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般指本詞條

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自然保護區地處大興安嶺西北坡原始森林腹地,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根河市境內,總面積為107348公頃。東以大興安嶺山脈主脊為界與黑龍江省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毗鄰,南與內蒙古甘河林業局接壤,西、北與金河林業局阿龍山林業局相連。保護區屬森林生態類型自然保護區,珍惜動植物眾多,在獸類和魚類保護中均具有重要意義。“汗馬”為鄂溫克語“源頭”之意,即激流河的源頭。

2015年6月9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國際協調理事會第27屆會議決定,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其毗鄰區被正式指定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2017年,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式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根河市 
  • 氣候寒溫帶大陸性氣候
  • 級別:國家級
  • 區域面積:107348公頃 
  • 類型: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 保護對象:寒溫帶明亮針葉林及棲息於保護區中的野生動植物
  • 管理單位: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 批准時間:1996年11月 
  • 批准文號:國函[1996]113號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質地貌,水文,氣候,區域範圍,保護目標,植物,動物,濕地,自然景觀,牛耳湖,老頭樹,大小孤山,其他景觀,保護措施,地理狀況,核心區,緩衝區,實驗區,管理站,生態價值,

歷史沿革

1954年初,國家就將大興安嶺具有原始森林植貌特色的牛耳河源頭——汗馬地區設定為“汗馬禁獵禁伐區”。
汗馬保護區位置圖汗馬保護區位置圖
1958年,林業部批准的“大興安嶺開發規劃總方案”中,將汗馬規劃為興安落葉松原始森林生態系統和鳥獸自然保護區。
1995年5月,被批准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
1996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6年10月,國家林業局將汗馬列為全國51個示範保護區之一。
2007年,加入了“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路組織”。汗馬保護區按照總體規劃先後完成了一、二期工程建設項目並通過國家驗收,已投入使用。保護區管理局設有黨政辦公室、保護管理科、科研監測科、生態科普宣教中心、公安派出所和4個管理站,有職工79人(不包括公安派出所)。
2015年,獲得首批“中國森林氧吧”稱號。
2015年6月9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國際協調理事會第27屆會議決定,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其毗鄰區日前被正式指定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至此,中國世界生物圈保護區數量增至33個。
2017年,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式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大興安嶺西坡北部,呼倫貝爾根河市境內,地理坐標為東經122°23′34″—122°52′46″,北緯51°20′02″—51°49′48″,東與黑龍江省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毗鄰,南與內蒙古甘河林業局接壤,西、北與金河林業局阿龍山林業局相連。
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質地貌

林密谷深的汗馬自然保護區靜立在大興安嶺山麓的主脊西側,平均海拔在1000――1300m之間,最高海拔1466米,最低海拔840米。保護區地質系海西早期斷裂活化運動中形成的內蒙古大興安嶺地槽褶系額爾古納槽背斜,其岩系組成以岩漿岩的侵入岩和噴出岩為主,主要岩石有花崗岩、石英粗面岩、玄武岩石英斑岩等。由於地形和植被的不同形成棕色針葉林土和沼澤土兩大類。其中棕色針葉林土包括棕色針葉林土、生草棕色針葉林土、表潛棕色針葉林土和粗骨棕色針葉林土四個亞類。沼澤土包括草甸沼澤土和泥炭沼澤土兩個亞類。另外,在河谷兩側的落葉松林下,有冰沼土分布。

水文

河流與保護區呈現著最密不可分,塔里亞河是汗馬自然保護區內最大的一條河流,它平均河寬20米,平均水深80厘米。它屬於額爾古納河水系,是額爾古納河的主要支流——激流河的主要發源地。神聖寬廣的塔里亞河用它寬廣的胸懷融匯了安庫拉河、西肯河、吉那米基馬河、森蓋河等11條支流河,為保護區默默的輸送著水源,並且對黑龍江的水源和黑龍江下游的生態平衡,發揮著重要作用。
牛耳湖牛耳湖

