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族醫藥學

我國的哈薩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境內,新疆北部地大物博,有阿爾泰天山山脈,有富饒的伊犁河額爾齊斯河流域,有天池喀納斯等自然湖泊,美麗廣闊的草原和原始森林,有數不清的地熱溫泉資源。特定的地理氣候等自然因素造就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藥用的動植物、礦物資源非常豐富,哈醫常用的藥物就有500種之多,有些藥物有廣泛開發利用的經濟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哈薩克族醫藥學
  • 外文名:Kazakh medicine
  • 分類:植物藥、動物藥
  • 品種:500多種
藥物資源,醫學理論,診病方法,洗浴療法,飲食療法,疾病預防,

藥物資源

動物藥:鹿角鹿茸獾油螞蟻斑蝥蠍子蜘蛛牛黃等,其他還有珍貴的動物藥,如野驢羚羊角雪雞等等,已屬於國家級保護動物,受到嚴格的保護和限制,藥用的可能性很小。
礦物藥資源也非常豐富:如石膏雲母磁石、自然等。
有些藥物已遠銷區內外和國內外,象鹿茸、蟲草、大芸、鎖陽、阿力紅、阿魏、柴胡等。
哈醫藥物資源正在得到初步開發和套用。開發套用和初步進行加工使用的有:麻黃、一枝蒿、側柏葉、岩白菜、青蘭、蕁麻草、甘草等藥材。而大部分藥物資源尚有待於進一步的開發和利用。

醫學理論

陰陽學說是哈薩克醫藥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認為宇宙萬物都是有陰陽二重性的,都是在陰陽的作用下發生,發展和消亡。構成世界的六大原素,也有其陰陽屬性。在長期的生活、生產和醫療實踐中,運用陰陽學說,解釋和說明人體和宇宙萬物的關係,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解剖、病理變化、病因病機、藥物性味,指導臨床診斷和治療。陰陽是自然界中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和現象對立雙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兩個相互對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內部存在的相互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一般講,熱性的、無形的、明亮的、平坦的、乾燥的、生長旺盛的等屬陽性,寒涼的、晦暗的、潮濕的、衰弱死亡的等屬於陰性。
陰陽學說貫穿哈醫藥理論的各個方面,用來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藥物的屬性,飲食的屬性,並指導臨床診斷和治療。它用陰陽學說闡明人體時,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而組成它的組織結構是有機聯繫的,又是相互對立的陰陽二部分,如哈醫認為外在十二器官(毛孔、皮膚、耳、舌、眼、鼻、手、足、腹部、關節、頸部、外生殖器)為陽,而內在的十二臟器(肺、腦、心、腺體(淋巴)、骨、肝(脾)、胃(十二指腸)、口腔、腎、肉(筋、脂肪、網路)、腸(大小腸等)、內生殖器)為陰,人體每個臟器器官都有其陰陽屬性,陽性器官也有陽中之陰,陰性臟器也有陰中之陽。
在治療中,據以上事物及人體組織器官的陰陽歸類,藥物的來源、屬性也分陰陽,進行對症下藥,如長於乾旱地的藥物為陽,長於潮濕地的藥物屬陰;黃花的屬陽,藍花的屬陰;紅花的屬陽,暗花的為陰;四季長青的為陽,春長冬縮的為陰等。

診病方法

在長期的臨床實踐過程中,哈薩克醫藥逐步積累了一些獨特的診斷經驗:
哈醫診斷主要包括望、嗅、聽和問、觸、切。醫者通過望診,全面的觀察病人的形、態、神、色等;憑嗅覺器官嗅病人身上的異常氣味:憑聽覺聽異常聲音;用切按脈搏和病變部位;仔細詢問病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發展情況,現在的症狀和與疾病有關的病史。哈醫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局部的病變可以影響整體,整體的變化也可從一個局部表現出來,內在十二臟器的病變又可通過外在十二器官的各個方面反映出來。仔細的運用兩診方法,掌握病情變化,綜合辨證,才能正確的診斷和鑑別診斷,進行有效的治療。兩種診斷方法包括以下24個內容:
望衣著穿戴;望姿態;望面容;望形體;望神態;望眼神;望口唇;望咽喉;望舌質;望舌苔;聽聲音;觸毛孔;望問汗;望嗅鼻腔外形;望嗅雙耳;望觸關節;望觸淋巴結、腺體;問觸疼痛的性質;望嗅大便;望嗅小便;望嗅痰色;望嗅嘔吐物;望觸骨與指甲;切脈。
古代民間哈醫的主要診斷方法是切脈,哈醫切脈的部位除左右手以外,還要切雙側太陽穴、頸部、左右股間處和踝部,綜合進行判斷分辨,並把脈象分為30種,同時出現的幾種脈象稱霍斯巴克塔吾勒克。
但現代哈醫以聽、望、嗅為主要的診斷根據,特別在望診中重視舌質、舌苔的變化,來確定疾病的寒熱屬性。通過以上診斷方法,把病證分成以下12種:外傷、里證表證熱證寒證痰證中風瘡瘍陽證陰證實熱虛寒

