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復

周而復

周而復,原名周祖式,安徽旌德人,1914年元月3日出生於江蘇南京,自幼受庭訓,入私塾,為文化部原副部長,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著名作家。2004年1月8日23時20分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0歲。周而復是中國最早將白求恩事跡介紹出來的,人們從他那裡知道了這位國際主義戰士和他的國際主義精神。長篇小說《上海的早晨》先後出版過多種外文譯本,被拍攝成電影和電視連續劇,在當時幾至家喻戶曉,周而復也因此成為無愧於時代的文壇巨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而復
  • 別名:周祖式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南京
  • 出生日期:1914年
  • 逝世日期:2004年
  • 職業:作家
  • 畢業院校:上海光華大學
  • 主要成就:發表小說、散文詩歌戲劇報告文學
    雜文和文藝評論,計1200萬字。
人物簡介,生平履歷,文藝活動,赴延安,參加延安整風,抗戰勝利後,建國後,外事活動,文革期間,文化交流工作,參拜靖國神社,嚴重違紀,申訴平反,文學成就,書法成就,人物軼事,人物評價,

人物簡介

周而復(1914—2004),現代作家,原名周祖式,安徽旌德人,生於江蘇南京。自幼入私塾學詩詞習書法,1932年,高中尚未畢業的周而復考入河南大學中文系,後因未取得高中文憑而被學校要求退學。經河南大學盧前教授幫助,轉讀上海建國中學。後於1933年秋考入上海光華大學英國文學系。在光華大學曾因參加進步學生運動被捕。讀書期間,他積極參加左翼文藝活動,參與創辦《文學叢報》,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夜行集》其他作品【父親】。
1959年後,周而復歷任對外文委委員、黨組成員,兼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中日友協和中拉友協副會長。先後率中國代表團出訪日本、墨西哥、古巴等國。期間寫了報告文學《長良川畔》《在古巴前線》等。出版了散文集《火炬》、遊記《航行在大西洋上》和長篇小說《上海的早晨》第一、二部。
周而復1978年12月起,先後任文化部副部長、對外文委副主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率中國政府或友好代表團,訪問五大洲數十個國家進行文化交流。為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兼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
1979年後,周而復出版《上海的早晨》第三、四部,散文《掠影集》《懷念集》,文藝評論《文學的探索》和《周而複選集》(第一卷)。從1987年至1995年,出版長篇小說《長城萬里圖》。期間還出版了《周而復書琵琶行》《周而復書法作品選》;散文集《浪淘沙》《歐美風情錄》;報告文學集《難忘的征程》。1997年至2000年,陸續出版長篇敘事詩《偉人周恩來》、雜文文藝評論集《六十年文藝漫談》《周而復散文集》《往事回首錄》等。

生平履歷

文藝活動

20世紀30年代,周而復同志參加左翼文藝活動,參與創辦《文學叢報》,刊登魯迅、胡風等人文章。在“左聯”小說委員會出版的《小說家》擔任編委。1936年,簽名參加以魯迅為首的“中國文學工作者宣言”,發表對時局的看法和文學主張;參與發表“中國詩歌工作者協會宣言”,呼籲團結抗戰。同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詩集《夜行集》,郭沫若同志為該詩集作序:“這是在重重的壓迫之下壓得快要斷氣的悲抑的呼息。這兒也活畫了一張憂鬱而悲憤的時代相。”
周而復周而復

赴延安

1938年,周而復同志在上海光華大學英國文學系畢業,旋赴延安,在陝甘寧邊區文化協會任文學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1939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秋,作為邊區文協與八路軍總政治部派遣前方文藝小組第五組組長,赴晉察冀民主抗日根據地參加戰鬥生活,和八路軍戰士一起反"掃蕩",參加百團大戰等戰鬥,記錄了許多生活素材,寫了不少短小的報告文學和短篇小說

