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談歷史文化人物

品談歷史文化人物

《品談歷史文化人物》首先講述的是歷史上的循吏清官,在這一部分中,清廉自潔、愛國愛民是主題,渾身正氣、兩袖清風是人物的精神;這些歷史清廉人物既是公僕,又是父母官,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偉人。這些人物今天仍然值得為官者借鑑。第二部分主要是歷朝歷代吳中大地上的睿智賢士,如有慈善思想的范蠡、憂樂天下的范仲淹、明末志士張國維、抗清義士吳日生等。這些人物在蘇州百姓的口中如數家珍。第三部分的紅樓人物是經典小說中為人們所關注和喜愛的人物,他們也反映著時代的背景,人物更有著不同的個性。

基本介紹

  • 書名:品談歷史文化人物
  • 出版社蘇州大學出版社
  • 頁數:290頁
  • 開本:32
  • 品牌:蘇州大學出版社
  • 作者:施偉萍
  •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7203853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編輯推薦,文摘,後記,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品談歷史文化人物》由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施偉萍,女,1962年10月出生,漢族,江蘇省蘇州市人,副教授。現任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蘇州旅遊與財經分院科研處處長。主要研究傳統文化和紅樓夢人物,任蘇州市傳統文化研究會秘書長。長期從事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及科研工作,江蘇省首屆教改課題《傳統文化教學資源的開發研究》主持人,在《傳統文化研究》和《名作欣賞》等刊物發表論文二十多萬字,並有多篇教學論文獲得省級以上一、二、三等獎。現為蘇州市區學術帶頭人。

圖書目錄

序言
歷史清廉人物篇
擇善而從,寬猛相濟——仁愛之相鄭子產
忠厚剛毅,廉潔奉職——渤海太守龔遂
拒賄公廉,正義直諫——東漢太尉楊震
睿智斷案,九死一生——兩度為相狄仁傑
剛而有禮,寧死不屈——平原太守顏真卿
鐵面無私,清心直道——開封府尹包拯
剛正廉潔,孜孜愛民——蘇州知府況鐘
剛正不阿,清廉耿介——應天巡撫海瑞
智勇過人,清介絕俗——直隸巡撫于成龍
廉正自守,且勤且儉——兩江總督陶澍
吳中名賢人物篇
五湖渺渺煙波闊,誰是扁舟第一人——范蠡“三聚三散”的慈善思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憂樂天下范仲淹
山水田園,范成大的精神家園——《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唐寅與桃花塢的不解之緣
忠烈兩全,永垂青史——明末志士張國維
三軍曾亦殪天狼——抗清義士吳日生
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顧炎武詩中的愛國情懷
恪勤盡職話廉潔——明清吳中循吏及其戲劇演繹
紅樓藝術人物篇
畫梁春盡落香塵——秦可卿的風情與憂慮
獨臥青燈古佛旁——惜春的心冷與了悟
磨礪心志,沉浮宦海——賈雨村的仕進與蛻變
不喜正務好尋花——賈璉的風流與失落
貪圖享樂去世職——賈赦的慵懶與墮落
造釁開端實在寧——賈珍的恣意與世故
至清至潔,至情至性——《林黛玉進賈府》中的黛玉之美
性情中人,飲食人生——紅樓夢人物與飲食描寫掠影
後記

編輯推薦

品談歷史文化人物就是對人物和事件背後的人性進行品味和解讀,翻著散發著歷史沉香的古籍,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撲面而來,讓你在歲月積澱的河流里盡情徜徉,慢慢回味。吸收前人在修身處事、治國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經驗,養正氣,塑人格,不斷提高人文素養和精神境界,是現代人的必修課。
《品談歷史文化人物》中“歷史清廉人物篇”主要選擇歷史上的清官,即循吏。“吳中名賢人物篇”主要選擇吳中大地上的歷史名賢。“紅樓藝術人物篇”主要是研讀《紅樓夢》過程中對人物的新探。作者施偉萍對人物的分析,去除了某些陳規俗套,頗有新意。