洗浴療法

藥浴、蒸薰洗治療法是千百年以來哈薩克民間非常普及和流行的治療方法,這種治療方法對少數民族地區常見的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高血壓、心血管和部分皮膚病有顯著的療效。它通過藥物從皮膚的吸收、溫度、水壓等理化因素的作用來治療疾病,並根據病人病情、體質狀態、承受能力辨證使用以下幾種治療方法。
皮浴:將選好的動物,快速屠宰剝皮,乘皮還熱,把病人包裹起來,促其發汗,如汗出不暢,可根據病情用側帕葉、麻黃枝、青蒿、丁香等藥煎汁乘熱倒入皮中(不造成燙傷為宜)促其發汗祛風治療各種風寒之疾。
動物皮的選用和發汗時間的長短,要根據病人的性別、體質、病情來定。男性病人可用羊皮、馬皮,女性病人,用山羊皮、斑馬皮、公鹿皮。
哈布塔勒哥:把白樺樹葉和白鮮皮裝在一個大袋子中壓緊,上澆熱水,然後放在陽光下使其發熱腐爛,待袋內溫度上升到45℃時,打開袋口,在內容物中間掏一個洞,把病人身體包裹在裡面,主治陽痿、風濕病、月經過多等。
哈克達勒哥:在地上挖一個可容一人的地坑,用繡花柳、五種家畜的骨頭焚燒,待燒成炭時,外邊搭上小帳蓬,地坑上支上木製的網狀架子,把病人放在網狀架上蓋上被使其發汗,並在地坑的火炭上,不斷噴水形成熱霧。炭滅以後,再讓病人躺在地坑中。如果患者大量出汗,要給飲料,防止虛脫。治療後,要防風寒,加強營養,這種方法主要治療風濕和類風濕性疾病。
藥浴:根據哈醫的辨證方法,對疾病的性質、病情進行分析,然後選用藥物,煎出藥汁,使病人在藥液中浸泡45~50分鐘。藥浴可辨證施藥,針對性強,對治療風濕、類風濕性疾病,坐骨神經痛、高血壓、高粘血症和各種皮膚病有較好的療效。療程分為7、14、21天。藥浴時不能飲涼水,最好飲馬奶,可提高療效。
哈醫尚有多種藥浴、蒸薰洗療法,如:新疆多有天然溫泉,水溫在50℃左右,地熱也較多,其他有砂療、蒸氣療、鹽浴、泥療等。

飲食療法

食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源泉,自古就有藥食同源之說,哈醫常用的有藥用價值的食物有以下幾種。
奶和奶製品:
奶有牛奶、馬奶、駱駝奶、山羊奶、綿羊奶之分。駝奶性微熱,其他奶性平。奶有滋補、安神、養陰、解毒作用,可用於百病之後恢復期的身體虛弱,除硫酸銅以外的其他毒物造成的中毒。
駝奶加入適量馬錢子發酵後飲用,可以強陽壯體,並對食道炎、手術後恢復及減少化療副作用,大有裨益。
優酪乳營養價值極高,具有鎮靜安神之功,可治失眠多夢,並可稀釋血液,改善血液循環,降低血壓和血粘度。發酵的馬奶子(和木孜),性平,長期飲用可補氣強身,延年益壽,可治貧血、肺癆、虛損。加入適量馬錢子、丁香則療效更佳。馬奶發酵後的沉澱物催吐,常用於食積和實證。
肉類:
主要以羊肉、馬肉為主。羊肉和馬肉性熱,是大補之品。羊肉可補中益氣,暖胃補脾,祛風寒,治療產後諸虛。馬肉可強身健體、活血通絡,治療寒濕痹證、痿證、高血壓、高粘血症。

疾病預防

哈醫在長期與疾病鬥爭的過程中,充分認識到預防疾病的重要性,提倡"未病先治,未病先防"的思想,並逐步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防病治病措施,如:隔離傳染病患者,焚燒或掩埋患者衣物、用具,並自傳染源地搬遷,3年內禁住;板藍根、一枝蒿煎汁防感冒;藜蘆煎汁洗衣滅虱;縫製生糜子袋放在各類癱瘓、久臥床不起的患者臀下,預防褥瘡等等。在《哈薩克醫藥志》中還有關於吾太波依達克發現牛痘接種預防天花的記載,較英國醫學家葉德瓦特.金尼爾早350年。
在哈醫的影響下,哈薩克民族自古以來一直保持著用側柏、木香、麻黃熏房,清潔空氣,或煎汁灑房或浴洗消毒滅菌:用野蒜搗汁飲預防各種傳染病;用蒜瓣串線掛脖頸、壓床頭防蟲防菌;飯前便後流水洗手,每日沖洗七竅及二陰等良好的防病保健習慣。患者居室前系紅布條以示防傳染等習慣也一直沿用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