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形城市

線形城市

線形城市的概念是10年研究的成果。如您細看,您會發現它帶來對當代生態和社會問題若干的解決辦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線形城市
  • 概念是:10年研究的成果
  • 帶來:對當代生態和社會問題的解決辦法
  • 耗用:地球能力的120%
導言,起源和解決方案,有利於城鎮集中的建築單元模組,加強保全,改善生活,結論,

導言

在亞洲,每年大氣污染造成156萬人死亡。據 Mathis Wackernage 博士在雜誌《地球足跡》 《Global Footprint》 上稱, 我們目前耗用地球能力的120% 。到2050年,由於人類活動引起氣候變化而導致的荒漠化,將會影響全球三分之一的土地,並會影響二十億人。據藍色計畫協會地中海水資源研究所(Association du Plan Bleu Pour la Méditerranée) 的副所長馬加(Jean Margat)稱,到2025年,將有20億人缺乏水的供應。到2050年,這個數字可能達到30億人。前聯合國秘書長古拉(Javiers Pérez de Cuéllar)簡括地說,我們必須改變態度,否則,這將是集體自殺。戈爾 (Al Gore) 在他的影片《不方便的真相》 (The Inconvenient Truth) 也傳遞著以下的信息:繼續走這條路是不道德的,其言辭嚴峻,毫不含糊。雜誌《地球-緊急》(Planète-Urgence)指出,到2050年,虛幻的、理想型的消費社會模式不能推廣到生活在地球上80至90億的人口。數以十億人理所當然地渴望依照西方社會的水平來生活。建築師吉爾斯高迪爾(Gilles Gauthier)提出線形城市的概念,可以為以上的問題提出部分的解決方案,它在提高人們生活質素的同時,儘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線形城市在通過可行的和可承擔的原則下進行過渡,把城郊的生活模式搬到城市,旨於提高生活質素。世界目前面臨著的事實是:數十億人需要在一個受生態規律限制的地球上居住。這項建築研究的目的是對上述問題找出一解決辦法,利用靈活多變的公共運輸工具,混合城郊兩種生活模式,有效地減低私家車帶來的噪音和污染。

起源和解決方案

西班牙工程師索里亞·瑪塔於1882年首先提出基本原則-運輸經濟,通勤耗時最少。城市形態-由鐵路和幹道串聯在一起的、連綿不斷的長條形建築地帶。目的-既可享受城市型的設施又不脫離自然。實踐-史達林格勒、哥本哈根1948指狀式發展、巴黎1971軸線延伸。
城市建設可追溯到文明之初,即使他們逐漸演變以適應新的需要,以下的原則仍然是相同的:需要提供交通網路連線不同地點(家居,工作場所,服務等)。這導致極大的噪音和污染,城市往往是不很優美的。於是,城市漸漸地被城郊住宅區圍繞著,因為人們都在找尋一種城市再不能提供的生活方式。城郊住宅區不斷地擴展,越來越遠離人們工作往返的城市,這就需要綿延的高速公路和道路。城郊住宅區還不斷地在擴大,而人們理所當然地追求這種生活方式。
當數十億計的人採取這種居住方式,將無可避免地引起嚴重的生態問題。然而,縮減住宅區的面積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同時,這也可減少相當的生活費。
城市因提供所需的高密度工作、服務與休閒設施而具有吸引力。但另一方面,郊區提供的寧靜和自然之美也是大眾所需的。本項建築研究的目的是找出一解決辦法,利用靈活多變的公共運輸工具,混合城郊兩種生活方式,有效地減低私家車帶來的噪音和污染。
這解決方案是建成高聳和線形的線形城市。每個建築單元模組成階梯狀。 三個交通網路系統建於三層地下層:它們層疊層地相連線。由於是線形的,這一網路簡單而有效率 。同時,它正鄰近郊區(見插圖。
每住戶有一個大型私人陽台,可以眺望如國家公園般的景色。它有一個平台及特別的裝配,使鄰居們可共享一個更大的陽台、游泳池、桑拿浴室、小公園和兒童遊樂場。
每一樓層有其設施如信箱,消防設備、工作坊、儲物間、自動售貨機,獨立的垃圾投擲管道,以方便回收(紙張,玻璃,金屬等等)。
線形城市
每商業住宅混合樓宇可高達12至36層。住宅高12至16層,每個建築單元模組成階梯狀。商業區設於較低的樓層,層數可按需要而改變。這樣,線形城市的外觀便有如群山綿延。住宅區高達16層,設於商業區之上。 (見插圖)。
商業區將有商店和精品店設於低層,而辦公室和工廠位於其上。 這樣,人們便有可能住在他的工作場所之上。如此,有些人可能覺得有利一些:這樣的靠近使人們有可能部分時間在家中工作,照顧孩子,便捷地從辦公室往返家中,回家休息輕鬆一下。

