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呼中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呼中自然保護區一般指本詞條

黑龍江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呼中區境內,保護區南北長63公里,東西寬32公里,總面積167213公頃。東、南、北與呼中林業局施業區為鄰,西以大興安嶺山脈主脊為界與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毗連。主要保護對象為寒溫帶針葉林及珍稀動植物。該自然保護區是目前我國保存最為典型且完整的寒溫帶針葉林生態系統之一。是中國寒溫帶明亮針葉林生態系統國家保護樣本和物種基因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黑龍江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呼中區
  • 氣候:寒溫帶
  • 級別:國家級
  • 區域面積:167213公頃 
  • 類型:森林生態系統和野生動物類型 
  • 保護對象:寒溫帶針葉落葉林生態系統及野生動植物 
  • 管理單位:黑龍江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 批准時間:1986年 
  • 批准文號:國發[1988]30號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地貌,氣候,土壤,水文,區域面積,保護對象,動物,植物,開發現狀,

歷史沿革

林業部1958年在《大興安嶺林區開發總方案》予以規劃確定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位置圖保護區位置圖
1984年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
1988年國務院以國發[1988]30號檔案確定為第二批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1992年2月28日 原林業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北京召開“中國自然保護優先領域研討會一致認為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具有國際保護意義(A級)。在中國具有國際的40個自然保護區中列第五位。
1993年國家林業部以林計批字[1993]138號檔案,批准建立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管理處。

地理環境

位置

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地處大興安嶺主脈和伊勒呼里山所夾成的東北坡,地理坐標為東經122°42′14″—123°18′05″,北緯 51°17′42″—51°56′31″。
黑龍江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貌

保護區的地貌屬於中低山冰緣(或凍土)地貌。在地形地勢上保持著中生代以來的基本輪廓。構成本區山體的主要岩石為花崗岩、石英粗面岩、玄武岩、石英斑岩等。地勢總的趨勢是西高東低,山巒連綿,地勢起伏,海拔高度多在 800-- 1200 米 之間。

氣候

保護區屬於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季節溫差大,冬季漫長寒冷且大量積雪,夏季短暫溫暖面多雨,春秋兩季明顯,表現為春季溫度驟升、秋季溫度驟降。一年四季和晝夜溫差較大。保護區年平均氣溫為-4 ℃ 。極端最低氣溫達-47.4 ℃ ,極端最高氣溫為32.0 ℃ 。最冷月為1月份,平均氣溫為-35.8 ℃ ;最熱月為7月份,平均氣溫24.5 ℃ ,氣溫年較差達60 ℃ 以是保護區年平均降水量458.3 毫米 。保護區年相對濕度平均為71% 。年蒸發量平均為 911 毫米 。保護區冬季多為西風或西北風,夏季常為南風或東南風,春秋兩季為西北風和西南風。黑龍江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無霜期一般在80 -100 天之間,早霜多見於9月上旬,晚霜多見於5月下旬,植物生長期為 100 天左右。

土壤

區內土壤共分為四類,具體為:棕色針葉林土、草甸土、沼澤土和石質土。

水文

保護區內河流屬黑龍江水系,是呼瑪河的發源地。區內河網溪密布,呼瑪爾河、加占多拉瑪魯河、沙諾杭納霍馬魯河、山洛杭納霍馬魯河分別發源於保護區西北、西南,在中部,匯合成呼瑪河後,向東北流去注入黑龍江。本區的水量豐枯,水位高低變化 隨季節面異。一般以冬季水位最低,夏中時水位最高。由於森林植被及其凋落層阻礙了地表徑流和雨水的蒸發,使地下水凍結層上水資源和凍結層下水資源得以保留。

區域面積

保護區是中國最北部面積最大的森林和野生動物綜合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南北長約 63 公里 ,東西寬約 32 公里 ,總面積為 167213 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 54087 公頃 ,實驗區面積 67633 公頃 。緩衝區面積 45493 公頃 。
黑龍江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分黑龍江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分

