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四觀音文殊普賢圖

唐代四觀音文殊普賢圖

《唐代四觀音文殊普賢圖》高140.7釐米 寬97.0釐米英國不列顛博物館藏,為鹹通五年(公元八六四年)所制,榜題亦明確了諸尊的身分。四觀音的衣飾從印度式變化而來,九〇圖的菩薩形象就很典型。其下方即九一圖的文殊、普賢菩薩的色墨兩道線運用自然而嫻熟,在勾勒輪廓時又很審慎。色彩下隱現出定型墨線的情形在八九圖脅侍菩薩上更加明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代四觀音文殊普賢圖
  • 現藏地點:英國不列顛博物館
  • 朝代:唐代
  • 大小:高140.7釐米 寬97.0釐米
基本信息,文物簡介,

基本信息

唐代,鹹通五年(864年)絹本設色
高140.7釐米 寬97.0釐米英國不列顛博物館藏
敦煌藏經洞發現。

文物簡介

上段的四觀音身上的袈裟和裝飾品,全都是迎合中國的喜好而改變了的印度風格。特別是布滿紅粉色縐褶、左右對稱直垂到腳的長裙,是其典型的例子。與此相對,下方文殊和普賢的衣裳完全是中國風格的。其他諸像,尤其是持三層傘蓋的脅侍菩薩,能清楚看到其面部和手的顏色下面有底稿的墨線。邊端稍顯膨脹的唇線以及眉、鼻等的線,都是在上完彩色後再用濃墨描繪成的,但這種線條幾乎無例外地沒有底稿線那樣的自然流利,只是為重視強調輪廓而謹慎運用的手法。從兩肩垂下的黑髮也是後來用濃墨塗的,可見到輪廓的底稿線。
光的表現多少使用了基本的型式。上段諸像的頭光,是波浪虹狀紋和雙雲旋渦紋交替搭配。下段兩端的立像菩薩用著同樣的雙雲旋渦紋,內側菩薩的綠色頭光有重疊的花瓣,在文殊和普賢背光的中心部分也可見到同樣的紋樣。文殊和普賢的頭光也有雙雲旋渦紋,只有背光的外緣部分是別樣的,使用了像劍一樣帶尖的紋樣。此畫中保持了令人舒適的左右對稱的統一性,這些還涉及到上段,諸像的蓮華座,兩端的二身是仰瓣,中間二身的則是向下的重瓣等的表現中。頭光的花紋主 要是由平穩的曲線和旋渦卷構成,與後世小菩薩的頭光都變成了幾何圖樣或尖銳花紋成對比。
畫面最下段為供養人像,右邊是一比丘和三俗世男子,左邊是二比丘尼和二婦人,中央有從右往左豎寫並有紀年的題記:一為當今皇帝二為本使
為先亡父母及合
無之災障
鹹通五年
與上部畫面間有花紋帶隔離的題記和附有各自名字的供養人像,被繪在最下段的細帶狀的部位。有人試著將此畫與9世紀後半葉的敦煌第85窟(867年)及第107窟(872年)壁畫中的供養人像做了比較(博士論文)。注意到婦人們頭髮上只是插著一把梳子,沒有使用以後作品中常用的簪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