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對

九對是指不同對對子的方法,有:切對雙聲對疊韻對,字對,聲對,字側對,切側對,雙聲側對,疊韻側對 這九種。

第一:切對,第二:雙聲對,第三:疊韻對,第四:字對,第五:聲對,第六:字側對,第七:切側對,第八:雙聲側對,第九:疊韻側對,

第一:切對

謂象物切正不偏枯。切對指平仄運用切合要求的工整詩句。殷磻《河嶽英靈集序》說:“至如曹、劉詩多直致,語少切對,或五字並側(仄),或十字俱平,而逸價終存。”殷氏之說,是不贊成嚴格講求聲律之意。他提倡作詩自然直致。

第二:雙聲對

雙生對指兩個雙聲詞對舉的格式。依雙聲詞在句中的位置,可分為句首雙聲對句中雙聲對和句尾雙聲對三中。詩曰:“洲渚遞縈映,樹石相因依。”

第三:疊韻對

疊韻對,對偶之一。
上下句以疊韻詞相對的對偶。唐代日僧遍照金剛《文鏡秘府論》中說:“疊韻對。詩曰:‘放暢千般意,逍遙一個心;漱流還枕石,步月還彈琴。’釋曰:‘放暢’雙聲,陳之上句之初;‘逍遙’疊韻,放諸下言之首。雙道二文。其音自疊;文生再字,韻必重來。‘曠望’、‘徘徊’、‘綢繆’、‘眷戀’,例同於此,何籍煩論。……《筆札》云:‘徘徊’、‘窈窕’、‘眷戀’、‘彷徨’、‘放暢’、‘心襟’、‘逍遙’、‘意氣’、‘優遊’、‘陵勝’、‘放曠’、‘虛無’、‘?酌’、‘思維’、‘須臾’:如此之類,名曰疊韻對。”李重華《貞一齋詩話》中說:“匠門業師問余:‘唐人作詩,何取於雙聲疊韻?能指出妙處否?’余曰:‘以某所見,疊韻如雨玉相扣,取其鏗鏘;雙聲如貫珠相聯,取其宛轉。’業師嘆賞久之。”再如:“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巴峽”、“襄陽”亦是疊韻對之例。

第四:字對

字對者,謂義別字對是。詩曰:“山椒架寒霧,池篠韻涼飆。”“山椒”即山頂也,“池篠”傍池竹也。此義別字對。又曰:“何用金扉敞,終醉石崇家。”“金扉”、“石崇”即是。又曰:“原風振平楚,野雪被長菅。”即“菅”與“楚”為字對。

第五:聲對

聲對者,謂字義俱別,聲作對是。詩曰:“彤騶初驚路,白簡未含霜。”“路”是途路,聲即與“露”同,故將以對“霜”。又曰:“初蟬韻高柳,密蔦掛深松。”“蔦”草屬,聲即與“飛鳥”同,故以對“蟬”。

第六:字側對

字側對者,謂字義俱別,形體半同是,詩曰:“忘懷接英彥,申勸引桂酒。”“英彥”與“桂酒”,即字義全別,然形體半同是。又曰:“玉雞清五洛,瑞雉映三秦。”“玉雞”與“瑞雉”是。又曰:“桓山分羽翼,荊樹折枝條。”“桓山”與“荊樹”是。如此之類,名字側對。

第七:切側對

切側對者,謂精異粗同是。詩曰:“浮鐘宵響徹,飛鏡曉光斜。”“浮鐘”是鐘,“飛鏡”是月,謂理別文同是。
切側對偶之一,與“切對(正對)”相對。上下句只有局部相類於切對的對偶。它或精異粗同,或理別文同。唐代日僧遍照金剛《文鏡秘府論》中說:“切側對者,謂精異粗同是。詩曰:‘浮鐘宵響徹,飛鏡曉光斜。’‘浮鐘’是鐘,‘飛鏡’是月,謂理別文同是。”李嶠《評詩格》中說:“詩有九對:……二曰切側對,詩曰:‘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此例見《文選》卷二十二謝?《游東田》:“戚戚苦無?,攜手共行樂,尋雲陟累榭,隨山望菌閣。遠樹暖阡阡,生煙紛漠漠,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

第八:雙聲側對

雙聲側對者,謂字義別,雙聲來對是。詩曰:“花明金谷樹,葉映首山薇。”“金谷”與“首山”字義別,同雙聲對。又曰:“翠微分雉堞,丹氣陰檐楹。”“雉堞”對“檐楹”,亦雙聲側對。
對偶之一。上下句以雙聲詞相對,但詞類、詞義不要求完全相同的對偶。唐代日僧遍照金剛《文鏡秘府論》中說:“雙聲側對者,謂字義別,雙聲側對是。詩曰:‘花明金谷樹,葉映首山薇。’‘金谷’與‘首山’字義別,同雙聲側對。又曰:‘翠微分雉堞,丹氣隱檐楹。’‘雉堞’對‘檐楹’,亦雙聲側對。”?

第九:疊韻側對

疊韻側對者,謂字義別聲同,名疊韻對是。詩曰:“平生披黼帳,窈窕步花庭。”“平生”、“窈窕”是。又曰:“自得優遊趣,寧知聖政隆。”“優遊”與“聖政”,義非正對,字聲勢疊韻。
夫為文章詩賦,皆須屬對,不得令有跛眇者。跛者,謂前句雙聲,後句直語,或復空談。如此之例,名為跛。眇者,謂前句物色,後句人名,或前句語風空,後句山水。如此之例,名眇。何者?風與空則無形而不見,山與水則有蹤而可尋,以有形對無色。如此之例,名為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