保護對象

動物

保護區的野生動物依全國動物地理區劃屬古北界——東北亞界——東北區——大興安嶺亞區。據調查保護區內共有野生動物(脊椎動物) 50 科 178 種,其中鳥類 131 種,獸類 33 種,兩棲爬行和魚類 14 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黑嘴松雞、金雕、貂熊、原麝、紫貂等 6 種,二級保護動物有大天鵝、燕隼、花尾榛雞、棕熊、猞猁、馬鹿、駝鹿、水獺等 37 種。
昆蟲資源
經調查,昆蟲屬於鞘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共4目,24科,100多種昆蟲。其中天敵昆蟲24種,其於76種,其中有蛀乾害蟲39種(以天牛科害蟲為主占25種),有食葉害蟲33種(主要是鱗翅目害蟲),有球果害蟲4種。保護區主要樹種是興安落葉松和白樺,其次是樟子松、岳樺、山楊、柳樹、偃松等。這些不同的樹種上都有害蟲寄居,其種類和危害程度較大,害蟲寄居在林木的葉、枝幹、果實上並造成危害。
魚類資源
呼中自然保護區的氣候特點是冬季酷寒漫長,有七個月的時間為冰雪覆蓋。由於特殊的生態環境的影響,保護區內的魚類都是耐寒種類,種類不多,但數量較大。 有哲羅魚 Hucho taimen (pallas) 、細鱗魚 Brachymatax lenok cpallas 、楱花魚 Abbottina rivularis Basiteuskg 、銀鯽 Carasius auratus gibelis(Bloch 、真歲 Phorinus phorinus (linnaeus) 、黑龍江泥鰍 Misgurnus mohoity(Dybouski) 、江鱈 Lota lota chinnaeu C S 、鮎魚。
呼中保護區呼中保護區
爬行類資源
由於特殊的生態環境的影響,保護區內的爬行都是耐寒種類,種類不多,但數量較大。有黑龍江草蜴、蝮蛇等。
獸類資源
保護區內山巒起伏,高寒冷濕,河流縱橫,林海莽莽,獨特的生態環境,決定了本區獸類區系的基本特徵。保護區內共有獸類 6目14科33 種,其中古北界種類32種,廣布種1種。從種類分布上看,食肉目居優,總計13種,占獸類總數的40%;其次是齧齒目,共10種,占獸類總數的30%。其中列入國家保護的獸類有9種。屬一級保護的貂熊、紫貂;屬二類保護的有棕熊、猞猁、麝、馬鹿、駝鹿、雪兔、水獺等。
鳥類資源
保護區由於長期的保護和管理,原始的寒溫帶森林生態環境以及高寒濕潤的氣候特點,為鳥類的分布、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保護區有鳥類131 種,隸屬14 目29 科,按區系組成成份 ,典型的古北種111 種,廣布種19 種,東洋種1 種,分別占鳥類總數的85% ,14% 和1% ;按分類學,雀形目 69 種,占鳥類總數的53% ,非雀形目 62 種,占鳥類總數的47% ;按居留情況分,候鳥84 種,占鳥類總數的64% ,留鳥35 種,占鳥類總數的27% ,旅鳥12 種,占鳥類總數的 9%。

植物

保護區在植物地理區劃上,隸屬於泛北經植物區、歐亞森林植物亞區、大興安嶺地區。區內山巒疊翠,海拔高度較高,森林植被垂直分布明顯,森林植被保持著原始狀態,是中國北方寒溫帶明亮針葉林生態系統的代表。呼中自然保護區的植物種類繁多,在大興安嶺地區具有較高的代表性。據調查統計,保護區內共有植物種類248 種,分屬58 科156 屬,其中苔蘚植物13 種,蕨類植物7 種,裸子植物5 種,被子植物223 種。
偃松果偃松果
在野生植物資源中,經濟植物占植物種類總數的63% ,其中經濟用材樹種有落葉松、樟子松、白樺等;漿果植物有篤斯越桔等;油料植物有偃松、金蓮花等;密源植物有赤楊、懸鉤子等;纖維植物有小葉樟、大葉樟等;單寧植物有龍牙草、花楸、繡線菊、蕁麻、柳蘭、唐松草等;食用菌有草蘑、榛蘑、油蘑等。保護區內被列為國家級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有 5 種,其中二級保護植物有東北岩高蘭,三級保護植物有樟子松、鑽天柳、黃芪、草蓯蓉等。

開發現狀

黑龍江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開發“五區四站三條線”即森林遊覽區、休閒度假區、火燒跡地警示區、科考宣教區、野外探險區、中心站、加拉河管理站、白河管理站、科研站、大白山登頂專線、呼瑪河漂流專線、黑瞎子洞探險專線及黃花山、五指峰等景觀,自主修建了黃花山登山木棧道,森林遊覽環形步道,偃松觀光塔,空中樹屋,人工月牙湖等。保護區已成為觀鳥、垂釣、登山、科考、觀光、避暑、攝影的生態旅遊勝地,被譽為“人間仙境,世外桃園”。
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