參加延安整風

1943年,周而復同志在延安參加整風學習。在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鼓舞下,創作了秧歌劇《牛永貴受傷》(蘇一平選曲填詞),話劇《子弟兵》,報告文學《諾爾曼·白求恩片段》、《海上的遭遇》等。1944年在陝甘寧邊區文教大會上,被授予“模範文藝工作者”稱號。1944年冬,調到重慶新華日報社工作,編輯黨的機關刊物《民眾》周刊。期間出版了短篇小說集《第十三粒子彈》等。

抗戰勝利後

抗日戰爭勝利後,周而復同志以新華社、《新華日報》特派員身份,隨軍調處赴各地採訪,及時寫出長篇報告文學《隨馬歇爾、張治中、周恩來三將軍巡視華北記》,在《新華日報》連載。創作、出版了報告文學《東北橫斷面》、《松花江上的風雲》和《晉察冀行》。1946年後,他歷任香港中共華南分局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副書記。主編《北方文叢》,介紹、出版解放區文藝作品,這些作品在國民黨統治區和香港,並通過香港向南洋一帶發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工作之餘創作了長篇小說《白求恩大夫》、《燕宿崖》和中篇小說《西流水的孩子們》,出版短篇小說《高原短曲》、《翻身的年月》等。

建國後

1949年5月後,周而復同志歷任華東局統戰部秘書長,上海市委統戰部第一副部長,上海市政府交際處處長、人事局副局長,上海市政協黨組書記,華東局與上海市委外賓接待委員會秘書長,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上海分會秘書長等職。他廣泛團結各界人士,闡述黨和政府統戰、工商、文藝、宗教政策,恢復發展生產。1950年,參與創辦《民眾文藝》半月刊,普及文藝,培養工農兵作家。1951年,作為“五反”工作隊員,參加了“五反”工作。這一時期他出版雜文集《北望樓雜文》、文藝評論集《新的起點》、散文集《殲滅》等。

外事活動

1954年秋,在周恩來總理親自指示下,周而復同志參加中國政府文化代表團,成功出訪印度、緬甸和印度尼西亞。將訪問三國所寫散文,編為《東南亞散記》出版。1955年起,先後任上海市政府文藝辦公室副主任、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智利,歷時10個多月,克服重重困難,圓滿完成任務,增進了中國與拉美國家的相互了解和友誼。撰寫了《永恆的光輝》,《瓜地馬拉的仇恨》等。出版了中短篇小說集《山谷里的春天》。
周而復手稿周而復手稿
1959年後,周而復同志歷任對外文委委員、黨組成員,兼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中日友協和中拉友協副會長。先後率中國代表團出訪日本、墨西哥、古巴等國。期間寫了報告文學《長良川畔》,《在古巴前線》等。出版了散文集《火炬》、散文遊記《航行在大西洋上》和長篇小說《上海的早晨》第1、2部。
周而復代表作——《上海的早晨》周而復代表作——《上海的早晨》

文革期間

文化大革命”期間,周而復同志遭到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的長期迫害,失去自由達7年之久。他旗幟鮮明,立場堅定,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

文化交流工作

粉碎“四人幫”後,周而復同志先後當選為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任第五屆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兼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1978年12月,任文化部副部長,分管對外文化交流工作。1981年2月,任對外文委副主任。1983年3月,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先後率中國政府或友好代表團,訪問五大洲數十個國家,進行文化交流或友好工作,為我國對外文化交流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參拜靖國神社

嚴重違紀

1985年10月,周而復率對外友協代表團參加日本新製作座成立35周年活動期間,違反外事紀律,犯了嚴重錯誤。周而復不聽同志多次勸阻,於11月10日擅自參觀供奉有日本戰犯亡靈的靖國神社並拍照留念。周而復在出席日方招待宴會時,中途退場,以傲慢態度對待日方友協組織,損害了友好關係。正式訪問按計畫結束後,周而復在即未請示,又無日方邀請的情況下,又留下三人,在東京遊覽四天,收看閉路電視的淫穢節目,並要求女翻譯陪看,被拒絕。周而復身為高級幹部,而且是訪日代表團團長,竟在訪日期間犯有如此嚴重的錯誤,為黨紀所不容。1986年2月,經中央紀委討論決定,黨中央批准,開除周而復黨籍,並建議撤銷其所任對外友協副會長之職。

