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廷桂

唐廷桂

唐廷桂(1828-1897),字建安,號茂枝,曾用名植、亞植、阿植、國華、阿七等,1828年12月23日生於廣東省香山縣唐家村。學界習稱之“唐廷植”,實因1971年香港史專家施其樂(Carl T. Smith)撰寫唐廷桂、唐廷樞唐廷庚兄弟傳記,將唐廷桂誤寫成了“唐廷植”。

唐廷桂少年時期入讀澳門馬禮遜學堂,後隨校轉往香港就讀,是晚清第一批接受西式教育的中國人。1852年前往美國營生時被推選為舊金山華商公所總董,成為當地華僑領袖。1857年回國,後充任江海關首席翻譯,得到海關總稅務司赫德(Robert·Hart)的嘉許。1862年,協助胞弟唐廷樞編撰第一部以“英語”命名的漢英詞典《英語集全》。1871年任天津怡和洋行買辦。1873年,接掌唐廷樞所任上海怡和洋行總買辦之職,直至去世,長達24年之久。期間積極參與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等近代實業的創辦與管理工作,是洋務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之一;他還大力發展民族工商業;同時還積極投身社會公益慈善事業,推動了中國慈善事業的近代化。1897年7月6日,唐廷桂在上海病逝。

基本介紹

  • 本名:唐廷桂
  • 別稱:唐廷植
  • 字號:建安
    茂枝
  • 所處時代:晚清
  • 出生地:廣東省香山縣唐家村
  • 出生時間:1828年12月23日
  • 去世時間:1897年7月6日
人物簡介,主要成就,家庭情況,軼事典故,趣聞軼事,熱心社會公益,

人物簡介

唐廷桂(1828―1897),字建安,號茂枝,唐家村人。唐廷桂兄弟四人,他居長。少時與弟唐廷樞、唐廷庚入讀傳教士布朗夫婦在澳門創辦的瑪禮遜學校(後遷校香港)。
唐廷桂在校6年,練就一口流利的英語。畢業後,進人港英政府新設的專門管理華人的戶籍司擔任翻譯。任職5年期間,結識不少由港赴美的華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唐廷桂離港赴美國舊金山,被舊金山華人組織推舉為華人、華商領袖。
其時,舊金山正掀起一股開採黃金的熱潮,大批華人為謀生計遠渡重洋至此,不免與當地土著人產生矛盾,舊金山隨之出現排華運動。州長畢格勃向州議會提出排華法案。唐廷桂站出來代表舊金山華人致函畢格勒,駁斥其排華的錯誤觀點,後來登載於紐約《每日論壇》,最後,加州議會經過討論後將畢格勒的排華法案予以否決,使廣大採礦華工與華商的合法權益得以保護。為此,唐廷桂在美國華僑、美國人民中的聲譽日高。舊金山僑團陽和會館與中華會館,均邀請他參與會務和出任通事。唐廷桂將美國政府許多有關華工、華僑的政策法律譯成中文律例,使華僑、華人獲得有關法律知識,便於依法行事和維護權益。
清鹹豐四年(1854),加州又掀起一輪排華浪潮:官方無理提出“向舊金山所有華人徵收人頭稅,用以限制中國移民”。唐廷桂聯絡華僑社團領袖出面阻止而使其未能實施。美國國務院因此事邀請唐廷桂到華盛頓聽證,以求妥善解決。由於唐廷桂在美國曾多次為中國僑民爭得權益,威望日高,成為當地華僑、華人公認的僑領與代表。
鹹豐十一年(1861),唐廷桂離美歸國,到了上海。翌年,入中國海關擔任首席翻澤。其間,曾參與其弟唐廷樞所著《英語集全》共六卷的詳細校閱和訂正,出版後,成為中國人學習英語的第一部詞典和教科書。
同治十二年(1873),唐廷桂接替其弟唐廷樞出任怡和洋行總買辦。光緒二年(1876)開始的幾年間,唐廷桂為開平礦務局籌集了l00萬兩白銀的資金,解決兩人辦礦資金不足的困難。
唐廷桂除擔任怡和洋行總買辦外,還參與投資輪船招商局,任局董;投資山東煙臺紡絲局,任總董;他發起並投資建立中國玻璃公司,擔任上海火燭保險公司首董及上海電光公司華人股東代表等。
唐廷桂對社會公益事業十分熱心。當同治十二年(1872) 上海成立廣東同鄉會館――廣肇公所時,他出任首董,慷慨解囊捐銀萬餘兩充會館活動之需。光緒四年(1878),他與胞弟唐廷樞奉母命賑濟山西饑荒有功,被光緒帝賞建“樂善好施”牌坊於家鄉。唐廷桂還被授予三品銜。

