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亡室羅孺人詩

《哭亡室羅孺人詩》是清末近現代初詩人陳三立創作的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哭亡室羅孺人詩
  • 作者:陳三立
  • 創作年代:清末近現代初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時淹怨已沈,歲改哀仍長。
人生眷綢繆,哀怨自相將。
憶昔與子偕,悠悠酉之陽。
其時春雪滿,崎嶇以前行。
穹林故參天,重巒帶回岡。
丈人宰岩邑,夙昔垂令名。
倉黃喜我至,忻昌結中情。
佳期日維吉,牛女正相望。
鼓吹沸署闥,賓從羅壺觴。
雁奠禮已諧,鴛棲誓無忘。
雖愧射屏選,頗宜齊案莊。
藹藹蘭房中,依依綺閣旁。
昏星連曉漏,言笑隨風颺。
鶯花四月和,窈窕理歸艭。
牽愁辭弟妹,隕淚訣高堂。
寧知生別時,翻為死別場。
去去日已晚,乘流壓輕裝。
驚飆豗絕壑,激浪斗飛湍。
行迷磊石高,子提我於床。
相看沙水渾,一笑烘衣裳。
賡吟眺郊邑,揩眼淩湖湘。
入門各自親,一一承尊嫜。
為婦義初起,嫻儀事能詳。
余妹弱而嬌,與子互相傾。
低頭含細辨,往往達五更。
子德實柔嘉,良以答平生。
無何子出腹,隨官在邊城。
家人大歡喜,慶者填門牆。
時子頗多病,湯藥事屏營。
蕭條年歲殊,哀樂為虧盈。
子獨抱幽憂,日夕以煎烹。
思親蜀道難,歸妹徒用傷。
其年正月吉,太歲次於庚。
呱呱復產子,血氣亦俱戕。
孟秋宦河洛,相依事長征。
舟楫阻程期,二豎纏膏肓。
行行淮潁濱,奄忽以淪亡。
維時十月朔,空天下嚴霜。
北風為之鳴,群鳥俱飛翔。
撫子仰天號,血淚猛交並。
兩兒懷抱間,展轉自摧藏。
阿姑抱之去,痴立而徬徨。
大兒垂五齡,髣髴知母僵。
乳兒誕數月,長大徒思量。
長為無母兒,恨恨那可平。
曠野色慘澹,寒流咽哀聲。
歲暮雪澌澌,迎子與子盟。
生人死而安,子死猶奔忙。
殯子荒城側,大河浩前橫。
晨昏走視子,涕淚盈眸眶。
虛帷掛蛛網,緬邈生空精。
嗟子我良匹,十載自相雙。
婉戀托忠誠,闕遺多所匡。
今子瞑不視,萬世同淒涼。
歷步佇儀形,含悲睇巾箱。
手跡猶自新,何由夢容光。
玄陰襲重閨,落月悽以黃。
被酒轍盡醉,頹然返空房。
醉時忽復醒,百哀攪爾腸。
已矣其何辭,吞聲詠斯章。

作者簡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為之一變,成為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