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市生態脫貧工程行動計畫

呂梁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是全省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貧困發生率最高的地區。到2015年底,全市仍有1439個貧困村、48萬貧困人口,約占全省的五分之一,脫貧攻堅成為全市最難啃的“硬骨頭”,成為全市最大的一項政治任務。我市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黃土丘陵溝壑區和呂梁山區,潛力優勢在土地和林地資源,制約短板在缺林少綠靠天吃飯,根本出路在造林綠化治理生態。把脫貧攻堅與生態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大力實施生態脫貧工程,不僅有利於發揮貧困地區的資源優勢,改善生態環境,更能讓貧困民眾在參與造林綠化中獲取勞務收入、在從事森林管護中實現當地就業、在發展林業產業中拓展增收渠道。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和全省脫貧攻堅推進大會精神,紮實推進我市生態脫貧工程,特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為指導,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面貫徹落實全省脫貧攻堅推進大會精神,把脫貧攻堅與生態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統籌治山治水,協調增綠增收,紮實開展林業推進脫貧攻堅“五個一批”工作,把建設綠水青山的過程變成民眾增收致富的過程,走出一條具有呂梁特色的生態脫貧攻堅之路。
(二)目標任務。
通過實施造林綠化、退耕還林、森林資源管護、經濟林提質增效、綠色產業五大項目,投入資金約90億元,完成造林綠化400萬畝,其中城區可視範圍山體綠化4.94萬畝、退耕還林230萬畝、森林資源管護1460萬畝、紅棗、核桃經濟林提質增效200萬畝、種苗培育10萬畝,實現全市森林資源和民眾收入雙增目標,帶動54.8萬人次年均增收700餘元,使9.5萬貧困人口年均增收2800元以上。
(三)基本原則。
1.堅持增綠致富雙贏。以脫貧攻堅統領生態建設,把建設綠水青山的過程變成民眾脫貧致富的過程,實現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共促共進雙惠雙贏。
2.堅持精準扶貧到戶。按照總體規劃統領、專項規劃指導、實施方案到縣、作業設計到地塊的次序,將政策、項目、資金、技術精準落實到貧困戶。
3.堅持林牧二業並舉。宜林則林,宜草則草,以林促牧,以牧助林。
4.堅持專群實施結合。立地條件差、操作難度大、技術含量高的林業項目由專業隊施工,一般林業項目由造林脫貧攻堅合作社優先承包,讓貧困民眾獲取勞務收入。
5.堅持造林管護並重。保護天然林,管好現有林,實施新造林,實現森林覆蓋率和蓄積量雙增。
二、突出抓好生態脫貧工程“五個一批”工作
(一)抓好生態治理脫貧一批。
全市目前仍有400萬畝宜林地和25度陡坡耕地,主要分布在呂梁山生態脆弱區,需在5年內全部造林綠化,這既是全市生態建設的主戰場,也是造林綠化的難點。抓住省政府8年實現全省消滅宜林荒山的重大機遇,爭取落實投資32億元,打好消滅宜林荒山攻堅戰。在造林項目實施中,鼓勵創辦造林扶貧專業合作社,就地吸收不低於60%的貧困人口參與,以議標形式優先承攬造林綠化任務,五年內帶動2.4萬人年均增收1.2萬元,解決1.44萬人脫貧。
(二)抓好退耕還林脫貧一批。
1.延續退耕還林補助。把鞏固上一輪退耕還林成果作為增加森林覆蓋率的重要載體和保障貧困戶穩定增收的有效途經,認真執行省政府延續退耕還林補助5年的政策,落實101.73萬畝的補助資金45778.5萬元,使130796貧困人口人均年增收140元。
2.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全市有230萬畝25度以上陡坡耕地和陡坡梯田,抓住國家加大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的戰略機遇,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做到應退全退,爭取落實五年的政策補助52.9億元,其中農戶現金補助34.5億元,使322000貧困人口人均年增收429元。
(三)抓好生態保護脫貧一批。
1.做好生態公益林管護。全市現有生態公益林管護面積1160萬畝,其中國家公益林227萬畝、地方公益林933萬畝,國家和省級每年共投入管護費6641萬元。在聘用護林員隊伍過程中,確保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達到60%,使3320名貧困人口依靠管護年均增收12000元。
2.落實新造林地管護。五年內全市每年新造生態林60萬畝,三年後可落實管護資金1800萬元,使900名貧困人口依靠管護年均增收12000元。
3.落實國家公益林補償。全市現有227萬畝國家公益林,每年享受國家補償3405萬元,使1702名貧困人口年均增收4000元。
(四)抓好乾果經濟林提質增效脫貧一批。
1.核桃經濟林提質增效項目。“十三五”期間,全市實施省級提質增效任務105萬畝、市級35萬畝,投入資金3.5億元,主要用於核桃園的深耕、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治等標準化管理。通過連續三年的管理,每年可增產2350萬公斤,增收4.7億元,使4.8萬貧困人口年均增收2848元。