申訴平反

1999年10月17日本人提出申訴,要求複查處分所依據的材料,核實平反,恢復黨籍。十六年後恢復黨籍——被開除黨籍的處分公布之後,周而復依舊沒有停止寫作,他“相信黨,相信民眾,相信歷史,凡是冤假錯案,最後總要平反、昭雪,恢復名譽的,不過時間遲早罷了。”於是他“一邊繼續努力工作,一邊等待這一天到來”,“閉門謝客,儘可能減少和外界往來”,“在內外交攻中,忍氣吞聲地寫作”。他寫作、出版了長篇小說《長城萬里圖》、回憶錄《往事回首錄》、雜文與文藝評論集《六十年文藝漫筆》、長篇敘事詩《偉人周恩來》等作品。
2004年1月8日,周而復溘然長逝。新華社發布訃告稱: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原文化部副部長、著名作家、書法家周而復同志逝世。蓋棺論定,歷史終於給了公正的評價。

文學成就

1979年後,周而復同志出版了《上海的早晨》第3、4部,散文《掠影集》、《懷念集》,文藝評論《文學的探索》和《周而複選集》(第一卷)。從1987年至1994年,出版了長篇小說《長城萬里圖》(6卷)。期間還出版了書法集《周而復書琵琶行》、《周而復書法作品選》;散文集《浪淘沙》、《歐美風情錄》;報告文學集《難忘的征塵》。1997年至2000年,陸續出版了長篇敘事詩《偉人周恩來》(1-4部)、雜文、文藝評論集《60年文藝漫筆》和《周而復散文集》(4部)。出版了書法集《周而復書屈原離騷》、《周而復研究文集》、《往事回首錄》、《死海》和《周而復文集》等。在中國的文學和科學取得了巨大的貢獻!

