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在中國,辦高等教育,建高等學府,從來都被認為是政府部門的事。正因為如此,2000年春天,當一所叫做“上海建橋學院”的民辦大學在上海浦東拔地而起、宣告誕生的時候,立刻產生了一股很強的衝擊波。
當然,在所有的報導中,人們最感興趣的還是學院的創辦者、董事長周星增的故事。他們想要知道,究竟是什麼理念和勇氣促使這位企業家棄商從教,作出了這樣的壯舉?
勇氣來自於決心,來自於遠見。對於國家提出的實施科教興國、多元化發展高等教育的方針,周星增有著獨到的、深切的理解。
2017年12月27日,當選為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相關事件
勤奮好學
小時候,他曾是一個農家孩子,出生在浙江
樂清一個農民的家庭。那時候家裡生活窮苦,為貼補家用,他常和小夥伴下水田抓黃鱔泥鰍賣,一天掙一塊錢。上中學時,學校離家有5公里遠,他每天放學回去的路上都要摟些樹枝
草葉帶回家當柴燒,回家做完作業後還要乾農活。他能吃苦,有志氣,學習上刻苦努力,終於成為村裡的第一個大學生。
勤懇實幹
1983年夏天,作為班上的尖子生,周星增被分配到
貴州工學院任教,4年後破格晉升為講師,1989年調入
溫州大學,任財務教研室主任。對此,他的同學和好友們羨慕不已,都說他是生活中的幸運人。而周星增卻不以為然,他覺得稱心的工作並不是人生刻意追求的風景,更不是人生的全部涵義,人應該有所建樹、有所創造,充分展示自己的價值,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種難以遏制的念頭總是在周星增身體裡躁動著,1992年,當
鄧小平南巡講話發表,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終於將這種契機降臨到他的生活里的時候,這種躁動便成了一種躍躍欲試的力量。就在學校即將任命他為系副主任時,他卻毅然決然地遞交了辭職報告,選擇了民營企業,走進了波譎雲詭的商海。在公司,他勤懇實幹,在工作任務面前,他每每給自己加壓力,在目標面前,他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從
財務部經理到銷售中心總經理、董事長助理,他最終進入了企業集團的領導核心層。
面對赫然在目的輝煌業績,周星增沒有沾沾自喜,而是將事業的風帆再度高高揚起。
創辦民校
辦校意識
1999年6月,國家召開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要把教育當做大產業來抓,鼓勵社會力量辦學,敞開多元化辦學之路,走教育產業化的路子。周星增眼前一亮,覺得新的機遇來了。雖然辦了七年企業,在商海己獲得成功,但他總覺得自己並沒有真正找到感覺——說到底,那種教師情結總還是在他的心底徘徊。十年的教學生涯,他接觸了很多學生家長,為了子女能上大學,他們東求人西拜佛,甚至變賣家當也在所不惜。他們把子女當做家庭的延續和希望,一個子女不能繼續讀書,就嚴重影響整個家庭安定;一個子女能上大學,就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歡樂。可由於國家高等教育資源嚴重不足,使很多求學心切的青年被拒之大學門外。周星增意識到,發展民辦大學是彌補國家高等教育資源不足的必然途徑,是高等教育事業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一個念頭於是在他心中萌發:創辦一所民辦大學,回報社會,回報家鄉父老,幫助那些鄉村小鎮、邊遠山區的孩子圓他們的大學夢。
成功“建橋”
說乾就乾,他與幾個熱心教育事業的同仁,跑溫州,去杭州,最後將目標鎖定在上海,在有浦東“
南大門”之稱的
康橋開發區買下了408畝地。他將心目中的學院定位在創“上海第一、全國一流”的目標上,“要建就建上檔次的!”他想要在這兒同時“造好三座橋”——一座為學生而造,送他們到達成功的彼岸;一座為教師而造,以新的機制使他們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還有一座為社會而造,為社會培養急需的人才。為學院起名“建橋”,正是蘊含這層意思。
1999年8月10日,是周星增終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
上海建橋學院舉行了隆重的奠基儀式,上海市、浙江省有關領導專程前來祝賀。周星增和“建橋”從此亮相上海灘。學院的建設得到了上海市各級領導的重視和關心,並從政策上獲得了他們給予的許多支持,上海南匯縣把建橋學院列入該縣2000年七大重點工程之一,建橋學院所在的康橋鎮的主要領導還親自擔任工程總指揮,使學校的硬體建設和工程進度得到了保證。
經過十個月的緊張施工,一座嶄新的現代化學府就矗立在
黃浦江畔。在這裡,6萬平方米高標準的教學大樓、學生公寓、綜合服務樓,以及計算機校園網、閉路電視教學網、裝備600多台先進電腦的計算機房、多媒體室、網路實驗室、電子線路實驗室、語音室、圖書館、有400米塑膠跑道的標準運動場、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等教學、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學院的基礎設施建設創下上海民辦高校的三個之最:規模最大、投資最多、設施最好,為“建橋”創一流學院奠定了可靠的基礎。
招賢納士
緊接著,周星增頻頻出手,招賢納士,學院名譽院長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國豪教授擔綱,知名教育管理專家
黃清雲教授出任院長,聘請14位在上海堪稱一流的教授擔任專業主任。先後又聘請著名表演藝術家
秦怡、著名經濟學家
呂世傑、教授
江若塵等一大批專家學者為學院客座教授,聘請享譽海內外的著名核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英國
諾丁漢大學校長兼
寧波諾丁漢大學校長
楊福家為名譽校長。這樣,“建橋”就有了一支由資深教授為帶頭人的專職教師隊伍。這樣的基礎設施和師資陣營,經媒體披露後,在上海引起的轟動效應是可想而知的。
成績斐然
名氣一大,實力一強,盼望上“建橋”的考生自然就不會少。在2000年6月份舉行的上海市高校招生諮詢活動中,
上海建橋學院的諮詢處前擠滿了考生和家長,3萬多份資料很快便一搶而空。儘管“建橋”的錄取分數比其他民辦高校高出30—50分,但報名者還是絡繹不絕,光是上海就有5000多人。首次招生,學院開設了計算機套用(網路、軟體)、微電子技術、商務管理、商務日語、涉外文秘、新聞傳播、
房地產經營管理、房屋建築工程、室內設計、廣告、視覺傳達設計等15個專業,擇優錄取了來自8個省、市的352個學生。
“建橋”的領頭人
社會成績
作為“建橋”的領頭人,周星增大膽借鑑西方已開發國家的辦學經驗,以現代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為手段,全面實施開放式的辦學模式,重在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學院參照ISO9001標準,建立了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對教學實施全方位、全過程的質量管理;注重學生全面素質教育,設立獎學金重獎品學兼優的學生,覆蓋面達20%。規範嚴格的管理,良好的校風、學風,創造出了豐碩的教學成果,2001年春,在全市30多所
民辦學院市級統考中,
上海建橋學院脫穎而出,在全上海市名列第一,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社會評價
初戰告捷,周星增當然很高興,但他並不自滿。在他和董事會全體董事的心底,“建橋”還有下一步的發展目標,那就是:到2003年,學校在規模上要達到6000人,成為一個下設3個學院和一個
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綜合套用型大學,並將招收碩士研究生、留學生,力爭使“建橋”成為全國一流水平的民辦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