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指狀規劃

哥本哈根指狀規劃

19世紀中後期開始,西方各國的城市化進程開始不斷加快,各大城市普遍出現一系列城市弊病,1928年丹麥成立了丹麥城鎮規劃協會(Danish Town Planning Institute),這是一個非官方性質的規劃組織,其任務是進行城市規劃的研究。二戰結束之後,和歐洲許多國家一樣,為了迅速恢復在戰爭中被破壞嚴重的城市,丹麥政府也開始著手進行大規模的重建工作。丹麥城鎮規劃協會設立了一個專門的技術辦公室對當時哥本哈根地區的29個城鎮提出了一份區域發展的總體規劃,該辦公室於1947年完成了這一極具創新精神的任務,建議中開始首次使用了“大哥本哈根”這一概念。當規劃工作接近結束時,一位擔任秘書工作的德國姑娘將自己的手放在規劃圖上,發現它酷似手的形狀,於是人們便把它稱為“手指規劃”,這便是這一名稱的由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哥本哈根指狀規劃
  • 時間:19世紀中後期開始
  • 出處:《首都地區規劃建議》
  • 內容:市鎮的選址 鄰里單元 居住小區
規劃原則,規劃主要內容,規劃產生意義,

規劃原則

1948 年,該規劃被命名以《首都地區規劃建議》(Skitsefoslag Til Egnsplan For Stork benhavnUdaebjdet 1947 AF Egnsplamkotoret)並正式出版公布,該規劃的原則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建設新型郊區,停止老城區無休止的蔓延。對老城區的具體措施應是採取保護為主,有限改造為輔,改善基礎設施和居民居住環境和條件。 二是依託鐵路幹線,形成“指狀城市”(FingerCity)。通過從哥本哈根市向外放射狀布局的鐵路為軸線,建設完備的城鎮體系並通過發達的交通和老城區相連,最終形成以鐵路為“手指”(finger),站點或附近城鎮為“珍珠”(pearl),老城區為“掌心”(palm)。 三是儘量少占或不占農田並對一些貧瘠的土地進行開發,營建出“宜居環境”。規劃指出哥本哈根市區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是西部和南部,通過對該區域景觀的豐富和美化去吸引市民前去居住,最終實現城市擴張的有序性與布局的合理性。 四是保留現有綠色開敞空間,充分保護並進一步美化環境。規劃建議在各個“手指”之間保留和營造楔形綠色開放區域並儘可能地使其延伸至中心城區內。這些楔形綠色空間不僅包括自然的林地、農田、河流也包括人工改造的公園、綠地等。這樣一方面可以防止郊區市鎮之間的橫向擴張,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護環境並為居民提供豐富、多樣、宜人的休閒與娛樂空間。

規劃主要內容

一是市鎮的選址。建議提出,新建市鎮應選在鐵路沿線上,城鎮選址的距離應以距市中心(指從家到工作場所)所用的交通時間不超過45分鐘為宜,(規劃考慮到當時已經有一部分的婦女開始走出家門參加社會工作,成為職業女性。在忙完工作之後還要應對家務,因此不應讓她們再在交通上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從而使位於郊區的中小城鎮具有充分的吸引力。 二是新建城鎮社區規模。規劃建議中將其分為3種類型:(1)居民小組(residentialunit),規模應在1千~2千居民;(2)鄰里單元(neighborhood unit),規模應在5千~5萬居民;(3)居住小區(community unit),或者為大都市的區(metropolitan districts),規模在5萬~10萬居民左右。做出這種分類考慮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各城鎮的具體環境與位置條件會有不同,而各層次市民的要求也不一樣。一般年輕人喜歡規模大一些的城鎮,而老年人或一些富裕家庭則喜歡規模小一些的城鎮。另一方面,未來的工業區也將多分布在鐵路沿線上,這樣不僅有利於生產和貨物運輸,也便於工人居住。所以,不同規模的城鎮不論是對居民還是對不同的企業都可以根據自己情況來進行選擇。三是對老城區交通的考慮。規劃中在對完善中心市區通往郊區的交通布局提出建議的同時,也針對城區內部交通的緊張狀況提出了建議。認為應該大力改善和發展有軌電車、汽車等公共運輸,並努力使其形成網路化。同時還建議修整道路,改善人行道路況。 四是改善中心市區居民的居住條件。在老城區改造方面,當時哥市有75% 的居民居住在公寓式樓房住宅(apartment),有25% 居住在獨戶式住宅(single-family house)。一般獨戶式住宅都帶有院落,面積不等的花園是人們空閒活動的空間,因此,也是衡量居民居住條件的一個重要指標。為了降低市區內人口的密度,改善居民的居住條件,又不至於占用較多的耕地,規劃中建議今後應將獨戶式住宅的比例逐漸提高到35%。劃與建設主張,並不是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是通過具體的實體規劃,並結合相應的制度設計得以體現的。由於“手指規劃”只是一個區域規劃的建議,它不能代替各個城鎮自己特別是哥市的發展規劃。因此,在這個建議的框架和原則指導下,各個城鎮還需要根據各自情況制定各自具體的建設與發展規劃。

規劃產生意義

儘管這份“手指規劃”建議只是一份由民間提出的方案,並不具有任何法律地位和效力,但
它所關注問題和提出建議的意義卻遠超出了其本身。一方面,這份“手指規劃”中所提出的原則和主要構想在當時得到了廣泛的回響,為哥本哈根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它對1949年丹麥議會制定的《城市管理法》(City RegulationArt)起到了促進作用,因為該法對指導類似哥本哈根這樣的區域規劃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它反對城市以“攤大餅”方式向外蔓延的主張,也被1956年國家制定的《區域劃分法》(ZonalDerisions)所採納。儘管時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儘管它本身也還存在著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但當人們今天再次回顧這份“手指規劃”建議時,卻依然感到那樣的親切與熟悉,同時也對制定這份規劃的人們深表敬意。如果沒有他們當初的遠見與智慧,這座城市的面貌或許會是另一番模樣。在人類探索生態環保、優美和諧居住環境,探索可持續發展城市的今天,它的影響和意義依然清晰可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