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學派

哥本哈根學派

哥本哈根學派是由玻爾海森堡於1927年在哥本哈根所創立的學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哥本哈根學派
  • 時間:20世紀20年代初期
  • 創始人玻爾
  • 主要成員:玻恩、海森堡、泡利以及狄拉克等
簡介,研究內容,哥本哈根詮釋,概論,波函式的意義,波函式坍縮,參閱,

簡介

哥本哈根學派是由玻爾與海森堡於1927年在哥本哈根所創立的學派。

研究內容

其中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是這個學派的主要成員。哥本哈根學派對量子力學的創立和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並且它對量子力學的解釋被稱為量子力學的“正統解釋”。玻爾本人不僅對早期量子論的發展起過重大作用,而且他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對量子力學的創建起了推動和指導作用,他提出的著名的“互補原理”是哥本哈根學派的重要支柱。玻爾領導的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所成了量子理論研究中心,由此該學派成為當時世界上力量最雄厚的物理學派。

哥本哈根詮釋

哥本哈根詮釋(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是量子力學的一種詮釋。根據哥本哈根詮釋,在量子力學裡,量子系統的量子態,可以用波函式來描述,這是量子力學的一個關鍵特色,波函式是個數學函式,專門用來計算粒子在某位置或處於某種運動狀態的機率,測量的動作造成了波函式坍縮,原本的量子態機率地坍縮成一個測量所允許的量子態。
二十世紀早期,從一些關於小尺寸微觀物理的實驗裡,物理學家發現了很多新穎的量子現象。對於這些實驗結果,經典物理完全無法解釋。替而代之,物理學家提出了一些嶄新的理論。而這些理論能夠非常精確地解釋新發現的量子現象。但是,內嵌於這些經驗理論的,是一種關於小尺度真實世界的新模型。它們所給予的預測,常使物理學家覺得相當地反直覺。甚至它們的發現者都感受到極其驚訝。哥本哈根詮釋嘗試著,在實驗證據的範圍內,給予實驗結果和相關理論表述一個合理的解釋。
哥本哈根詮釋主要是由尼爾斯·玻爾維爾納·海森堡於1927年在哥本哈根合作研究時共同提出的。此詮釋延伸了由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馬克斯·玻恩所提出的波函式的機率表述,之後發展為著名的不確定性原理。他們所提的詮釋嘗試要對一些量子力學所帶來的複雜問題提出回答,比如波粒二象性以及測量問題。此後,量子理論中的機率特性便不再是猜想,而是作為一條定律而存在了。量子論以及這條詮釋在整個自然科學以及哲學的發展和研究中都起著非常顯著的作用。
哥本哈根詮釋給予了量子系統的量子行為一個精簡又易懂的解釋。1997年,在一場量子力學研討會上,舉行了一個關於詮釋論題的意向調查,根據這調查的結果,超過半數的物理學家對哥本哈根詮釋感到滿意;第二多的是多世界詮釋。雖然當前的傾向顯示出其它的詮釋也具有相當的競爭力,在20世紀期間,大多數的物理學家都願意接受哥本哈根詮釋。

概論

由於哥本哈根詮釋是由幾位物理學家的觀點所構成的,哥本哈根詮釋並不是一句話就可以論定的。著名的以色列物理學家Asher Peres在一篇論文中,特別提到,有兩位物理學家,對於哥本哈根詮釋,給予了有如天壤之別的定義。
哥本哈根詮釋包含了幾個重要的觀點。
  1. 一個量子系統的量子態可以用波函式來完全地表述。波函式代表一個觀察者對於量子系統所知道的全部信息。
  2. 按照玻恩定則,量子系統的描述是機率性的。一個事件的機率是波函式的絕對值平方。(馬克斯·玻恩
  3. 不確定性原理闡明,在量子系統里,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動量無法同時被確定。(海森堡
  4. 物質具有波粒二象性;根據互補原理,一個實驗可以展示出物質的粒子行為,或波動行為;但不能同時展示出兩種行為。(尼爾斯·玻爾)
  5. 測量儀器是經典儀器,只能測量經典性質,像位置,動量等等。
  6. 對應原理:大尺度巨觀系統的量子物理行為應該近似於經典行為。(尼爾斯·玻爾海森堡)

波函式的意義

哥本哈根詮釋不認為波函式除了抽象的概念以外有任何真實的存在。至少,對於波函式是否是一個獨立,可區別的實體的整體或一部分,哥本哈根詮釋都不做任何表態。
有些物理學家主張,哥本哈根詮釋的客觀版本允許真實的波函式。但是,這觀點是否與實證主義相符合,是否與玻爾的論點相符合,還是個問號。尼爾斯·玻爾強調,科學只注重實驗結果的預測,任何其它額外的命題都是不科學的,屬於玄學範圍。玻爾深深地受到實證主義影響。換個方面,玻爾和海森堡兩個人的見解也不完全相同。有些時候,他們的觀點有相當大的分歧。特別地,海森堡非常傾向實在論
即使波函式不被視為真實的,也仍舊可以找到至少兩派意見不同的物理學家,主觀派認為波函式只是一個計算實驗機率的數學工具,沒有別的意義。不可知派則認為波函式是不可知的,對於波函式不表示任何態度。
Carl Friedrich von Weizsäcker是不可知派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在參與一個劍橋大學的學術報告會時,他否認哥本哈根詮釋主張不能被觀察到的事物絕對不存在。他提出哥本哈根詮釋所信奉的原理是:能被觀察到的事物當然存在,而不能被觀察到的,仍舊可以自由地做適當的假設,利用這自由來避開佯謬

波函式坍縮

每一種版本的哥本哈根詮釋,都會包括一個正式版本的波函式坍縮在內。借著這坍縮,未測量到的本徵值會被刪除。坍縮後的波函式是對應於測量到的本徵值的本徵態。(換句話說,哥本哈根詮釋從來不曾否定坍縮這概念。甚至在量子力學早期,也沒有像多世界詮釋的擁護者一樣地否定坍縮。)波函式牽涉到一個事件會走向各種可能的結果的機率。可是當其中一種結果變為事實,其它的結果就不可能存在於真實世界。
設定一個電子,通過一個雙縫實驗儀器,那么,這電子抵達於偵測屏障的地點,這位置是機率性的,跟電子的量子態有關。可是,一當電子抵達了偵測屏障的某一點,電子不可能再跑到別的點,抵達別的點的機率是零。多世界詮釋認為電子會抵達任何它可能抵達的地點。每一種可能都發生於一個分離的宇宙。

參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