文摘

東漢的安帝是個荒淫無度的昏君,他放縱奸人橫行不法,為此楊震曾一次次上疏,希望能讓安帝採納。
永寧元年(公元120年),楊震任司徒。第二年,鄧太后去世,安帝與宦官合謀,消滅了鄧氏勢力,鄧騭自殺,內寵更加為所欲為。安帝的乳母王聖,因哺育安帝之勞便在宮中放肆行事。王聖的孫女伯榮可以出入宮廷,來來往往傳遞賄賂,做私通姦情之類的醜事。楊震忍不住了,就上疏安帝說:“我聽說為政要以做好事為根本,以治理壞事為當務之急。古代唐虞拜賢德能治的人為官,四面八方的罪犯都被流放處理,天下人心悅誠服,大家和睦相處,生活寧靜。而現在人的行為沒有按照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這九德來執行,卑鄙小人充斥朝廷。阿母王聖出身卑微,能讓她有機會侍奉聖上,已經是她的福分。雖然她有哺乳聖上之勞,但她前前後後所受到的恩賞已足以報她的勞苦了,誰知她貪得無厭,不知紀綱,反而擾亂天下,損辱清明之朝……從前鄭莊公順從母親姜氏的慾念,放縱弟弟大叔段的行為,不肯聽從臣下‘早為之所’的勸誡,幾乎到了危亡國家的地步,然後鄭莊公再討伐,殺了弟弟,這是一種失教。古語說:‘唯女子小人難養也。’婦人不得參與政事,應趕快讓阿母王聖出宮,不能再讓伯榮出入宮廷。這樣才能讓皇恩、德操並舉,上下都會認為是美事的。”
這一番懇切之辭上奏安帝後,沒想到安帝卻以之給阿母王聖等內寵看,這些人都對楊震更加嫉恨。伯榮的驕奢淫逸絲毫沒有收斂,反而又與已故的朝陽侯劉護的堂兄劉環私通,劉環後來娶她為妻,因此而官至侍中,襲劉護的爵位。楊震對之深惡痛絕,再次上疏皇帝:“我曾聽說高祖與群臣相約,不是功臣不能受封,所以過去的制度是父親死了,兒子繼位,兄長死了,弟弟繼承。這也是為了防止別人篡位。而現在我看見詔書封死了的朝陽侯劉護的堂兄劉環,可劉護的親弟弟劉威還健在呀!現劉環無功無德,只因為娶了王聖的孫女就受封,這不合舊制,不合經義。皇上要三思而行,順從民心。”安帝仍是置之不理。
當時安帝又下詔書派遣使者專門興師動眾地為阿母王聖興建府邸,中常侍樊豐及侍中周廣、謝惲等人乘機煽動,傾搖朝廷。楊震任太尉,第三次向安帝上書:“我聽說古代耕種九年後就有三年的儲糧,所以堯帝時遭洪水之災,百姓照樣有食物,沒有面黃肌瘦的情況。我考慮,目前災害嚴重,百姓又無儲備,不能吃飽肚子,加上羌人來搶掠,東西北又常受地震困擾,戰爭至今未停息,兵士的軍糧也不充足,國庫沒有儲備,國家處在動亂之中,皇上卻又下詔為阿母王聖在津城門(今洛陽南西頭門)大興土木,建造宅第,雕飾修繕,讓能工巧匠窮盡技巧,攻山採石。聽說還要建造許多大型建築,花費巨資。財盡百姓就要怨恨,力盡百姓就要反叛了……周廣、謝惲依靠奸佞之人,與樊豐、王永等人作威作福,干擾地方,指揮大臣。他們招來了一批海內貪婪之人,混淆黑白,不分清濁,天下譁然,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漢安帝不僅聽不進楊震的諫言,反而更不把楊震放在眼裡了。
