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郵票)

唐三彩(郵票)

《唐三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為了表現中國陶瓷史上的精美藝術成就,而於1961年11月10日發行的志號為特46的特種郵票。

《唐三彩》全套8枚。驢(230)票面圖案是1955年在陝西省西安韓森寨唐代墓葬中出土的“三彩陶驢”;驢(231)票面圖案是1956年在陝西省西安小土門村唐代墓葬中出土的藍釉陶驢;馬(232)票面圖案是1957年在陝西省西安西郊南何村唐鮮于庭誨墓(唐開元十一年)出土的三彩陶馬; 馬(233)票面圖案是1957年在陝西省西安西郊南何村唐鮮于庭誨墓葬出土的白釉陶馬;馬(234)票面圖案是1957年在陝西省西安西郊南何村唐鮮于庭誨墓葬出土的三彩陶馬;馬(235)票面圖案是1957年在陝西省西安西郊南何村唐鮮于庭誨墓葬出土的三彩陶馬;駱駝(236)票面圖案是1959年在陝西省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葬出土的三彩駱駝載舞俑;駱駝(237)票面圖案是1957年在陝西省西安西郊南何村唐鮮于庭誨墓葬出土的三彩釉駱駝載舞俑。

《唐三彩》郵票用造型釉色的中間複色為底色,使主圖更顯得光采變幻,潤滑欲滴,使印在郵票上的唐三彩更具藝術感染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三彩
  • 外文名:S46 Tri-Coloured Pottery of Tang Dynasty
  • 郵票志號:特46
  • 發行日期:1961年11月10日
  • 郵票類型:特種郵票
  • 全套枚數:8
發行背景,制票參數,票面圖案,郵票賞析,收錄情況,真偽鑑別,

發行背景

唐三彩是中國唐代一種陶製器物的名稱,由漢代的黃、綠釉陶發展而來,釉一般有黃、白、綠三色,故通稱為“唐三彩”。唐三彩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器皿,如盤、碗、壺等;一類是俑,有人俑、動物俑(包括獅子、駱駝及常見的家禽、家畜)。從現存的實物和有關資料研究,唐三彩大約只盛行於唐代武則天到玄宗(唐明皇)的一段時期(公元684年—755年)。
1961年11月10日,為了表現中國陶瓷史上的精美藝術成就,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發行一套《唐三彩》特種郵票。
唐三彩

制票參數

圖序圖名面值發行量規格整張枚數齒孔度數印刷版別設計者印製廠
背面刷膠
(230)
4分
500萬枚
30mm×40mm
50(10×5)
P11.5×11
影寫版
盧天驕
北京郵票廠
[G]
(231)
8分
900萬枚
30mm×40mm
(232)
8分
900萬枚
30mm×40mm
(233)
10分
400萬枚
30mm×40mm
(234)
20分
300萬枚
30mm×40mm
(235)
22分
150萬枚
30mm×40mm
(236)
駱駝
30分
150萬枚
30mm×40mm
(237)
駱駝
50分
150萬枚
30mm×40mm
(參考資料:)

票面圖案

《唐三彩》全套8枚。驢(230)票面圖案是1955年在陝西省西安韓森寨唐代墓葬中出土的“三彩陶驢”;驢(231)票面圖案是1956年在陝西省西安小土門村唐代墓葬中出土的藍釉陶驢;馬(232)票面圖案是1957年在陝西省西安西郊南何村唐鮮于庭誨墓(唐開元十一年)出土的三彩陶馬;馬(233)票面圖案是1957年在陝西省西安西郊南何村唐鮮于庭誨墓葬出土的白釉陶馬;馬(234)票面圖案是1957年在陝西省西安西郊南何村唐鮮于庭誨墓葬出土的三彩陶馬;馬(235)票面圖案是1957年在陝西省西安西郊南何村唐鮮于庭誨墓葬出土的三彩陶馬;駱駝(236)票面圖案是1959年在陝西省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葬出土的三彩駱駝載舞俑;駱駝(237)票面圖案是1957年在陝西省西安西郊南何村唐鮮于庭誨墓葬出土的三彩釉駱駝載舞俑。

