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周頌·清廟之什·天作
- 創作年代:先秦時代
- 作品出處:《詩經》
- 文學體裁:詩歌
- 作者:無名氏
- 拼音:tiān zuò
作品原文,作品譯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讀解,漢語辭彙,
作品原文
天作高山⑴,大王荒之⑵。彼作矣⑶,文王康之⑷。彼徂矣⑸,岐有夷之行⑹。子孫保之。
作品譯文
注釋
⑴高山:指岐山,在今陝西岐山東北。
⑶彼:指大王。作:治理。
⑷康:安。
⑸彼:指文王。徂:往。
⑹夷:平坦易通。行(háng):道路。
譯文
高聳的岐山自然天成,
創業的大王苦心經營。
荒山變成了良田沃野,
文王來繼承欣欣向榮。
他率領民眾雲集岐山,
闊步行進在康莊大道,
為子孫創造錦繡前程。
作品鑑賞
對於周人來說,岐山是一聖地:“周之興也,鸑鷟(yuè zhuó即鳳凰)鳴於岐山。”(《國語·周語》)周人一系傳至古公亶父,居於豳地,“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財物,予之;已復攻,欲得地與民。民皆怒,欲戰。古公曰:‘有民立君,將以利之。今戎狄所為攻戰,以吾地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故戰,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乃與私屬去豳,度漆、沮。豳人舉國扶老攜弱,盡復歸古公於岐下。及他旁國聞古公仁,亦多歸之。”(《史記·周本紀》)古公之前,后稷、公劉二位也是功勳卓著,《國語》之所以取岐山為周人興起的聖地,似是極度推崇古公之仁,從上引文可見,古公不僅仁愛本族,而且推仁愛於一再侵犯於己的異族,自然更是難能可貴,因而也更具備後世儒家所定的聖人品格。
將對聖地、聖人的歌頌融為一體,著力描寫積蓄力量的進程,揭示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天作》一詩,便如大河滔滔,飛流直瀉,既顯莊嚴,又富氣勢。短短七句,有如此藝術效果,可見詩歌作者的非凡手筆。
讀解
這是成王時周公祭祀坦岐山的山歌。
岐山並非周部族的故土,然而,周部東遷之後,周王朝的發達興旺從岐山開始,周人從這裡繼續向東擴展,直至中原的大部分地區。因此,對周王朝來說,岐山的意義遠遠超過里部族原來的棲息之地,自然要隆重地祭祀。
看來,“故鄉”的意義會隨著人們的經理的改變而改變。原有的故鄉由於不利於生存發展可能黯然失色,新的發跡地因為使人大受裨益而可能更加親近。建功立業不一定非要生於斯、長於斯地故鄉不可。
岐山並非周部族的故土,然而,周部東遷之後,周王朝的發達興旺從岐山開始,周人從這裡繼續向東擴展,直至中原的大部分地區。因此,對周王朝來說,岐山的意義遠遠超過里部族原來的棲息之地,自然要隆重地祭祀。
看來,“故鄉”的意義會隨著人們的經理的改變而改變。原有的故鄉由於不利於生存發展可能黯然失色,新的發跡地因為使人大受裨益而可能更加親近。建功立業不一定非要生於斯、長於斯地故鄉不可。
正如天涯何處無芳草一樣,天涯何處不可以建功立業?志在四方,大概說地便使這個理。
漢語辭彙
猶天造,天生。謂自然形成。
1、《詩·周頌·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毛 傳:“作,生;荒,大也。天生萬物於高山,大王行道能安天之所作也。”
2、唐 韓愈 《燕喜亭記》:“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遺其人乎?”
4、明 何景明 《雨頌》:“相彼物矣,既鞠既靡;自我天作,乃奮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