有利於城鎮集中的建築單元模組

每一座樓宇有336個公寓,可容納約840名居民,此外還有商業樓層。在樓宇內有商店及各種服務。在屋頂有社區公園連酒吧、餐廳、遊樂場、兒童游泳池、桑拿室、眺望樓、野餐區、太陽浴區和蔭蔽區。把屋頂建成一個陽台,進行各類活動,在社交優勢上就有如生活在一個村莊一樣的有歸屬感,而所有在城市中的商品仍很容易找到。人行道在各個屋頂上相連,而內堂與走廊則把各建築單元模組相連。此外,還有儲物室和公共工作坊。一個自然採光的體育中心將設在地庫第一層,有通道直接外出。
線形城市
建築物周圍的園林設計配合戶外活動的需要,如腳踏車徑、公園及行人徑、騎馬、園藝等不同的運動設施。古蹟將被保留,不能容納線上形城市內的活動大樓(如體育場館)也將建於其外圍周邊。另有一份檔案詳述線形城市及其組成部分。
一組七幢的樓宇組成一個建築單元模組,它可以提供相應其人口的服務:一個捷運站,體育設施,公園,商店等(見所附檔案)。一群建築單元模組將需要等同一個小城鎮的服務:這包括列車、捷運車站、教育、文化服務、醫院等等。 最後,對每二百萬名的居民,將提供城市應有的服務(例如,高速列車站,機場等)。
貨運及客運公共運輸工具位於層疊而相通的三層地下層。這三層運輸體系分別為短程(地下鐵路)、中程(列車)和長程(高速列車)。 那兒有小型電動車和手推車可供出租,交通跟現在使用轎車一樣的便利。這些電動車和手推車將放置於連環運送車廂和電梯中,可快速便捷地取得。貨物轉送點設有暫置貨物區,可迅速地傳遞貨品,不妨礙流通。(見附屬檔案公共運輸)。因為線形城市占用的空間非常小,它應建於人們最感興趣的區域,即目前國家公路占用的土地上
在美國,一個人平均占家用面積40平方米、再加上其工作場所、所需的服務、道路及為其提供不同類型的活動設施,每個居民在大都市及郊區共使用500平方米至700平方米的面積,巴黎地區使用300平方米,聖保羅(San Paulo)地區使用175平方米。線上形城市中,只需20平方米便可提供同樣的服務:節省率最高達97%。此外,線形城市提供一個更有趣、更舒適的環境,將解決許多生態問題。
線形城市的潛能
線形城市
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2050年,人口將從65.5億增至超過89億。世界衛生組織的數字指出,到2025,將有52%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中。我們絕不能忘記 ,第三世界國家也理所當然地追求媲美於工業國家的優質生活。
單是擔保貸款,政府便可以作為線形城市的推動者,不必花太多金錢便可賺取高額利潤。這是由於政府是土地的業主,公路和道路貫穿其中,而這片土地將被建成城市。 通過聯繫私營部門,政府便不用管理和建設,由私營部門來辦理更有效率。該利潤將來自於銷售建築物作共同物業,並可以幫助減輕國債。這個項目是基於平穩過渡,有助於長遠經濟發展,而切合現實需要的。這刺激將比發生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重建需要更為重要。
線形城市的結構和許多元素是重複的,因此可作大規模生產而使成本下降。建築材料和人力資源由本國提供,所以不會造成商業不平衡。
每個居民生活線上形城市中將可節省很多金錢。公共運輸工具把對於汽油和汽車的需要減少至近於零。重組住宅區將大大降低暖氣費用和空調費。線形城市將有助於減低以下眾多產品和服務的成本:可想見的是減低道路及其維修工程的成本、減低天然氣、電力、污水管、電纜及電話、郵遞等原本複雜的網路鋪設的成本。工業安裝及經銷產品將更容易。政府服務的成本也降低了,由此將帶來徵稅減少。
至於生態方面,減少使用石油當然有助於大量減低溫屋效應,同時保存有限的資源。大幅度減少使用土地可保護食物鏈,減低荒漠化以及減少農地的損失,改善地球的氧氣含量。從垃圾中篩選可循環再造的材料將簡單化的從不同的垃圾投擲管道連線到運送廂再送到循環資源回收筒。
至於我們目前的工業園區、工業活動將集結接近於公共運輸系統,分離於住宅區。對於打進銷售市場和聘用專業員工會得到改善,也不再需要停車用地。工業集結重組將使它有可能分享共同的服務。舉例來說,他們可擁有共同的煙塵污水過濾系統以減少污染。各工業間的靠近將減少它們和供應商之間的距離。考慮到目前的技術及其他相關因素而作出一些規劃,把協作緊密的集結在一起。