書法成就

周而復書法藝術造詣頗深,郭沫若稱其書法逼近“二王”。趙朴初詩讚《周而復書琵琶行》:“歐書端嚴可南面,氣清骨重胎羲獻。白公長歌千載傳,琵琶實勝長生殿。”啟功詩云:“神清骨秀柳當風,實大聲洪雷繞殿。初疑筆陣出明賢,吳下華亭非所見。”
書法家
周而復周而復不僅以小說著稱,而且還是老一輩書法家。他在任文化部副部長期間,還參與領導成立中國
書協和建立各省、市書協分會的工作,並先後擔任中國書協副主席和中國書協顧問等職。從童年時代讀私塾開始,他就在父親和業師朱華的嚴格指導下學習書法,先後臨習過顏、柳、歐、趙和二王的大量碑帖,並長期涵泳於歐、王之中。幼時家貧,無錢購買紙硯,他就經常蘸著清水在一塊大方磚上練字。他酷愛文學,喜讀屈原、司馬遷、李白、杜甫、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等人的作品,從而為其日後的文學創作和書法藝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30年代初,他進入上海光華大學學習英國文學,同時開始從事寫作,結識了魯迅、茅盾等人,並參加左翼文藝活動。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奔赴革命聖地延安,一直到新中國成立都未停止對書法的研究與學習。建國後,工作很繁忙,不能夠經常書寫,於是他就利用休息時間來讀帖。“觀千劍而後識器”,周而復正是通過對歷代碑帖的閱讀,將其中有益的精華化為自己的筆墨語言,“會通於意態之際”(明·項穆),從而達到廣覽博收、取精用弘的目的。他的書法,過去不輕易示人,也鮮為人知,還是在他擔任中國書協副主席以後,由於經常參加和主持一些書法活動,同時也總不時地關心著中國書協的工作,並抽出時間來參加一些會議,大家才從筆會、電視和書法雜誌及報刊上見到他的書作,於是很快被他書法的意趣所吸引,以至於長期以來,國內外求書者絡繹不絕,令他應接不暇。周而復的書法從小篆、楷書、章草、行書到草書諸體均能,尤以楷、行書為主。他的書法結構嚴謹,欹側而取姿美;筆法方折,纖勁而達清秀;結體或大或小,或簡或繁;筆畫或仰或俯,或輕或重,形成了節奏明快、骨力洞達、肌腴筋健、剛勁蘊藉的藝術特色,並具有濃郁的書卷氣息。對於周而復的書法,中國許多著名書法家都有過高度評價。郭沫若在寫給周而復的信中說:“你的字滿好,逼近‘二王’。”同時又不無自謙地寫道:“在善書者之前,呈獻孩兒體,尤覺手軟,真正貽笑大方了。”茅盾在收到周而復的書法作品後覆信云:“兄之書法實勝於我,投之木李,報以瓊琚,我有奢望焉。”趙朴初在《周而復書琵琶行》一書出版時題詩云:“歐書端嚴可南面,氣清骨重胎羲獻。白公長歌千載傳,琵琶實勝長生殿。君以
周而復周而復
歐書書白詩,開卷乍似移船見。心聽鶯語與流泉,恍睹輕攏而慢捻。詩乎書乎訊息通,今古相看兩不厭。”啟功在《次朴翁韻奉題一首》中也云:“周書下筆開生面,不數江東羲與獻。神清骨秀柳當風,實大聲洪雷繞殿。”這些都非常生動地道出了周而復的書法藝術特點。周而復手寫的門匾古往今來,一些有成就的書法家,往往又是滿腹經綸、學富五車的文人和學者,周而復也是這樣一位書法家。他的書法成就很大程度上得力於他遊歷世界各地、飽覽名山大川實地考察的見聞。長期以來,這多方面的知識和自身的藝術修養也就自覺不自覺地融入到書法創作之中,從而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書法格局。同時,這也是其作品呈現濃郁書卷氣息和內涵豐碩、意味雋永的主要因素。周而復在書法創作時還非常注重作品的文學性,他將自己深厚的文學修養和對生活的熱愛都融入到自己的書法創作中去,追求和創造作品的意境美,使之與書體形式相統一,從而使書法更富內涵,且具時代氣息。他書法作品的內容大多為自作詩詞,格調高昂、激情豪放,富有強烈的感染力。這些書法作品的內容,也是他文學創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書法水乳交融,相互輝映,斑斕奪目。在擔任文化部副部長和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期間,在對外文化交流與友好往來中,周而復總是不遺餘力地倡導書法這門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並先後多次率中國書法代表團到日本訪問,交流書藝,以加強兩國人民間的友誼。多年來,他曾出訪亞、非、歐、美和大洋洲,足跡遍及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每到一處,他總是深入了解中國與各國之間的書法交流歷史,積極促進書法藝術的交流,為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周而復書琵琶行周而復書琵琶行