主要成就

18世紀50年代,大批華人前往舊金山採礦,不可避免地與當地土著居民產生矛盾,舊金山隨後爆發排華運動。唐廷桂憑藉其優秀的英語能力以及對西方文化的了解,代表舊金山華人致函州長,並在《紐約每日論壇》發表文章,稱華人為美國西部開發以及美國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以此駁斥排華法案的錯誤。加州議會最終否決了該法案,廣大採礦華工和華僑商人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經此一役,唐廷桂聲名大噪,在美國華僑華人中贏得了很高的榮譽,被推選為舊金山華商公所總董,成為當地華僑領袖,時年24歲。
1854年,加州又掀起新一輪的排華浪潮,要求向舊金山所有華人徵收人頭稅,以此限制中國移民。美國國務院為此特邀唐廷桂前往華盛頓共商解決之法,最後也得到了妥善處理。唐廷桂為美國華僑華人所做的貢獻,在大洋兩岸的東西方人士之間廣泛傳頌。25年後,當其子唐傑臣在美留學時,還聽到當地華僑對他父親的讚揚,也曾看到美國紐約博物館掛著紀念他父親的畫像。
1851年,唐廷桂隨叔父前往美國加利福利亞開創自己的事業。在他離開香港時,香港主教為他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推薦信給加利福利亞的基督教領袖。1852年,唐廷桂到達美國,先是在加利福利亞的教會工作,後積極投身各種商業和外交活動,被推舉為舊金山香山同鄉會陽和會館領袖。1852年舊金山爆發排華運動,1854年加州又掀起新的排華浪潮。唐廷桂挺身而出,多次與政府交涉,運用美國法律為華人聲討公道。因多次為華僑華人爭取利益,唐廷桂被推選為舊金山華商公所總董。他在任期間,為舊金山的華人華僑提供了許多幫助,還將美國政府有關法律譯成中文,以方便華工、華僑閱讀。1857年,唐廷桂離開美國回國。
1862年,唐廷桂以唐國華之名接替其胞弟唐廷樞在上海江海關的工作,擔任首席翻譯。時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的英國人赫德(Robert·Hart),據其英文名Achick的諧音稱他為阿七。赫德對唐廷桂精湛的英語水平及其個人品格和經商能力頗為欣賞,並很快予以重用,把他內定為兩名候選的華人稅務司之一。期間,唐廷桂還參與編撰六卷本的漢英詞典《英語集全》。他任職江海關時,曾受人陷害而入獄,不過很快獲得自由。後來厭倦官場生活,離開了江海關。
華人領袖:為維護華僑權益而鬥爭
1852年1月中旬,唐廷植啟程赴美,積極投身於各種商業活動和外交活動中,被推舉為舊金山香山同鄉會陽和會館領袖;後又設“上恭都集普堂”,幫助上恭都(唐家村舊屬)旅美鄉親排難解困。在一次商會的選舉中,唐廷植以全票當選為舊金山華商公所總董,成為當地華僑領袖。
