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雙耳三足饕餮紋鼎是銅器類二級文物,現收藏於福建博物院,由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撥交(福州市文教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雙耳三足饕餮紋鼎
- 館藏地點:福建博物院
- 所屬年代:周
- 類別:銅器
周雙耳三足饕餮紋鼎是銅器類二級文物,現收藏於福建博物院,由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撥交(福州市文教局)。
周雙耳三足饕餮紋鼎是銅器類二級文物,現收藏於福建博物院,由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撥交(福州市文教局)。文物尺寸通高23.6、腹徑19.2、口徑19.6厘米。文物特徵鼎,口平,沿外折,雙耳做繩索狀,直立於沿上,口沿外飾回紋,...
清乾隆犀角雕饕餮龍紋雙耳三足小鼎,高8.7厘米。沖耳,淺圓腹,下承三扁形獸足,皆由整隻犀角所製成。沖耳上緣鉤刻方雷紋,腹外壁淺浮雕饕餮紋,三足作龍紋造型。全器模擬商周青銅彝器,於典雅中顯露清代的宮廷風格。犀角小鼎並附有一紫檀木蓋,蓋頂嵌有一白玉圓雕鳥禽作鈕。犀角杯顏色略呈金黃,色澤溫潤...
清竹雕饕餮紋三足雙耳鼎是清代的竹雕。竹雕製品中仿青銅彝器是一大品類。乾隆朝,內廷蒐集所藏青銅器,編成“西清四鑒”等譜錄類圖書,擬古之風大盛。造辦處遂創仿青銅器竹雕,尤以文竹製品為多見。此類仿古器往往細節畢肖,總體上看卻並不逼真,而多在一件器物上雜糅各個時代的典型器型及紋飾。竹鼎圓形,腹...
商饕餮紋雙耳三足銅鼎 商饕餮紋雙耳三足銅鼎是商代時期的文物。
鼎口微斂,方唇,腹微垂,圜底,柱足,口上直立雙耳,腹上部飾六組饕餮紋,三足中上部飾饕餮紋,下部飾三道凸弦紋。鼎被視為傳國重器、國家和權力的象徵,“鼎”字也被賦予“顯赫”、“ 尊貴”、“盛大”等引申意義 ,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時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記績的禮器。周代的國君或王...
一耳與一足上下對應,另一耳在兩足間。最大腹徑在上部,圜底,底有人字形鑄痕。錐足較高,中空外撇。腹飾單層的饕餮紋,上下界以圓圈紋。器底、足部均有煙炱痕。1964年12月出土於殷墟三家莊南的一個商代窖穴中。窖穴位於三家莊村東南約300米處。窖穴口距地面約1米多深,為圓形,通體呈袋狀,平底。
1977年出土於陝西禮泉縣,商代晚期器物。此鼎造型古樸、兩立耳為曲槽形,鼎口有加厚的寬沿,鼎腹飾變形饕餮(tāo tèi)紋。饕餮之名源於《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鑄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可見它是因為吃人哽咽,變成了有頭無身的怪物。有人認為我們的祖先把饕餮的形象鑄到...
景德鎮窯青白釉饕餮紋雙耳三足爐是元(1271-1368)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首都博物館。文物特徵 通高29.5厘米、口徑17厘米 洗口,束頸,雙立耳,袋形腹,柱足。仿青銅器分檔鬲形。口沿刻雲雷紋一周,腹刻凸起的饕餮紋。胎體厚重、堅硬,釉色光潔瑩潤。出土環境 1973年北京安定門外元大都遺址出土 ...
商獸面紋銅鼎,2004年城固龍頭鎮龍頭街出土的周代文物。商獸面紋銅鼎:2004年城固龍頭鎮龍頭街出土。通高43.5、口徑32.5、腹徑32.5、腹深23.厘米、重7961克。鼎口微斂,方唇,腹微垂,圜底,柱足,口上直立雙耳,腹上部飾六組饕餮紋,三足中上部飾饕餮紋,下部飾三道凸弦紋。鼎被視為傳國重器、國家和權力的...
