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新定詩格

《唐朝新定詩格》:又名“崔氏《新定詩體》”,一卷,(唐)崔融 撰。此書中國歷代書目不見著錄,惟《日本國見在書目》“國小家”類錄有“《唐朝新定詩格》一卷”,不題撰者。《文鏡秘府論》東卷《二十九種對》提及“崔氏《唐朝新定詩格》”,又地卷《十體》引作“崔氏《新定詩體》”,可知“《詩格》”、“《詩體》”即為一書。

基本介紹

著作簡介,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後續影響,

著作簡介

市河寬齋《半江暇筆》云:“我大同中,釋空海遊學於唐,獲崔融《新唐詩格》等書而歸,後著作《文鏡秘府論》六卷。”可知《文鏡秘府論》所引“崔氏”出自崔融唐朝新定詩格》。
十體一形似體。二質氣體。三情理體。四直置體。五雕藻體。六映帶體。七飛動體。八婉轉體。九清切體。十菁華體。一、形似體。形似體者,謂貌其形而得其似可以妙求,難以粗測者是。詩云:“風花無定影,露竹有餘清。”又曰:“映浦樹疑浮,入雲峰似滅。”

作者簡介

崔融(六五三—七○六年),字安成,齊州全節(今山西省丘西)人。儀鳳元年(六七六年)詞殫文律科及第;永隆二年累補宮門丞,兼直崇文館學士。中宗為太子時,融為侍讀,兼侍屬文。武后時,自魏州司功參軍遷著作郎,歷右史、著作郎、進鳳閣舍人。長安二年(七○二年),再遷鳳閣舍人,知制誥,兼修國史。中宗神龍元年,貶袁州刺史。召拜國子司業。神龍二年受敕撰《則天實錄》成,封清河縣子。又奉敕撰《則天哀冊文》,用思精苦,發病而死,年五十四。追贈衛州剌史,謚曰文。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
崔融李嶠蘇味道杜審言為“文章四友”,詩文以“華婉”著稱,朝廷大手筆多由其草擬。有文集六十卷。曾編《珠英學士集》,專選初唐朝士之詩,今存唐寫本殘卷二卷。王夢鷗以為《唐朝新定詩格》之撰與《珠英學士集》之編有關:“一則可為入選之詩張目;一則可以搪塞落選者之口,其有此書,信非徒作。”(《初唐詩學著述考》,頁八十七)但據可以查明之詩例來看,《唐朝新定詩格》中為例之詩大多乃六朝作品,唐人僅崔明信、褚亮上官儀三者而已,皆不及武后之世。據《唐會要》卷六十三雲,《三教珠英》乃編成於武后大足元年(七○一年)。《珠英學士集》之編則更在此後。由此可知,《唐朝新定詩格》與《珠英學士集》未必有聯繫。

內容簡介

據《文鏡秘府論》所引《唐朝新定詩格》,其內容計有“十體”、“九對”、“文病”、“調聲”諸節,除“調聲”直承沈約之說以外,其餘均唐人議論,與元兢《詩髓腦》頗為接近。所謂《唐朝新定詩格》,或相對於齊、梁時代而言。
唐朝新定詩格》雖不見中國歷代書目著錄。但後人偽托李嶠之《評詩格》,實即剪取崔氏書而成。又舊題白居易之《文苑詩格》,其“依帶境”、“菁華章”、“影帶宗旨”、“雕藻文字”、“聯環文藻”諸節,亦受崔氏書中“十體”節之影響。

後續影響

珠英學士群在律體定型進程中有其不可忽視的作用,而崔融當其時為朝廷大手筆,與李嶠等稱“文章四友”,編選《珠英學士集》,又著《唐朝新定詩格》,則其影響或在沈、宋之上。不過,珠英學士煽起的律化詩風並不因武后之去世而消逝,反而在中宗朝愈熾。崔氏卒於中宗神龍二年(706年),此後文館學士群的詩歌創作風靡一時,其律化程度更高,而沈、宋為其典範。我們應當視武后至中宗朝宮廷詩風為一體,則崔、沈、宋在其關節點上各有突出貢獻。但無論如何,遺漏崔融,不能不說是一大疏忽。
崔融對於詩歌律化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從崔氏所編《珠英集》殘帙看,這些學士所作題材是廣泛的,如論者所云,是很有憂患意識的。它一方面表明,初盛唐之交士子向上的價值取向在文學中已漸趨為一種普遍情感,情感呼喚形式,影響所及,在宮廷詩人創作中也就出現了題材的多樣化與意氣的高揚,使之超越了六朝宮廷詩人之圈繢;再一方面也顯示了編選者崔融的眼光,已投向風骨與聲律的交匯處。這在《唐朝新定詩格》一書中有集中的體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