氣候

汗馬自然保護區屬寒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而漫長,積雪深厚,夏季溫涼短晢,濕潤多雨,春季乾燥風大,四季溫差和晝夜溫差大。全年平均氣溫-5.3℃,極端最高氣溫35.4℃,極端最低氣溫-49.6℃,年平均相對濕度71%,春季3、4、5月最乾,夏季7、8、9月份最潮濕,年降水量450mm左右,主要集中7、8、9月,約占全年總降水的70%,年日照時數2630.6小時,由於汗馬保護區位於中國內蒙古的最北部,並且海拔較高,與北極村漠河的嚴寒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保護區全年有10個月的時間有積雪,局部地區積雪常年不化。最大積雪深度達到50cm。無霜期只有80—100天。

區域範圍

保護區的總面積為107348公頃,核心區面積46510公頃,緩衝區面積37250公頃,實驗區面積23588公頃,區內森林覆被率高達88.4%。

保護目標

主要保護對象為寒溫帶明亮針葉林及棲息於保護區中的野生動植物。

植物

依據《內蒙古植被》對植物分布區的劃分,汗馬保護區植物區系屬於歐亞針葉林植物區、大興安嶺山地北部針葉林植物省、大興安嶺山地植物州。根據科學考察統計,汗馬自然保護區野生植物種類統計為620種,隸屬於110科296屬。高等植物88科222屬468種,其中包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或珍稀瀕危植物鑽天柳、岩高蘭、黃芪、草蓯蓉、大花芍蘭等,屬於自治區重點保護植物有9種。其中蕨類植物有10科14屬22種,苔蘚植物33科41屬74種,裸子植物2科4屬5種,雙子葉植物52科194屬412種,單子葉植物13科43屬107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鑽天柳(Choseniaarbutifolia)、烏蘇里狐尾藻(Myriophyllumussuriense)、浮葉慈姑(Sagittarianatans)3種;自治區級保護植物有偃松、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蒙古黃芪(Astragalusmongholicus)、東北岩高蘭、毛蒿豆(Oxycoccusmicrocarpus)、越橘(Vacciniumvitis-idaea)、篤斯越橘(Vacciniumuliginosum )、手掌參(Gymnadeniaconopsea)、芍藥(Paeonialactiflora)、興安翠雀花(Delphinium hsinganense)、毛茛葉烏頭(Aconitum ranunculoides)、興安升麻(Cimicifugadahurica)、細葉百合(Lilium pumilum )、草蓯蓉(Boschniakiarossica)、松下蘭(Monotropahypopitys)、大花杓蘭(Cypripedium macranthum )16種。
大型真菌有179種,隸屬於29科72屬,其中擔子菌類172種,子囊菌類7種,根據經濟用途可分為食用菌25科58屬128種,藥用菌20科50屬85種,毒菌11科17屬25種,菌根菌11科19屬60種,木材腐朽菌15科38屬50種。

動物

保護區陸棲脊椎動物有293種,其中鳥類16目44科204種,獸類6目16科51種,魚類6目9科28種,兩棲爬行類4目7科10種。在204種鳥類中,古北界鳥類占大多數,共有139種,占全區鳥類種數的68.1%;東洋界鳥類僅3種,約占全區鳥類種數的1.5%。還有62種是屬於核心分布區跨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界,或者未能確定界的歸屬的,暫列為廣布種,占全區鳥類種數的30.4%。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黑嘴松雞、紫貂、原麝、貂熊等4種,還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小天鵝、鳶、蒼鷹、紅隼、花尾榛雞、棕熊、猞猁、馬鹿、駝鹿、雪兔等22種動物。系統的說,保護區內有脊椎動物174種,包括鳥類106種、魚類26種、兩棲類6種、爬行類6種和獸類30種。
在保護區所見的204種鳥類中,夏候鳥有127種,占種數的62.3%;冬候鳥種類很少,只有9種,占4.4%;留鳥的種類亦較少,有34種,占16.6%;旅鳥28種,占種數的13.7%;雀形目鳥類最多,達92種,占全部鳥類種數的45.1%;隼形目、鴞形目鳥類次之,共25種。在保護區的51種獸類中,嚙齒類和食肉目種類最多,達16種,食蟲目次之,達11種。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5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原麝(Moschusmoschiferus)、紫貂(Marteszibellina)、貂熊(Gulogulo)和黑嘴松雞(Tetraoparvirostris)、金雕(Aquilachrysaetos)、中華秋沙鴨(Mergussquamatus)、白尾海雕(Haliaeetusalbicilla)7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赤頸(Podicepsgrisegena)、白額雁(Anseralbifrons)、大天鵝(Cygnuscygnus)、小天鵝(Cygnuscolumbianus)、鴛鴦(Aixgalericulata)、鳳頭蜂鷹(Pernisptilorhynchus)、黑鳶(Milvusmigrans)、蒼鷹(Milvusmigrans)、雀鷹(Accipiternisus)、松雀鷹(A.virgatus)、大鵟(Buteohemilasius)、普通鵟(B.buteo)、毛腳鵟(B.lagopus)、烏雕(Aquilaclanga)、鵲鷂(Circus melanoleucos)、白腹鷂(C.spilonotus)、鶚(Pandionhaliaetus)、游隼(Falcoperegrinus)、燕隼(F.subbuteo)、紅隼(F.tinnunculus)、紅腳隼(F.amurensis)、花尾榛雞(Bonasabonasia)、灰鶴(Grusgrus)、蓑羽鶴(Anthropoidesvirgo)、普通角鴞(Otusscops)、雪鴞(Nycteascandiaca)、雕鴞(Bubobubo)、猛鴞(Surnisulula)、長尾林鴞(Strixuralensis)、烏林鴞(S.nebulosa)、長耳鴞(Asiootus)、鬼鴞(Aegoliusfunereus)、棕熊(Ursusarctos)、水獺(Lutralutra)、猞猁(Lynxlynx)、馬鹿(Cervuselaphus)、駝鹿(Alcesalces)、雪兔(Lepustimidus)38種。