樊豐、謝惲等見楊震連連上書,安帝都不理睬,更加無所顧忌,於是斗膽製作假的詔書,調撥人員、錢財、工匠等,各自都建造家舍、園池、廬觀,鋪張浪費,百姓深受其害。
楊震無法等閒視之,抱著一絲幻想,第四次上疏:“京師現在也常常發生地震,這是那些奸臣、宦官持權弄事的結果。現在冬無臘雪,春無潤雨,大家都很著急。可有人仍在變本加厲地大興土木。已有旱災徵兆,我極力懇求皇上發揚振興國家的美德,廢掉那些驕奢淫逸的官吏,重振旗鼓。”
楊震前前後後所說的這些,言辭懇切,發自肺腑,安帝都不贊成,反而在心中憤憤不平。樊豐等人視楊震為眼中釘、肉中刺,可因為楊震是位名士,不敢加害,但他們並未罷休,正等待機會找楊震的不是。
正巧河問郡(今河北獻縣等地)有一男子趙勝上書皇帝,對安帝的得失進行了評議。安帝讀到這樣一個奏本,覺得字字刺耳,句句憂心,大為惱怒。於是下令把趙勝逮捕人獄,判定罪名是犯上作亂,是個不道之人,要問斬。楊震聽到此事,心急如焚,他對安帝已不抱希望,可趙勝所說的句句實言,全是一片忠心,為國為民,沒想到反遭殺身之禍。楊震再三考慮,決計冒死擔保趙勝,第五次上諫安帝。家人很不放心,前面四次勸諫,安帝從未予以採納,現在擔保的又是皇帝親自發落的犯人,家人勸他不要冒風險。楊震覺得既然自己身居高位,就應該為朝廷、為百姓著想,所以不管別人怎么勸說,他仍然堅持要去上疏,希望安帝能幡然悔悟。
楊震十分鄭重其事地書寫奏本,他說:“我聽說堯舜之世,朝廷準備了提意見的大鼓和棒槌,放在宮門口,讓別人暢所欲言。即使有小人發泄怨氣,甚至口出罵語,也不過分計較,自己反而更加提倡德行,所以能博採眾人之言,體諒下情。《國語·邵公諫弭謗》講述周厲王暴虐無道,國人批評他,他就殺戮,最後大家都不敢說話了,只是在路上用眼睛示意對朝政的不滿。當時邵穆公極力勸說厲王,千萬不要止謗,提出:‘防民之口,比堵流水泛濫還厲害。’這是因為水流堵塞就會向兩邊決口,那受災人就會很多。對待天下人更是如此,要治理好國家,就要啟發、誘導百姓把話說出來,否則就是違背事理的。老百姓的口就像大地上的山水,財物都是從這一山一水之中長出來的,百姓口中講出哪些是好,哪些是不好,吸收採納就可把國家治理得更加昌盛了。怎么可以用堵的辦法、殺的辦法呢?厲王沒有聽從邵穆公的勸說,三年不到就被流放出去,真是自食惡果。”
楊震越寫越激動:“現在趙勝所做的只不過是提出言辭激烈的意見,皇上就定罪要殺頭,這與殺人犯法是有區別的,請求皇上開恩,保全趙勝的性命,同時應該誘導人們暢所欲言,這樣國家才能興旺,百姓才能安定。”安帝本來就對楊震很惱火,此番話語更是火上澆油,根本聽不進,也不作任何反省。
趙勝還是被殺害了,而且還被曝屍市上,令人觸目驚心。楊震用心良苦,想挽救昏庸不堪的帝王,可安帝聽信讒言,終於沒能接受他的勸誡,仍是一意孤行。P28-31

