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干擾致慢性咀嚼肌疼痛的外周神經機制》是依託北京大學,由曹燁擔任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咬合干擾致慢性咀嚼肌疼痛的外周神經機制
- 項目負責人:曹燁
- 依託單位:北京大學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咀嚼肌疼痛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最常見的類型之一。隨著口腔醫學的發展,各種口腔治療(咬合重建、冠橋修復、正畸、牙體充填)所致咬合變化相關的咀嚼肌疼痛發病增加。然而由於機制不清,面對患者承受的巨大痛苦,臨床醫生卻束手無策。近年來,基於軀體疼痛的研究發現P2X3, TRPV1,ASIC3是參與肌肉疼痛的重要受體,受到學者們的廣泛重視,然而這些受體在頜面部傷害性刺激傳遞中的作用尚未闡明。本研究在近臨床的動物模型上,運用行為學和分子生物學手段,從組織水平上研究三叉神經節P2X3, TRPV1, ASIC3受體在慢性咀嚼肌疼痛中的表達和變化;從動物行為水平上分析受體拮抗劑對咀嚼肌機械痛敏的作用。對闡明慢性咀嚼肌疼痛相關機制具有重要意義,為探索臨床治療方法提供理論基礎和依據。
結題摘要
本課題組以往研究已經證實咬合干擾致大鼠咀嚼肌疼痛存在中樞機制,涉及中樞神經元敏化、膠質細胞活化以及相關激酶家族的激活。本研究主要在這一接近臨床的咬合干擾致咀嚼肌疼痛動物模型上,運用行為學和分子生物學手段,研究外周咀嚼肌代謝產物的變化、探索三叉神經節中相關受體的表達和變化;從動物行為水平上分析受體拮抗劑對咀嚼肌機械痛敏的作用。深入討論了咬合干擾致咀嚼肌疼痛的外周機制。本研究的主要結果:(1)咬合干擾可以導致大鼠咬肌相關能量代謝物質變化,包括肌酸,磷酸肌酸,ATP及其代謝平衡相關產物AMP、IMP;(2)免疫螢光染色結果顯示大鼠咬合干擾致咀嚼肌疼痛模型咬合干擾後三叉神經節P2X4、 TRPV1、ASIC3受體表達皆上調;(3)實時定量PCR結果同時亦證明咬合干擾後3d、7d三叉神經節P2X4-mRNA, TRPV1-mRNA, ASIC3-mRNA表達上調,與相應受體蛋白水平表達一致;其中P2X4-mRNA上調最為顯著;(4)大鼠三叉神經節中肌肉傳入神經元可表達P2X4、TRPV1、ASIC3受體,且咬合干擾後肌肉傳入神經元受體表達上調(表現為表達受體神經元百分比增多);(5)咬肌內注射三種受體抑制劑(P2X4受體拮抗劑TNP-ATP,TRPV1受體拮抗劑AMG-9810,ASIC3受體拮抗劑APETx2),TNP-ATP、AMG-9810可以逆轉咬合干擾引起的咀嚼肌機械痛敏,APETx2雖不能逆轉機械痛敏但是與其他抑制劑存在協同作用。我們的主要結論是:(1)咬合干擾引起大鼠咀嚼肌機械痛敏的外周機制涉及咀嚼肌異常運動狀態引起的代謝產物的變化,這是咬合干擾後咀嚼肌機械痛敏早期產生的物質基礎,與我課題組前期推斷結果一致;(2)咬合干擾後外周咀嚼肌能量相關物質ATP受體P2X4在三叉神經節中表達上調,且咀嚼肌注射P2X4拮抗劑可以逆轉咀嚼肌機械痛敏,說明外周ATP變化及其受體P2X4是參與咬合干擾致咀嚼肌疼痛外周機制的關鍵途徑之一;(3)咬合干擾後外周咀嚼肌代謝產物肌酸、磷酸肌酸所引起的H+濃度變化及相關受體TRPV1、ASIC3在三叉神經節中表達上調可能是參與咬合干擾致咀嚼肌疼痛外周機制的另一途徑,其中可能涉及受體之間的協同作用。本研究結果對闡明慢性咀嚼肌疼痛相關外周機制具有重要意義,為探索早期臨床治療方法提供理論基礎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