加強保全,改善生活

建築物之間的聯繫將使保全得到改善,發生火警時有利於加速疏散。每個建築單元模組的中央監視系統將有攝像機安裝在重要地點,以確保救援迅速到達。基於這一目的,地下道路將預留作緊急服務。綜合滅火系統與防火建築相結合,將大大減少火災所造成的財物和生命損失。公共運輸系統使車禍變成陳跡。
該項目的計畫和檔案,提供有關建築方面的資料,只描述了它的功能,規模,並分析了主要的元素。 至於門前空地、會堂、公園、公寓和城市以外的公共建築物,最好是由當地政府和社區來策劃,提供愉快的、多元性的設施。減少建築物占地面積可提高建築物的質量,增加對築師的需求,充分利用建築師的才能。當然,保留有建築特色和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也很重要。
對於寧可選擇傳統生活方式又希望得到線形城市優點的人們,我們可以引入建築師Kinori的理念,他建議支撐起獨立房屋,把它們疊起來成為一個三角形的結構。
日本工程師 Tetsuya Hanmura 提出農業機械化,其集中、集體化的概念適用於線形城市。某些活動不能納入城市,如農業、採礦業、林業或度假區,這些活動將設在城外。
過渡
線形城市
過渡是建立新城市的關鍵。完全消除一城鎮往往涉及很多人士,引起極大的徵用成本。同時,在缺乏就業、沒有公共設施、城市沒有相當數量的居民之前,期望人們遷入是不切實際的。而建造宿舍城鎮,則可能是永遠沒法提供的;即使是漸進式的,又有就業機會和各類服務,這只會造成通向各大城市的交通擁擠,對居民造成時間上的延誤。雖然城市規劃實驗和烏托邦式的項目幫助我們改善城市設計,由於以往技術尚未達到水平,故此Arturo Soria Y Mata的線形城市夢想在1882年並沒有實現。
因此,所有的烏托邦研究與一個城市的規劃設計需要補充新的標準,它不是通過修改其現有的結構,而是要根據現有的技術與對其居民舒適與否作出規劃。過渡必須採取漸進的方式,如果該項目沒有完成,所引起的後果是輕微的,或者是根本不會引起任何的後果。新的城鎮必須能吸納舊城的擴張而跟它融為一體。
線形城市將興建在原有城市的實際限制下,當市中心的建築物因陳舊而被取代或棄置,線形城市便有可能向市中心區擴展,我們只是保留有價值的建築物。在初階段,車輛將行駛在計畫將來用作公共運輸系統的地下隧道中。
線形城市占用的空間非常小,它將沿全國各地最為人感興趣的地方而興建……往往在國家高速公路沿線上。儘量利用國家高速公路沿線-在其最有吸引力的地區-將使城鎮建造出優美的景觀,同時促進過渡。把城鎮建在國家高速公路沿線將有助降低成本和減少徵用的延誤。同時,選擇最有吸引力的地區,則更多人會有意遷入。但是,如果國家高速公路不能提供預期的素質,線形城市便要迅速地連線到主要高速公路。
運行於建築物之下的高速公路令線形城市和舊城之間的往來很便捷,這種設計會有助線形城市的演進,因為線形城市便捷的連線舊城中的商業區,同時提供其居民郊區的居住環境。
為消除噪音污染,高速公路連線線形城市與舊城的兩端要隱藏在地下。為了避免雙重的建築成本,建築公路隱蔽的路段時,可使用在支撐地表建築物的挖掘工程中已經做好了的挖掘工作。
這裡有幾種公共運輸選擇。最初階段,公共汽車將接載乘客到舊城。當線形城市單元模組的數量足以支持捷運運作時,捷運將運行在第一層地下隧道中。當線形城市擴大,社區和高速列車將運行在地下第二、第三層的地下隧道中。鄰近現有的公共運輸系統可提早把新舊城聯繫起來。
結果,平均每戶必須擁有兩輛汽車的現象會首先消失,接著便是人們不願再擁有汽車。偶爾租用車輛去公共運輸不能到達的目的地將比擁有汽輛更為簡便。線上形城市的兩端及邊際處,可找到租車公司。電動汽車將確保商品運輸到全國各地。
過渡進程得緊密地分析,為求每個新城市選擇最恰當的方法進行。

結論

我堅信線形城市為我們社會必須正視的問題帶來巧妙而實際的解決方法。漸漸地,我們的城市將被更適合於當前和未來人性需要的城市取代。 某些國家現在必須建立新的住房以應需要。為80億人口提供獨立房屋式的住宅是地球不能承擔的。
如果我們不想把不可逆轉的劣況留給下一代,而是給他們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一個如線形城市的項目,必須儘快啟動起來。 凡事總得踏出第一步,我們絕不能忘記,百億人將居住在受生態規律嚴格限制的地球上。
剩下來的就是採取行動了。
本文纂寫線形城市的概念設計者為加拿大建築師Gilles Gauthier。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