濕地

保護區內濕地類型多樣,發育種類齊全,有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包括森林沼澤、灌叢沼澤、草本沼澤、蘚類沼澤)三大類濕地,濕地面積總計35435.59hm2,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3.01%,其中河流濕地272.52hm2,湖泊濕地8.92hm2;森林沼澤30553.9hm2,灌叢沼澤3060.53hm2,草本沼澤1355.7hm2,蘚類沼澤184.02hm2。主要濕地植物有興安落葉松(Larixgmelini)、水木賊(Equisetumfluviatile)、柴樺(Betulafruticosa)、小葉杜鵑(Rhododendron Parvifolium )、山刺玫(Rosadavurica)、毛接骨木(Sambucusbuergeriana)、小葉章(Calamagrostisangustifolia)、東方草莓(Fragariaorientalis)、莫石竹(Moehringialateriflora)、水楊梅(Geumaleppicum )、狸藻(Utriculariavalgaris)、水田碎米薺(Cardaminelyrata)、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浮萍(Lemnaminor)、荊三棱(Bolboschoenusyagara)、狹葉香蒲(Typhaangustifolia)、睡菜(Menyanthestrifoliate)、七瓣蓮(Trientaliseuropaea)等,主要濕地動物有沼澤山雀(Paruspalustris)、銀喉長尾山雀(Aegithaloscaudatus)、灰頭鵐(Emberizaspodocephala)、白翅交嘴雀(Loxialeucoptera)、大杓鷸(Numeniusmadagascariensis)、紅腳鷸(Tringatotanus)、磯鷸(Actitishypoleucos )、鶴鷸(Tringaerythropus)、灰鶺鴒(Motacillacinerea)、白鶺鴒(Motacillaalba)、灰頭鵐(Emberizaspodocephala)、綠頭鴨(Anasplatyrhynchos)、普通秋沙鴨(Mergusmerganser)、鵲鴨(Bucephalaclangula)、紅喉歌鴝(Lusciniacalliope)、鴛鴦、黑嘴松雞、花尾榛雞、樹鷚(Anthushodgsoni)、水貂(Americanmink)、駝鹿、狍(Capreoluspygargus)、原麝、紫貂、水獺、貂熊、棕熊、黃鼬(Mustelasibirica)、黑龍江林蛙(Ranaamurensis)、東北林蛙(Ranadybowskii)、花背蟾蜍(Buforaddei)、極北鯢(Salamandrellakeyserlingii)、北方條鰍(Nemachilustoni)、江鱈(Lotalota)、黑龍江茴魚(Thymallusarcticus)等。
汗馬保護區塔里亞河汗馬保護區塔里亞河

