太子墓盜洞在第3天井東南角,長0.7米,寬0.6米,盜墓者砸壞後甬道石門及門框,將後室棺槨內
隨葬品劫掠一空,6個小龕內器物全部被砸碎,且位置互易。
相關史料
《舊唐書 列傳第三十六 高宗中宗諸子》
章懷太子賢,字明允,高宗第六子也。
永徽六年,封
潞王。
顯慶元年,
遷授岐州刺史。其年,加雍州牧、幽州都督。時始出閣,容止端雅,深為高宗所
嗟賞。高宗嘗謂司空李勛曰:“此兒已讀得《尚書》、《禮記》、《論語》,誦古詩賦復十餘篇,暫經領覽,遂即不忘。我曾遣讀《論語》,至‘賢賢易色’,遂再三覆誦。我問何為如此,乃言性愛此言。方知夙成聰敏,出自天性。”龍朔元年,
徙封沛王,加揚州都督、兼
左武衛大將軍,雍州牧如故。二年,加揚州 大都督。
麟德二年,加右衛大將軍。鹹亨三年,改名德,徙封
雍王,授涼州大都督,雍州牧、右衛大將軍如故,食實封一千戶。上元元年,又依舊名賢。
上元二上,
孝敬皇帝(李弘)薨。其年六月,立為皇太子,大赦天下,尋令監國。賢處事明審,為時論所稱。儀鳳元年,手敕褒之曰:“皇太子賢自頃監國,留心政要。撫字之道,既盡於哀矜;刑綱所施,務存於審察。加以聽覽餘暇,專精墳典。往聖遺編,鹹窺壺奧;先王策府,備討菁華。好善載彰,作貞斯在,家國之寄,深副所懷。可賜物五百段。”賢又招集當時學者太子左庶子張大安、洗馬
劉訥言、洛州
司戶格希玄、學士
許叔牙成玄
一史藏諸周寶寧等,注
范曄《
後漢書》,表上之,賜物三萬段,仍以其書付
秘閣。
時正議大夫
明崇儼以符劾之術為則天所
任使,密稱“英王狀類太宗”。又宮人潛 議雲“賢是後姊韓國夫人所生”,賢亦自疑懼。則天又嘗為賢撰《少陽政范》及《孝子傳》以賜之,仍數作書以責讓賢,賢逾不自安。調露二年,崇儼為盜所殺,則天
疑賢所為。俄使人發其陰謀事,詔令
中書侍郎薛元超、
黃門侍郎裴炎、御史大夫
高智周與法官推鞫之,於東宮馬坊搜得皂甲數百領,乃廢賢為
庶人,幽於別所。永淳二年,遷於巴州。文明元年,則天
臨朝,令左金吾將軍
丘神績往巴州檢校賢宅,以備外虞。神績遂閉於別室,逼令自殺,年三十二。則天舉哀於顯福門,貶神績為
疊州刺史,追封賢為
雍王。神龍初,追贈司徒,仍遣使迎其喪柩,陪葬於
乾陵。
睿宗踐祚,又追贈皇太子,謚曰章懷。有三子:
光順、守禮、守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