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干擾致心理應激大鼠的咀嚼肌疼痛及其調控機制》是依託北京大學,由李健擔任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咬合干擾致心理應激大鼠的咀嚼肌疼痛及其調控機制
- 項目負責人:李健
- 依託單位:北京大學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在慢性咀嚼肌疼痛的發生中,心理應激和咬合干擾均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其機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採用交流箱(Communication Box)心理應激大鼠模型,通過曠場實驗行為學測試篩選真正出現明顯心理應激行為表現的大鼠,在單個後牙上分別給予干擾咬合和不影響正常咬合的金屬全冠修復。再通過曠場實驗驗證心理應激水平的差異,通過咀嚼肌痛覺反應閾值測試分析疼痛敏感的變化。使用RT-PCR技術研究咬肌、顳肌和三叉神經節中P物質和降鈣素基因相關肽表達的差異,測定血清中游離色氨酸與支鏈胺基酸量的比值,通過免疫組織化學ABC法觀察5羥色胺及其2A受體在丘腦前核的表達,探討存在疼痛反應、心理應激水平差異的外周、初級中樞和高位中樞的調控機制。在去除咬合干擾和心理應激並給予心理安撫後,觀察咀嚼肌、外周和中樞神經介質的恢復狀況,探討咬合干擾和心理應激引起咀嚼肌功能紊亂的機理,為口頜面疼痛的臨床治療提供理論基礎和依據。
結題摘要
咬合干擾和心理應激可以分別導致咀嚼肌功能紊亂,產生慢性疼痛。基於臨床工作和課題組的前期研究基礎,本課題的研究假設是當兩種損害因素同時存在時,可能導致更加嚴重的功能紊亂。但是由於人類活體研究存在技術和倫理上的限制,無法進一步研究兩種損害因素並存時對人體咀嚼肌功能的影響以及其中的神經生物學機制。本研究採用交流箱心理應激大鼠模型,通過曠場實驗和高架十字迷宮行為學測試以及測定血清中皮質醇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含量,篩選真正出現明顯心理應激的大鼠,在上頜單個後牙上分別給予干擾咬合的金屬全冠和不影響正常咬合的金屬帶環修復。再通過曠場實驗和高架十字迷宮行為學測試結果比較心理應激大鼠和無心理應激大鼠分別接受咬合干擾和假性咬合干擾後的行為表現差異,通過咀嚼肌痛覺反應閾值測試分析疼痛敏感的變化。曠場實驗測試結果提示心理應激組大鼠接受咬合干擾後自發探究行為減少、興奮性下降,且隨時間的延長焦慮行為更加顯著;當心理應激與咬合干擾兩種因素同時作用時較兩種因素單獨作用時產生的不良影響更加明顯。高架十字迷宮測試結果提示心理應激及咬合干擾兩個因素分別或同時作用都會導致大鼠出現焦慮反應行為。通過免疫組織化學二步法觀察5羥色胺及其2A受體在皮層和海馬CA1和DG區的表達,結果發現實驗大鼠同時或分別接受心理應激與咬合干擾後,其海馬CA1區、DG區及大腦內側前額葉皮質區中的5-HT及5-HT2AR表達量均有升高,且同時接受心理應激和咬合干擾的大鼠其表達量高於單獨接受心理應激或咬合干擾的大鼠。結果提示心理應激大鼠接受咬合干擾後咀嚼肌疼痛敏感及焦慮情緒的發生與海馬CA1區、DG區及大腦內側前額葉皮質區中的5-HT及5-HT2AR的表達相關。採用實時螢光定量聚合酶鏈鎖反應技術研究咬肌、顳肌和三叉神經節中P物質、降鈣素基因相關肽、谷氨酸受體和5羥色胺1A受體表達mRNA的差異,已經取得的研究結果提示四種神經遞質在不同組織中的表達存在差異性,在三叉神經節中均有表達,其中P物質、降鈣素相關基因肽的表達均較高;在咬肌、顳肌中,降鈣素相關基因肽表達較高,5羥色胺1A受體表達量較少。基於已經取得的研究結果,我們認為慢性心理應激大鼠接受咬合干擾後會加重咀嚼肌的痛覺敏感和焦慮狀態,咬合干擾通過影響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素軸的功能產生作用,並可能進一步影響前額葉皮質區和海馬的神經元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