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集注(象數派《易》學著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象數派《易》學著作。又稱《易經集注》。明代來知德撰,16卷。作者隱於四川求溪山,歷時29年,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完成此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周易集注
  • 別名:《易經集注》
  • 作者:來知德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89年
  • 創作年代明代
  • 卷數:16
內容簡介,出版背景,

內容簡介

來氏治《易》重象,提出明象輕理說。但又不同於漢、宋象數學,以為象在理先,象是《易》的核心,《易》中無非象,不明象則無以明理,明象勝於明理。故其注釋先釋象義、字義及錯綜義,然後再釋本卦本爻正意。對歷史上諸儒註疏中可取者,廣為收錄,因而取名《集注》。此書特色是以錯綜說、中爻說研究卦象,對虞翻倡導而朱熹信從的卦變說持否定態度。錯綜說認為,伏羲之卦主於錯、文王之卦主於綜。六爻左右相對曰錯,如乾與坤即是;六爻上下相反曰綜,如屯與蒙即是。“錯”從橫的方面揭示卦與卦之間的關係,即陰陽矛盾對立關係,是自然和社會矛盾對立的反映。“綜”從縱的方面揭示卦的關係,反映陰陽二氣上下流行的情況。中爻說則把內外卦聯繫起來。這樣就從縱橫、內外方面把六十四卦組成不可分割的網路結構,又因把錯綜、中爻的理論與卦爻辭密切聯繫起來,用象數釋義理,使許多難以理解的卦爻辭豁然明了。其《易》說不僅揭示了《易》卦象數之間的聯繫,還揭示了象數與義理之間的聯繫,從而說明《周易》具有完整的網路結構和嚴密的系統性。
來氏的明象說和錯綜說,較之前儒,多所創新,在只知有官修《周易大全》、程朱義理,而不知有其他的明代《易》學界,具有振聾發聵的作用。但其求象過深,至謂象外無理,則未免偏激。以錯綜法為演《易》原則,亦不盡合《周易》實際。因而對來氏是書自來毀譽參半,疑信兩有。然而其對象數研究的深度,確前無古人,在當時被推為絕學。而其獨出新裁,立論新奇,在象數《易》學中自成一家之說,對後人產生很大的影響,在《易》學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研究明清哲學史、理學史以及《易》學史的必讀之書。

出版背景

此書版本較多,初為萬曆辛丑(1601)郭子章刊刻,冠有郭氏序。有萬曆庚戌(1610)張維任杭州刻本、崇禎五年(1632)史念沖刻本、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寶廉堂刻本、雍正七年(1729)寧遠堂刻本、乾隆十一年(1746)懷德堂刻本、《四庫全書》本等。1988年上海書店影印寶廉堂刻本,冠有陳奇猷寫的出版說明。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庫易學叢書》亦收入此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