宋饕餮紋雙耳三足銅鼎 宋饕餮紋雙耳三足銅鼎是宋代時期的文物。
成周鼎,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收藏,重2900克,時代屬於西周早期,1984年出土于山西省曲沃縣曲村鎮第6195號墓。成周鼎的形狀為直口、立耳、垂腹,底略平,柱狀足,雙耳對應兩足。鼎的口沿下方有六個扉棱,以三個扉棱為中心,各有一組以兩個夔紋組成的饕餮紋。在鼎的內側靠近口沿處有“成周”兩字...
直口,平折沿,方唇,深腹,口沿上對稱矗立兩圓拱形雙耳;腹呈方斗狀,向下微收;底近平,唯中部略微下鼓,下承四柱足,上粗下細,外部素麵,其內中空,且直通腹部;鼎腹四外壁紋飾相同,每面四隅、兩側及下部,均飾有排列整齊的乳釘紋;腹上部飾饕餮紋,共八組,呈帶狀貫穿兩側乳釘紋而繞鼎腹一周,...
鼎蓋正中有方形立耳狀提紐鈕,周邊有三條立體夔龍鈕,夔龍頭向下探,卷尾向上,蓋倒置時,立體夔龍可作三足。蓋面中心處微凹,恰可作俎案,蓋面周沿飾一周六組饕餮紋。鼎腹上部也飾一周六組饕餮紋,雲雷紋襯地,饕餮獸面突目,卷角,尖齒外露,正中有突起扉棱作鼻樑。下腹部飾一周蕉葉紋,共十三組,雲雷紋襯地...
商獸面紋三足銅壺:1980年城固龍頭鎮出土。通高31.5、口徑8.3、腹徑14.9、腹深22.5厘米、重2076克。長直頸,子母口,有蓋,葫蘆形垂腹,圜底,下附三個牛首形足,頸施一對橫形寬扁雙耳,其外飾 四個頭朝外的獸面紋,口沿飾 一周雷紋,頸飾 三道凸弦紋,腹部紋飾分為兩組,上部一周夔紋,下部一組為三個目...
商獸面紋三足銅壺:1980年城固龍頭鎮出土。通高31.5、口徑8.3、腹徑14.9、腹深22.5厘米、重2076克。長直頸,子母口,有蓋,葫蘆形垂腹,圜底,下附三個牛首形足,頸施一對橫形寬扁雙耳,其外飾 四個頭朝外的獸面紋,口沿飾 一周雷紋,頸飾 三道凸弦紋,腹部紋飾分為兩組,上部一周夔紋,下部一組為三個目...
器厚立耳,折沿,斂口,腹部橫向寬大,腹壁斜外張而下垂外鼓,底部曲率較小,近平,下承三蹄足。頸部飾窮曲紋,間飾扉棱,腹部飾波曲紋,足上部飾饕餮紋,下部飾兩周凸弦紋。器內壁鑄銘文20行207字,記述噩侯馭方率南淮夷、東夷侵犯周王朝的東部、南部疆土,周厲王命西六師、殷八師前往征討。作器者禹受...
鼎重832.84公斤,鼎大得可以做馬槽,所以人們又叫它“馬槽鼎”。后母戊鼎紋飾美觀莊重,工藝精巧,一向為世人所欽羨。它的價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鑄有精巧的盤龍紋和饕餮紋,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傳說中好吃的野獸,把它鑄在青銅器上,表示吉祥、豐年足食。耳廓紋飾俗稱虎咬人頭紋,這種紋飾...
此鼎系周孝王時期鑄器,歷見著錄,流傳有緒,是研究西周奴隸制度的珍貴資料。現藏於:上海博物館。大盂鼎 西周康王時期。鼎高一百.八厘米,口徑七十八.三厘米,重一百五十三.三公斤,鼎身為立耳、圓腹、三柱足、腹下略鼓,口沿下飾以饕餮紋帶,三足上飾以獸面紋,並飾以扉棱,下加兩道弦紋,使整個...