自然景觀

牛耳湖

汗馬自然保護區有一處不可多得的原始自然景觀牛耳湖,牛耳湖因型似牛耳而得名,距離保護區中心站23公里,面積約6至9公頃,因雨量而消長,平均水深2米。
牛耳湖牛耳湖

老頭樹

自然保護區兩山之間的谷地還長著樹高7-8米,渾身上下長著10多厘米“鬍子”的“老頭樹”,樹型十分古怪奇特,其實就是生長在低溫潮濕凍土帶上的落葉松成過熟林。

大小孤山

在距離保護中心管理站20公里處,有兩座孤立的山峰,稱為大孤山和小孤山,山上植物叢生、怪石林立,形如飛鳥,狀如走獸,留給人充分的想像空間。

其他景觀

保護區還有“塔頭沼澤”、“圈河”等許多和“大小孤山”、“牛耳湖”一樣讓人駐足留連的原始森林自然景觀。

保護措施

地理狀況

汗馬自然保護區根據地理狀況、資源分布特點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實驗區三個功能區。保護區又分為嚴格保護區域和一般保護區域。嚴格保護區域包括核心區和緩衝區,以保護森林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為目的,保持森林生態系統穩定和珍稀動植物種群自然生存長期繁衍為宗旨。
保護區管理局保護區管理局

核心區

核心區實行絕對保護,除必要的巡護檢查外,嚴禁任何人員進入,不得從事任何生產和生活活動,以使核心區內的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種群在嚴格的自然條件下自然演替和繁衍。原則上不在核心區進行任何工程建設。核心區總面積46510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43.3%。

緩衝區

緩衝區實行重點保護,在緩衝區內除可進行組織的科研、教學、考察等工作外,不允許從事任何生產、生活活動。工程建設中除保護工程、科研監測工程外,不設立與保護、科研、教學無關的工程。緩衝區面積37250公傾,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4.7%。

實驗區

一般保護區域包括實驗區及保護區外圍,將保護區與金河林業局相連的區域劃為實驗區,作為科研、考察、教學、旅遊基地,面積23588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22%。

管理站

在保護區周圍建有四個保護管理站,十個管護點,以及三個觀測站和一個凍土站。主要包括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研究;濕地植物群落的研究及緯度凍土的研究;原始林生態系統、動植物資源種類種群分布動植物分布和演替規律的觀測研究;野生珍稀植物和重要資源植物物種的馴化、繁殖方法的研究;動植物病蟲害及病蟲害預測、預報與防治的研究;野生珍稀動物馴養繁殖試驗。

生態價值

維持黑龍江流域生態平衡
汗馬自然保護區不僅是對保護野生珍貴動植物具有重要意義,作為黑龍江上游的主要發源地,保護好山地森林植被,對於水源涵養,保證黑龍江的水位和水質,維持黑龍江流域的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汗馬自然保護區汗馬自然保護區
對大興安嶺生態系統保護
保護區內偃松分布範圍廣,面積大,是山地植被的頂級群落,一旦遭到人為破壞,後果不堪構想,保護好偃松灌叢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保護區屬寒溫帶苔原山地明亮針葉林原始生態系統,具有大興安嶺北部林區的典型特徵,保護區建設對大興安嶺生態系統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大興安嶺植被及野生動植物保護
保護區內的24種植被類型,林相整齊,結構合理,特點突出,垂直分布明顯,生態系統完整,沒有外來物種侵入。總之,保護區保存了完整的原始森林景觀和功能,生態系統結構完整、功能健全、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處於動態平衡狀態,保持著生態系統的原始性和完整性。
保護區有脊椎動物174種,幾乎大興安嶺所有的野生動物在保護區內均有分布,是大興安嶺野生動物的重要庇護所。棕熊、狍子、雪兔它們在保護區里盡情的成長、繁衍直至最後慢慢的死去、或者是為生物圈中的食物鏈作出了貢獻。汗馬自然保護區的野生動物不僅有很高的科研價值,也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保護區植被是大興安嶺地區植被的典型代表,該保護區對於大興安嶺植被及珍稀野生動植物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保護區是野生動植物最重要的棲息地。是林棲動物和鳥類最好的家園和避難所,也是珍稀瀕危植物的重要棲息地。在其它地區幾乎絕跡的原麝在這裡依然出沒,留下生活、繁衍的印記。各項調查都顯示,駝鹿種群數量居大興安嶺之首。由於河流都處於原生態狀態下,細鱗魚等珍貴冷水魚種分布較多,而在其它地區均瀕於滅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