自1849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發現金礦以來,中國人赴美掘金者驟增。大量中國移民的湧入,引起了當地人的不安。1854年,加州掀起反華浪潮,加州政府擬向所有舊金山的中國人徵收人頭稅,限制中國人入境。唐廷植得知此事後,以“通和公司”代表的名義,聯合“三和公司”代表,於1852年4月29日聯名寫信給畢格勒州長,要“為加利福尼亞的中國人”申辯。申辯未果,唐廷植等人將信稍作修改後,投寄報紙發表。
此信發表後在美國社會引起很大震動。唐廷植被邀請出席許多調查會做聽證和翻譯,美國國務院還特約他去華盛頓商談,尋求解決方案。經他和中國移民的共同努力,最終迫使美國排華法案推遲實施,維護了華僑同胞利益,1861年,當他結束旅美生活回國時,他的愛國精神已在太平洋東岸贏得了無與倫比的聲譽。25年後,當他的兒子唐傑臣在美留學時,還聽到當地華僑對他父親的傳頌,也看到美國紐約博物館掛著紀念他父親的畫像。
投身買辦:發展近代工商業不遺餘力
1871年,唐廷植購廠成功之後,他用唐茂枝的名字轉入英商怡和洋行從事工商業活動,出任天津輪船公司買辦。1873年,到上海接替其弟唐廷樞出任怡和洋行總辦,直至1897年逝世,歷24年之久。任職期間,怡和洋行的業務有了很大發展,位居在華洋行首位,素有“洋行之王”之稱。
1873年6月,其弟唐廷樞被李鴻章委任為輪船航務招商局總辦。一改以往“官督民辦、以官為主”為“官督民辦、以商為主”,唐廷樞主張“商本商辦”,“籌國計必須先顧商情”,重訂章程,廣招股份。唐廷植藉助怡和洋行財力,投巨資支持輪船招商局招商,並出任局董,使輪船招商局的股本,由1872至1873年的10餘萬兩銀擴充至1882至1883年的200餘萬兩銀,10年間增長20倍,業務蒸蒸日上。
1883至1884年間,唐廷樞赴英美考察煤礦業,兼購置開採設備,招商局總辦一職暫由唐茂枝署理。這期間正遇世界經濟發生危機,再加上中法交戰,法國企圖劫掠招商局船隻,招商局資金周轉不靈。1884年,招商局無奈將資產轉讓給美商旗昌洋行,唐廷植隨即返回怡和洋行。
1878年,李鴻章又一次委派唐廷樞出任開平礦務局總辦,負責開採位於直隸東北唐山地區的煤礦。借重於唐茂枝的實力,採取“因友及友”的方式,開平礦務局得以擴大招股集資。到1881年已集資100萬兩銀,其中徐潤15萬兩,唐廷植30萬兩。唐茂枝成為開平礦務局最大的投資者,深得李鴻章賞識,奏授他道台職銜。
在發展民辦工商業方面,唐茂枝主要採取附股外資企業的方式,借外資企業的發展而發展,從中不斷擴大中方股份,逐步將外資企業轉變為中資企業。早在19世紀60年代初,其弟唐廷樞曾附股英商,在香港東邊山開設煉糖廠,唐茂枝經營5年後將該廠併入怡和洋行,後成為怡和的主力企業中華火車糖廠。這一段經歷為他積累了附股洋行的經驗。
1874年,唐茂枝附股於怡和洋行的東海輪船公司。數十年間,唐廷植的經商活動由航運業擴展至工業,僅1881年至1882年兩年,他附股的企業至少有:煙臺纊絲局、上海榮泰駁船行、上海電光公司、上海玻璃公司等。
唐廷植於1897年7月6日(清光緒二十三年農曆六月初七日)在上海逝世,終年70歲。死後享盡哀榮,上海《華北接捷報》(英文版)曾著專文悼念。

