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畫錄

唐朝名畫錄

《唐朝名畫錄》又名《唐畫斷》,亦作《唐朝名畫綠》,是已知中國最早的一部斷代畫史。著錄唐代畫家124人,以"神、妙、能、逸"四品品評諸家,其中"神、妙、能"又分上、中、下三等。其本文則各為略敘事實,據其所親見立論,神品諸人較詳,妙品諸人次之,能品諸人更略,逸品三人又較詳。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以四品論畫"實始景玄,至今遂因之不能易"。此書版本主要有《王氏畫苑》、《學津討原》諸本,至為彌珍。1982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於安瀾所編《畫品叢書》亦收入。

基本介紹

  • 書名:唐朝名畫錄
  • 又名:《唐畫斷》,
  • 作者:朱景玄
  • 類別:斷代畫史
  • 語言:中文
作品簡介,作者簡介,書籍簡介,作品價值,

作品簡介

唐朝名畫錄唐朝名畫錄

作者簡介

朱景玄撰。朱景玄,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曾任翰林學士,主要活動於唐憲宗元和至唐文宗大和(806~835)年間。他酷愛畫藝,多方尋訪,不見者不錄,見者必錄,為明其善惡,別其高下,根據張懷瓘書斷》以神、妙、能三品論定書法家成就高下的體例,並仿效李嗣真書後品》標出的“逸品”的辦法,列於神、妙、能三品之外,再加上他對所品評的畫家的生平事跡和畫藝特長所寫的評傳,就形成一部斷代畫史著作。

書籍簡介

據作者序言可知,此書之作是因為不滿於李嗣真《續畫品錄》(按,當系李著《古今畫人名》之誤,參《續畫品錄》條)的“空錄人名,而不論其善惡,無品格高下”,自己深好畫藝,故遍訪畫跡,本著“不見者不錄,見者必書”的求實精神,寫成此書。
《唐朝名畫錄》《唐朝名畫錄》
《唐朝名畫錄》仿張懷瑾《畫斷》體例,以神、妙、能三品定畫家品第,每品又分為上、中、下三等,此外,還增“不拘常法”的逸品而不分等次;共評價唐代畫家一百二十四人。先在目錄中註明每個畫家所擅 道長之畫科,再記載畫家生平事跡,評論他們的技藝、成就。書中將畫家所擅分為人物、禽獸、山水、樓殿、屋木等門類,反映出代繪畫之繁盛,評論家區分繪畫題材逐漸趨於科學。由於作者以求實、求全的精神著錄,雖間有失實處,仍保存了許多重要的畫史材料,故此書雖是品評之作,卻兼具有斷代畫史的性質和價值。
朱景玄在書中於每人名下必註明其所畫之物,是就自己所見畫跡言之,因有二十五人未見其跡,故僅附於目後,而不列入品第之中。他生於吳道子逝後約三十年,為彌補未親睹吳氏的缺憾,就著力於既訪吳之畫跡,又訪親見吳氏作畫、了 唐其事跡者。所傳吳畫《地獄變相圖》使沽漁罟輩“見之而懼罪改業”事,就訪自雲寺老僧;吳作畫於興善寺使“觀者如堵”亦是採訪記錄。因親見、實錄的態度,其落筆謹慎,少有臆斷之言。
景玄在繪畫的品評中,提出了“四格”的新標準,在我國繪畫批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自謝赫提出“六法”之後,一直初唐都被作為批評標準而代代遵循。開元年間,張懷瑾《畫斷》以神、妙、能來比較畫之優劣,於“六法”之側重技法外另立標準較之傳統的上、中、下之分有更豐富的內涵。《唐朝名畫錄》除將“三等”、“三品”相結合外,又立“不拘常法”的“逸品”,成為“定其等格”的“四格”,使神、妙、能、逸格俱全,影響了黃休復《益州名畫錄》及後代諸多畫家、理論家。當然,朱景玄不似宋人那樣推尊逸格、逸品,但首立、首創之舉,卻不能忽視。由於朱景玄在序中認為“畫者以人物居先,禽獸次之,山水次之”,唐代山水畫成就在人物畫之下,而吳道子的“天縱其能,獨步當世”最足以代表盛唐雄奇奔放的畫風,故能齊蹤顧、陸,列為神品上的唯一一人。中唐審美情趣走向世俗化,周昉長於綺羅人物,故被列為神品中一人。
朱景玄在此書序中有論述繪畫性質、特徵之言,亦是繪畫理論中頗富創見者。如“窮天地之不至,顯日月之不照”之言繪畫的創造性,“有象因之以立,無形因之以生”之言反映與表現、現實與浪漫等,都頗珍貴。

作品價值

該書是一部關於唐代畫家情況的較詳記錄。其資料來源,部分引自唐人有關著作,部分為作者親自採訪收集。對於時代較近畫家、與作者同時畫家,本書尤多記述,故在繪畫史料上具有《歷代名畫記》不可替代的價值。寫作態度頗為嚴肅,所列史料,亦大多翔實可信。在編寫方法上,本書開創了以分品列傳體編寫斷代畫史的先例,對後代產生了深遠影響。
作者在藝術認識上,堅持繪畫的真實性、概括性與形象性,重視總結“師造化”的經驗,提倡形神統一,反對公式化,但對人物、禽獸的重視勝於山水屋木,均反映了當時繪畫認識的特點與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