後記

品談歷史文化人物就是對人物和事件背後的人性進行品味和解讀,“多少風流人物,總被雨打風吹去”。在橙色燈光下,臥在柔軟的沙發上,一杯香茗飄出裊裊的淡淡清香,夜深人靜,在空蕩蕩的書房內,同一個個歷史文化人物對話,或許會遇見自己的知音,遇見夢寐以求的那個人,自己會融入到他的精神世界中,替他去感受,替他去經歷。在這時,細問自己,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只是作一個短暫的逗留,那我們來這世上到底最需要什麼?也只有這時,才能從心底知道,其實在這世上,每個人都需要有一顆溫暖、寧靜的心,要獲得這顆寶貴的心必須靜靜地讀書和思考!
翻著散發著歷史沉香的古籍,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撲面而來,讓你在歲月積澱的河流里盡情徜徉,慢慢回味。吸收前人在修身處事、治國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經驗,養正氣,塑人格,不斷提高人文素養和精神境界,是現代人的必修課。
“歷史清廉人物篇”主要選擇歷史上的清官,即循吏。《新唐書·循吏列傳》小序中說:“治者,君也,求所以治者,民也;推君之治而濟之民,吏也。故吏良,則法平政成;不良,則王道弛而敗矣。”這充分肯定了循吏在封建時代的作用。十位循吏是從浩浩史書中選出來的代表,他們生活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環境。或建功於開國之初,或出仕於兵荒馬亂之際,或立業於開明盛世,或受命於外患嚴重的時刻,或身處腐敗的朝政之中,可他們清正廉明,為百姓擁戴。
“吳中名賢人物篇”主要選擇吳中大地上的歷史名賢。蘇州歷來有崇敬先賢的優良傳統,建立在古典園林滄浪亭的五百名賢祠最能體現蘇州的這種文化傳統,它供奉著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有一定影響和地位,並與蘇州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594位歷史人物。他們中有土生土長的蘇州人,也有宦遊蘇州的外地人,有精忠報國的名臣大儒,也有博學多才的文人名士,他們是傳統文化中珍貴的文化資源,值得今人學習。
“紅樓藝術人物篇”主要是自己在研讀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程乙本《紅樓夢》過程中對人物的新探。《紅樓夢》是一部說不完道不盡的巨著,由於作者曹雪芹塑造的人物有著不同凡響的藝術魅力,吸引我們對大大小小的活靈活現、有血有肉的人物進行思考,所以不自覺地會對人物的性情、活動、命運等進行剖析,並獲得啟迪。
在流行文化日益占據人們主流價值觀的時代,我們更不能忘記傳統文化。獨處僻靜之地,在清茗的氤氳霧氣中傾聽那來自遠方卻又清晰的聲音,讓自己的心跟隨人物飛越時間,盡情徜徉在歲月的積澱中。傳統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無聲無息地流淌著,傳統文化用流行文化所無法企及的力量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用它內在的魅力給予人們享受與思考。讓我們靜下心來品讀這些人物……
教學之餘的品讀豐富了自己的人生,但是囿於學識,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感謝蘇州市傳統文化研究會的很多專家學者對我的悉心指導,特別感謝《傳統文化研究會》主編陸承曜老師,她不顧年事已高,欣然為我作序。感謝我的家人對我的默默支持,感謝學校營造的和諧讀書研討氛圍……
2012年5月

目錄

序言
歷史清廉人物篇
擇善而從,寬猛相濟
——仁愛之相鄭子產
忠厚剛毅,廉潔奉職
——渤海太守龔遂
拒賄公廉,正義直諫
——東漢太尉楊震
睿智斷案,九死一生
——兩度為相狄仁傑
剛而有禮,寧死不屈
——平原太守顏真卿
鐵面無私,清心直道
——開封府尹包拯
剛正廉潔,孜孜愛民
——蘇州知府況鐘
剛正不阿,清廉耿介
——應天巡撫海瑞
智勇過人,清介絕俗
——直隸巡撫于成龍
廉正自守,且勤且儉
——兩江總督陶澍
吳中名賢人物篇
五湖渺渺煙波闊,誰是扁舟第一人
——范蠡“三聚三散”的慈善思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憂樂天下范仲淹
山水田園,范成大的精神家園
——《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唐寅與桃花塢的不解之緣
忠烈兩全,永垂青史
——明末志士張國維
三軍曾亦殪天狼
——抗清義士吳日生
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
——顧炎武詩中的愛國情懷
恪勤盡職話廉潔
——明清吳中循吏及其戲劇演繹
紅樓藝術人物篇
畫梁春盡落香塵
——秦可卿的風情與憂慮
獨臥青燈古佛旁
——惜春的心冷與了悟
磨礪心志,沉浮宦海
——賈雨村的仕進與蛻變
不喜正務好尋花
——賈璉的風流與失落
貪圖享樂去世職
——賈赦的慵懶與墮落
造釁開端實在寧
——賈珍的恣意與世故
至清至潔,至情至性
——《林黛玉進賈府》中的黛玉之關
性情中人,飲食人生
——紅樓夢人物與飲食描寫掠影
後記