鼎雙耳傳統龍紋是中華民族的象徵;鼎口沿下駝隊體現古絲綢之路的盛況“駝鈴響三洲、絲綢傳真情”;鼎腹紋飾雲雷紋打底。設計三個主圖案,正面圖案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長安,橄欖枝相托,象徵祈福世界和平、發展共贏的目標願望;兩邊分別飾輪船與高鐵圖案,體現“一帶一路”走向世界的盛況。鼎足上方飾獸面饕餮紋,是...
木工冊鼎 商代 通高30.5厘米 原名周木鼎。立耳,平口折沿,腹下微鼓,圜底,柱形足。口沿下飾獸面紋。器壁鑄銘文七字:“作父戊鼎木工冊”。清代配紫檀蓋,上嵌透雕龍紋玉鈕,內刻“乾隆御賞”款。獸面紋觚 商代 口徑20.5厘米,通高32厘米 原名周亞尊。喇叭形口,長頸,腹微鼓,高圈足;腹與足均鑄...
圖案上的利簋是一件有方座的簋。深腹,雙耳,圈足,腹部和方座四壁都以獸面紋為裝飾。《牛首夔龍紋鼎》(8-4)圖案上的牛首夔,龍紋鼎腹部有三個獸頭器,與鼎的三足對應,造型別致。鼎口下一周紋飾是由兩條夔龍紋相向組成的饕餮紋,其中更有一浮雕牛頭。鼎寬體垂腹,器形宏偉。《折觥》(8-5)圖案上的...
饕餮的象徵意義是我們對後代進行德育教育的好題材。饕餮是天地的媒介、人神相通的使者,象徵著權力。甚至可以說就是他們崇拜的鬼神。青銅藝術的獰厲之美便主要來自鑄刻其上的動物紋飾,特別是那長睛大耳、大口獠牙的被稱作饕餮紋的獸面紋。《左傳》記載:“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好。”這說明青銅紋樣...
鼎高為2.28米,象徵中國建設銀行事業興旺發達,徑口1.8米,重約3.5噸。三足立座,雙耳高聳飾夔龍,雲紋填底,身飾饕餮紋。內鑄金文銘文:“一九九七年初夏勝吉,‘金融寶鼎’立於中國建設銀行大廈,永祈繁榮昌盛,傳之千秋,萬年無疆”。鼎禁高為0.69米(寓意為“留久”),2.28米見方,上飾夔龍,禁...
以習見的香爐供器為例,屬於仿古類型的有印花饕餮紋雙耳四足方鼎式爐、印花雙螭耳三獸蹄足爐、貼花梅花紋雙耳三足圓鼎式爐;屬於明代典型式樣的有:印花雲雷紋高筒形罄式三足爐、竹節筒形三足爐、印花回形紋雙螭耳宣德爐等。日用器皿品種又可分為日用飲食器、盛貯器和文具,產量不大,但也很講究藝術效果。...
青銅獸首鼎是戰國時期文物。此展品為戰國時期文物。禮器。高17厘米,口徑16.3厘米。圓形,窄折沿,斂口,上腹斜折,下腹直壁,中間有一道麥芒狀凸棱,腹壁遍飾菱形雲雷紋,平底,三獸蹄形足,上端飾獸面紋。鼎之正面飾一獸首,有一對火焰狀角,雙止圓突,以菱形雲雷為地紋,後部附一螭虎,兩側附耳飾三角...
利簋器侈口,獸首雙耳垂珥,垂腹,圈足下連鑄方座。器身、方座飾饕餮紋,方座平面四角飾蟬紋。此種方座青銅始見於西周初年。器內底鑄銘文4行33字,記載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利簋為圓形兩耳方座,這是西周出現的新式樣。利簋銘文內容與中國古代文獻記載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隨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