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大橋是鐵力市聯繫外界的重要通道。呼蘭河西大橋始建於1971年,1973年投入使用,當時橋寬為7.5米,腳踏車道雙向通車;1996年,該大橋進行擴建,修建了另一側,變為雙車道雙向通車,中央為1米餘寬的花池。 2009年6月29日,凌晨發生的哈伊公路鐵力市呼蘭河大橋壓塌事故已造成4人死亡、4人受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呼蘭河大橋
- 外文名:Hulan river bridge
- 地址位置:黑龍江省鐵力市
- 所屬城市:黑龍江省鐵力市
- 橋長:187.7米
- 橋寬:15米
- 始建年限:1971年
- 坍塌時間:2009年6月29日
簡介
呼蘭河西大橋橋長187.7米,橋寬15米,是6孔雙幅橋。由於橋齡較長;加之連日大雨,河水沖刷橋體加重,被重車壓塌。呼蘭河西大橋的使用壽命為30年,限重30噸。呼蘭河西大橋在2006年被定為危橋,2007年曾進行維修。
事故
原因
評論
一座大橋瞬間垮塌,人民驚魂未定。很難相信,一座現代化的橋樑如此脆弱,竟然是被超重掛車直接壓垮。有人認為事故是天災造成(當地連日大雨),也有人認為是人禍。不可否認,事故是由超重掛車引起,但如果將責任完全歸結於掛車恰恰掩蓋了事故中更深層次的人禍因素。將事故原因歸咎於超重掛車未免有些牽強,也有失公允。官方通報顯然難以服眾。事故中的人禍因素更值得我們反思。
現代化的橋樑竟經不住一輛超重車輛“考驗”,如此脆弱的橋樑不得不讓人懷疑工程施工過程中是否存在偷工減料問題,否則我們很難理解一座現代化的橋樑為何會如此的脆弱。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武漢長江大橋。大橋建成通車52年,遭受過多次船舶衝撞,歷經了無數次的洪水衝擊“考驗”,至今仍然固若泰山。可見此次事故原因並非一輛超重的掛車所能“成就”,更多的還是大橋質量的問題。
事故橋樑建於1973年,按照“橋齡”來看確實屬“年事已高”。然而,如果大橋維護得當、保護得當,此次事故還是可以避免的。相關職能部門是否按照《公路橋樑養護管理工作制度》,定時給橋樑維修我們不得而知。但如果相關部門能夠對大橋進行有效的檢測維護,在多雨天氣發布警示信息,此次事故應該是可以避免的。
俗話說,三分天災,七分人禍。在很多事故中,天災因素或許是最直接最具有危害性的。但人禍因素有時卻起著致命性的作用,往往天災後的人禍因素比天災本身更為可怕。天災難避免,人禍卻可以避免。
只要政府部門能夠多幾分細心,認真履行好職責依法行政,在公共管理過程中嚴格把好關。此類事件是可以避免,至少也是可以有所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