序言

序言本無一定的規範,那就開門見山,從讀了施偉萍老師的《品談歷史文化人物》的稿本談起。這裡所寫的一群人物,讓我別有感觸,因為“這一群”正是人們難遇而渴望了解與崇敬的人物,有歷史的、地方的,也有曹雪芹筆下的藝術形象。但這些人物並不是一涌而來到作者筆下的,而是由她平時一個一個捉摸、琢磨而來的。
在這一群人物中,作者首先講述的是歷史上的循吏清官,如擇善而從、寬猛相濟的仁愛之相鄭子產,剛而有禮、寧死不屈的平原太守顏真卿,剛正廉潔、孜孜愛民的蘇州知府況鐘,剛正不阿、清廉耿介的應天巡撫海瑞,廉正自守、且勤且儉的兩江總督陶澍等。在這一部分中,清廉自潔、愛國愛民是主題,渾身正氣、兩袖清風是人物的精神;這些歷史清廉人物既是公僕,又是父母官,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偉人。這些人物今天仍然值得為官者借鑑。
第二部分主要是歷朝歷代吳中大地上的睿智賢士,如有慈善思想的范蠡、憂樂天下的范仲淹、明末志士張國維、抗清義士吳日生等。這些人物在蘇州百姓的口中如數家珍。“范子何曾愛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對范蠡的贊詩。宋名相范仲淹的“憂樂天下”觀,始終是飄揚在吳中上空的一面大旗。范仲淹的詩詞雖不多,但是其《漁家傲》一詞:“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通過邊塞的淒清,反映了邊防將士的憂國之心,體現了憂樂觀的深意。范成大不僅是南宋著名詩人,而且是一個愛國者,他的《州橋》一詩:“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詠出了北方父老時刻盼望祖國復興的急切心情,又抒發了詩人自己盼望“六軍”到來的拳拳之情。他的田園詩更是清麗而雅俗共賞。唐寅是蘇州家喻戶曉的著名畫家、詩人,但是詩人自有詩人的放浪,他的十一首《花月詩》尤為灑脫而有魅力。同時,他又有一身傲骨,堅決不接受寧王朱宸濠的聘任,甚至裝瘋,令人敬佩。張國維、吳日生處在同一個歷史時期,清兵人關南下,屠殺擄掠,激起了全民的憤怒與反抗,“國破山河在”,個人的生死存亡、聲名榮譽算得了什麼?殺身成仁,捨生取義,大節不稍虧,這才是張國維、吳日生的最高境界。
以上品談的歷史人物,既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蘇州的驕傲。而第三部分的紅樓人物是經典小說中為人們所關注和喜愛的人物,他們也反映著時代的背景,人物更有著不同的個性。就以作者為文章定的題目來看:《至清至潔,至情至性——品(林黛玉進賈府)中黛玉之美》,抓住了林黛玉獨特的心態與情性;《畫梁春盡落香塵——秦可卿的風情與憂慮》,體現了秦可卿內在的個性;《獨臥青燈古佛旁——惜春的心冷和了悟》,確是惜春的形象與心理。這裡僅分析了紅樓人物中三位典型的悲劇女性人物,卻是有所針對,恰到好處。作者對於紅樓中處於正反之間的人物也能分析到位。例如,《磨礪心志浮宦海——賈雨村的仕進與蛻變》,賈雨村宦海浮沉,為了一己的升遷,不惜犧牲他人的幸福,這樣的定題,可謂一針見血;《不喜正務好尋花——賈璉的風流與失落》一篇同樣如此,抓住了賈璉的特點。作者對人物的分析,去除了某些陳規俗套,頗有新意。
施偉萍老師目前仍操勞在學校教學與行政工作的繁忙之中,但是她儘量騰出時間致力於傳統文化的研究。她為人正直,工作敬業,所以才有這種思想感情研究上述這些歷史文化人物,並加以品談,正是人如其文,文如其人,難能可貴!讀後令人掩卷深思……
《傳統文化研究》主編 陸承曜
2012年5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