人物軼事

與包立民
周而復第一次到包立民家裡,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同時邀請的還有兩位老報人、老作家。一位是香港老報人羅孚,曾主編過《新晚報》,與周而復相識但不太熟,他比周年輕,也近古稀之年。另一位是京城老報人陳鳳兮,她是法國文學翻譯家金滿成的夫人,擔任過何香凝的秘書,被金滿成的老同學陳毅戲稱為“小京官”。她比周而復年長九歲,時年85歲,與周相知卻不相識。他們都是聶紺弩的老朋友,可以說,他們是因聶詩而相識,又因聶詩而相聚。
周而復周而復
談詩之餘,包立民取出了一部當代美術家自畫像的冊頁,封套是山水畫家何海霞題簽的《百美圖》。冊頁中已有賀友直、林鍇、黃苗子、尹瘦石、葉淺予、陸儼少、崔子范、何海霞八人的自畫像,並有畫家的自題或友人題的打油詩詞。這些打油詩詞,多抒發像主甜酸苦辣的藝術人生,明眼人一看便能辨出箇中況味,他們不僅是聶詩的擁賞者,而且題寫的詩詞也與聶詩有異曲同工之妙,由此包立民萌生廣徵美術家自繪漫畫像並附打油詩的靈感。他把《百美圖》的創意向三位老作家講述了一遍,並請他們一一傳閱。
包立民知道周而復不僅是小說家,而且是書法家,他的行草長卷《琵琶行》曾博得書壇大家啟功、趙朴初的贊評。包立民見他饒有興味地翻閱自畫像詩,忽發聯想,如果在冊頁前的空白引首處,請他為今後出版或展出的《百美圖》題一首評贊。包立民把這個想法說了出來,周而復聽了不以為忤,十分爽快地說:“好啊,不過我無曹子建七步成詩之才,要帶回去慢慢推敲。”不久他電話告知詩已題好,等包立民取來一看,在引首處,周而復題了一首《點絳唇》小令,詞曰:
描繪神州,萬千人物出君手。
不分美醜,盡比花和柳。
自寫真容,稱誦時人口。
實難朽,畫情詩趣,百美醇如酒。
1997年,《百美圖》由山東畫報社出版社出版。
周而復第二次來到包立民家是1996年深秋。他們一同赴甬參加“巴人文學研討會”。會後,周而復邀包立民一起游雁盪山名勝,又在溫州參觀了馳名全國的小百貨市場,包立民購了一套落地燈具。回京後,因攜帶不便,周而復囑咐前來機場接他的司機,先順道送包立民回家。車到樓前,周而複本可以打道回府。可是他帶著李秘書非要上樓。當時包立民家中來了兩位遠道親戚,事先沒有準備,客廳沒有收拾。他卻一點也不介意,走進客廳,坐在沙發上,與遠道親戚聊了起來,像與家裡人聊天一樣,十分平易近人。
周而復作品周而復作品
最後一次周而復到包立民家中是2000年冬日。包立民喬遷新居,從三元里搬到和平里,由小三居擴充到中三居。周而復聽說後,一定要去看看,同時去的還有中國工人出版社的編輯劉嵐。劉嵐是《周而復六十年文藝漫筆》的責編,穿針引線者就是包立民。這一年周而復又將百餘萬字的《往事回首錄》交付劉嵐,所以帶了劉嵐一起前來祝賀喬遷之喜。包立民妻子聽說86歲的周老不怕六樓沒電梯,來到家中,十分感動。
周而復的住房比包立民大得多,五室兩廳——客廳、餐廳,除二廳不設書櫃,每間房間(臥室也不例外)都放有書櫃,此外,過道走廊里還有一面牆的書櫃,書的種類排列得很有規律。據周而復說,夜間他要找書,不用開燈,摸黑也能找到。周而復留包立民吃過好幾頓飯,飯菜是阿姨事先燒好的,放在微波爐里加熱一下,冷盆熟菜是現成購得的,只有一道湯,是周而復請客的保留節目——乾絲海米湯,其味鮮美,是周而復親自做的。

人物評價

周而復同志作為中國作協顧問、名譽委員,中國書協副主席、顧問,國際筆會中國中心常務理事等,是一位多產、高產作家,他對中國文化事業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在70年的創作生涯中發表、出版小說、散文、詩歌、戲劇、報告文學、雜文和文藝評論等,總計1200萬字左右。長篇小說《長城萬里圖》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文學獎,許多名篇被收入教科書,在國外出版和被拍攝成影視劇。周而復同志酷愛文藝事業,勤奮刻苦,惜時如金;創作嚴謹,一絲不苟;不畏艱險,勇攀高峰;生命不息,筆耕不輟。他的文學作品緊扣時代脈搏,弘揚
周而復書法作品周而復書法作品
主旋律,並以高超的藝術水平,真實反映典型環境,典型人物,受到國內外文藝界高度讚賞,在現代文學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為我國先進文化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多部作品被翻譯成日、越、俄、英、意等國文字,許多名篇被收入教科書,拍成影視劇。長篇小說《長城萬里圖》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文學獎,陸定一讀了前四卷後致信“看了些外國知名小說和中國的知名小說,能和此書相比的不多。這部小說的出版將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件大事。”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文化部原副部長,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著名作家、書法家周而復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4年1月8日23時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