家庭情況

唐廷桂娶納一妻四妾,育三子一女。長子(嗣子)唐榮俊,字秀興,號傑臣,13歲入選為中國第四批幼童留美學習,1895年接任其父怡和洋行總買辦之職。歷任上海自來水公司總董、上海商業會議公所總董、廣肇公所總董,並參與“天道會”、“尚賢堂”等公益機構的籌建。又開創運河輪船運輸,開辦新式醫院和學堂,倡導科學技術活動。次子唐榮琦,三子唐梓興。
唐廷桂家族繁衍,後裔廣布,多有成就。其中,孫子唐康年、唐康泰留學美英,孫女唐金環嫁外交家施肇基、唐金鏞嫁與胡適同期的“庚款狀元”楊錫仁,曾外孫黃檀甫為南京中山陵設計師,曾孫唐力行為紐約大學教授、英語教育專家,曾孫女唐桂芬為美國著名建築師,玄孫唐嘉樂現任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

軼事典故

唐廷桂擔任江海關首席翻譯時,李鴻章在上海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為了有效推進洋務運動,李鴻章奏調丁日昌來滬,主持軍火採購並籌建炮局。丁日昌以為淮軍辦軍火為名,多向香山買辦勒捐籌錢。寶順洋行買辦徐昭珩(徐潤叔伯,廣東香山人)就是其勒捐對象之一。而此時聲著滬上華洋兩界的唐氏家族,最終也難避丁日昌的勒捐。
1864年9月,唐廷桂因“私收海關已裁陋規”而獲罪,辦案之人正是當年6月接手署任滬道兼江海關道的丁日昌。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在其日記中對此事有較為詳細的記載。關於唐案的起因,赫德曾向李鴻章做過陳述:“以上海華商貿易半系自雇洋船,立具契約並保險憑據必託通事代為翻譯洋字,由華商自行酌送銀兩酬勞”。赫德作為清政府的客卿,一方面要認可該案的正當性,但另一方面,他認為“中國到處都有(花和薊)兩種形式的勒索”,以及對唐廷桂“在其他方面是一個好的重要雇員”的認知,又令他不能不質疑唐案的正當性。1865年4月,赫德的日記又對唐案做了記錄,不過此時赫德的認知發生了重大變化,該案的正當性已被顛覆。因為政府憑藉該案對唐氏家族實施“直截了當的勒索”的動機日趨明朗,而且李鴻章尤不屑於掩飾這樣的動機,李鴻章在其奏摺《置辦外國鐵廠機器折》及附《唐國華(唐廷桂)贖罪片》稱:“唐國華出銀二萬五千兩,同案另兩犯張燦、秦吉各出銀七千五百兩,共銀四萬兩,合辦洋鐵廠一座贖罪”,唐案由此了結。洋鐵廠即美商旗記船廠,後改建為江南製造總局。
唐廷桂案從案發到定罪,其中丁日昌故意且有謀的成分居多。因此該案之屬性,與其歸於唐廷桂罪有應得,不若歸於官方借罪勒捐,其矛頭所向亦非唐廷桂個人,而在唐氏家族,尤其作為該家族的代表人物怡和洋行總買辦唐廷樞。雖然唐廷桂遭受了不白之冤,不過他的不幸卻為中國近代化做出了重大貢獻。唐廷桂以成功購得美商旗記船廠作為贖罪的籌碼而獲得了自由,這個美商旗記船廠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江南製造總局。唐廷桂以一個“戴罪之身”立功,使“購廠贖罪”成為了一段佳話,頓時名揚上海。

趣聞軼事

短暫從政,購廠贖罪
1862年,唐廷植用唐國華的名字,到中國海關接替其弟唐廷樞的工作。憑藉精湛的英語和在加州期間磨練的品德和才能,唐廷植很快受到赫德的重用,把他內定為兩名候選的華人稅務司之一。他沿用官場陋習,出資捐了一個五品同知的官銜。
他在海關工作的成績,引起官場人士的嫉妒,有人誣陷他利用海關職權進行敲詐勒索。上海道台丁日昌聽信讒言,將他和兩位助手張燦、秦吉關押起來,新捐的五品同知官銜被革除,還險些被投進監獄。
恰在此時,李鴻章籌劃在國內創辦機器廠,派容閎攜銀10萬兩赴美國訂購機器設備。為了解決“立時興造”的問題。丁日昌受命查訪,找到位於上海虹口的一家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美商旗記船廠,與之洽談收購。對方索銀10萬兩,丁日昌想起在押的唐國華“歷游外國多年,熟悉洋匠”,正可利用他遷往洽談以“贖罪”。唐廷植不負眾望,幾經談判,便以4折成交,我方只需出銀4萬兩便將該廠購下。1865年10月,江南製造總局(又稱上海機器製造局)宣告成立。
唐廷植以一個“戴罪之身”,上演了一場“購廠贖罪”傳奇,一時間揚名上海,蜚聲中外。殊不知,對於唐廷植而言,此事不僅斷送了他在海關的任職,也讓他下定決心告別政壇。

熱心社會公益

唐廷植於1873年擔任怡和洋行總辦後,積極開展社會活動,曾捐巨款資助政府興辦新軍。1885年,為抗擊法國軍隊入侵廣西,他向廣西捐贈一筆款項,獲二品紅翎頂戴。他和上海商界頭面人物公開致函租界工部局,反對其在租界公園設定華人進入租界公園的侮辱性設施,維護中國人的尊嚴。
唐廷植熱心捐贈社會公益事業,尤其關注發展青少年的科學教育事業,幾乎是有求必應。他是上海理工學校(後稱格致學院)的創始人之一。他積極支持興辦新式醫院,是許多慈善機構的領導成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