郵票賞析

《唐三彩》郵票所選的8種器物,均是20世紀50年代在西安郊區唐代古墓中出土的。在設計上以與造型、釉色既互含色素及又互相對比的中間複色為底色,使三彩釉色更顯得光彩變幻、潤滑欲滴。“郵票的原稿是先將實物的黑白照片經藥液過黃,接著廂照相透明水彩一層層由淺到深地畫出三彩質感,再用水粉色把背景塗得‘倍兒平’,最後用鴨嘴筆工整地書寫包括小字號在內的全部文字。”這套郵票由於採用上海華麗銅版紙廠的高級塗料郵票紙和天津油墨廠顆粒在10微米以下的高級油墨印刷,因此清晰地表現出駿馬、駱駝及馭者的神儀,給人以色釉流動、斑斕絢麗的質感。
唐三彩(郵票)
驢(230):圖案是1955年在陝西省西安韓森寨唐代墓葬中出土的“三彩陶驢”。畫面準確地捕捉住了驢在日常生活中特有的神態——靜立、豎耳,表現得十分形象、有力。
驢(231):圖案是1956年在陝西省西安小土門村唐代墓葬中出土的藍釉陶驢。這頭驢用力向前伸著脖子,揚起嘴巴,仿佛在用鼻子十分注意地嗅聞著什麼,透出一股機警的靈性。在現實生活中沒有藍色的驢子,但由於雕塑家注意表現對象的神態特徵,使這頭雅潔的藍色驢子,顯得更加真實可愛。
馬(232):圖案是1957年在陝西省西安西郊南何村唐鮮于庭誨墓(唐開元十一年)出土的三彩陶馬。這匹馬呈白色,頸部鬃毛剪成三花,尾部緊系。造型十分雄健;馬身上佩著綠毯和綠韁絡等精美垂飾,白綠相映,顯得異常清新英俊。從該套郵票圖案採用的四匹三彩陶馬可以看出,唐代藝術品中的馬,具有耳尖頭小、體態肥壯的特徵,多屬於中亞品種。
馬(233):圖案是1957年在陝西省西安西郊南何村唐鮮于庭誨墓葬出土的白釉陶馬。這匹白色駿馬,頸上鬃毛剪成三花,尾部緊系,雄姿勃勃;馬身上佩著綠色絨毯和綠色韁絡等精美錘飾,白綠相映,顯得格外清新英俊。
馬(234):圖案是1957年在陝西省西安西郊南何村唐鮮于庭誨墓葬出土的三彩陶馬。這匹馬呈橙黃色,頸上鬃毛剪成一花;馬背上的黃白鞍加藍。色釉流動,富有質感;駿馬昂首挺立,雄姿勃勃,顯示著一種力的美。
馬(235):圖案是1957年在陝西省西安西郊南何村唐鮮于庭誨墓葬出土的三彩陶馬。這匹橙黃色的駿馬,頸上鬃毛剪成一花,雄姿勃勃,顯示著一種力的美;馬背上的黃白鞍加藍,色釉流動,富有質感。
駱駝(236):圖案是1959年在陝西省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葬出土的三彩駱駝載舞俑。一頭高大的駱駝背上,設有一個長方台座,座上鋪著菱形花紋的美麗襯毯,毯上有一群人在奏樂和舞蹈;駱駝直立,頭部高揚,遙望天空。毫無負重的感覺.這種姿態和背上一群人的樂容舞姿相對照,一靜一動,十分巧妙有趣。仔細數一數,奏樂的有七個人,其中三個人在正面,一個撥琵琶,一個吹排簫,一個吹橫笛;背面和側面的四個人,一個彈箜篌,一個吹笙。一個持拍板,一個吹簫;站在人群中間舞蹈的是一個女孩子。人物各具姿態,表情生動,顯示出了唐代雕塑藝術的高度熟練程度。
駱駝(237):圖案是1957年在陝西省西安西郊南何村唐鮮于庭誨墓葬出土的三彩釉駱駝載舞俑。一頭高大的駱駝背上,設有一個長方台座.座上鋪有美麗條紋的襯毯,毯上有一群人在奏樂和舞蹈。奏樂的有四個人,正面有二個人,一個撥著琵琶,一個樂器已失,從手勢看好像在吹一種類似現在嗩吶的管樂器;背面有二個人,他們兩手都作拍擊的樣子,樂器也已失掉了。舞蹈者站立中間,舉頭舒袖,全神貫注。其中舞蹈者、撥琵琶者和作拍擊狀中間的一個人,都是深眼窩,高鼻樑,長滿絡腮鬍須,顯然是胡人。駱駝頭部高揚、遙望天空、輕鬆安詳的神態,和背上一群人的樂容舞姿相對照,一靜一動,巧妙有趣。

收錄情況

《唐三彩》被收錄進《實用集郵辭典》、《集郵愛好者手冊》、《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目錄1949-1980》等著作集郵冊中。

真偽鑑別

《唐三彩》郵票題材好,印製精美,發行量少,市場售價很高,有些不法分子便乘機利用特46真品進行原大翻拍製版,偽造全套特46票出售。特46偽品採用套色膠印,打有齒孔,製作比較逼真,沒有鑑別郵品經驗的集郵者極易受騙。
唐三彩(郵票)
鑑別特46真偽的方法如下:
1.看紙質:特46真品採用郵票紙印製,紙質堅韌、挺括,吸墨性能好。特46偽品採用銅版紙印製,紙質疏鬆,紙面潔白光滑。
2.看背膠:特46真品背面刷有糊精膠,膠面均勻,膠質厚實光亮,呈淺黃色。特46偽品刷有假背膠,質感較差。
3.量齒孔:特46真品齒孔11.5度×11度。特46偽品齒孔11.5度,齒孔打得比較規範。
4.看版別和刷色:特46真品採用影寫版印製,刷色純正,精美,色彩沉著,古色古香;用高倍放大鏡進行觀察,圖案和文字均很清晰,特別是面值和銘記“中國人民郵政”,均為反陰版,白色文字呈紙質原色。特46偽品採用電子分色套色膠印,刷色淺淡,色彩偏黃;用高倍放大鏡進行觀察,圖案和文字均發虛,有明顯的彩色印刷網點;特別是郵票圖案上的白字,筆畫內布滿網點。
5.看郵票圖案底色:特46真品圖案背景底色,採用特製的專色版實印而成,色彩純正;用放大鏡觀察,影寫版所特有的水波紋質感很明顯。特46偽品圖案背景底色,採用彩色網點套印而成,色彩走樣,偏紅;底色印刷網點十分明顯。使用這一方法,可快速鑑別特46的真偽。
6.用鑒偽儀鑑別:特46真品採用郵票紙印製,在鑒偽儀的紫光燈照射下,白紙面呈紫紅色。特46偽品採用銅版紙印製,在鑒偽儀的紫光燈照射下,呈亮白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