2.紅棗提質增效項目。“十三五”期間,全市實施省級提質增效任務45萬畝、市級15萬畝,投入資金1.5億元。通過連續三年的管理,可使項目區年增產鮮棗8000萬公斤,增收2億元,帶動2.5萬貧困人口年均增收2940元。
(五)抓好綠色產業脫貧一批。
1.大力發展溝域經濟。全市範圍內各類溝道達91651條,其中大於1公里的有10290條,流域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00餘條,發展小型溝域經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採取統一規劃、整體設計的原則,利用10年時間,發展農林牧相結合,旅遊觀光休閒一體化的1000條溝域經濟,2016年率先選擇50條作為試點重點推進。
2.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利用全市土地資源、氣候資源和沙棘天然分布優勢,大力發展以油用牡丹、沙棘、構樹為主的特色經濟林,五年內新發展油用牡丹10萬畝、沙棘15萬畝、構樹5萬畝。
3.大力建設種苗基地。以油松、側柏、核桃三大鄉土樹種為主,以國槐、楊、柳等園林綠化樹種為補充,適度發展油用牡丹、沙棘、構樹等特色經濟林種苗基地,力爭全市育苗面積穩定在10萬畝以上。
4.大力發展森林旅遊和林下經濟。依託交城龐泉溝、文水蒼兒會、孝義勝溪湖、方山南陽溝等旅遊景區和森林景觀,培育壯大森林旅遊、森林康養、森林服務產業,充分吸納貧困人口就業。鼓勵和扶持林藥、林畜、林菌、林果等多種模式的林下經濟發展,拓寬貧困民眾增收渠道。
三、強化政策保障
(一)穩定財政資金投入。落實省政府“三加三不減”要求,建立各級財政投入林業資金的穩定增長機制。落實《支持貧困縣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的意見》,提高統籌整合管理使用資金的能力,把財政、扶貧、農業、林業、水利等部門涉及生態建設的資金整合好、安排好、使用好,形成多個渠道引水、一個龍頭放水的生態脫貧投入新格局。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落實《關於金融助推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搭建好融資平台,將通道綠化、森林公園、生態莊園、種苗培育等生態脫貧項目納入政策性銀行的貸款支持範圍,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辦法進行融資。建立健全適合林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和服務,全面落實林業貨款財政貼息政策,加快推進林權抵押貸款。
(三)落實林業政策性保險。將林業保險納入國家政策性保險保費補貼範圍,加大市、縣財政補貼力度,降低林農繳費比例,調動林農投保積極性。擴大生態林、紅棗與核桃經濟林、苗木的政策性保險面積,增強林農抵禦風險的能力。
(四)從嚴落實依法治林戰略。堅持以普法宣傳教育為前提,全面實施依法治林戰略。將“六權治本”貫穿到生態脫貧工程建設的全過程,依法行政。完善林業執法體系,提升林業執法手段,強化執法隊伍管理,強化森林資源管護、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嚴格落實封山禁牧,依法打擊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行為,為全面實施生態脫貧工程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四、落實推進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充分發揮各級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嚴格執行生態脫貧工程一把手負責制,對重大問題親自抓、負總責,及時研究、過問、指導。各級黨委、政府把生態脫貧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在資金投入、政策落實、幹部配備等方面予以傾斜,成立專門工作機構,統籌做好項目落地、資金統籌、推進實施等工作。建立“縣市抓落實、鄉村抓實施、部門搞服務”的工作機制,明確時間表、倒排任務期,層層簽訂責任書,切實將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二)強化督促考核。將生態脫貧工程建設目標任務納入縣(市、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建立嚴格的督查考核制度,在春、秋造林重要時期,每周通報完成進度,定期組織督促檢查,年終進行驗收考核,對完成任務好、成績突出的縣以獎代補,對差的縣通報批評,直至追究主要領導責任。
(三)創新發展機制。推進購買式造林模式,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將造林任務和資金向貧困鄉村、貧困戶傾斜,實現政府主導與市場配置資源的有機結合。推進合作造林模式,吸引企事業單位等社會資金和技術參與造林綠化,實現土地、資金和技術要素的有機融合。推進“公司+基地+貧困戶”經營模式,扶持貧困民眾參與造林營林、管林護林、種苗培育。建立家庭林場經營模式,推進集體林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鼓勵支持家庭林場雇用貧困戶參與建設管護。
(四)科學編制規劃。按照分級負責、分類指導、統籌實施的原則,市級編制全市生態脫貧工程總體規劃,各縣(市、區)編制生態脫貧工程實施方案,指導鄉村搞好精準到戶的作業設計,形成完整的生態脫貧規劃體系。生態脫貧規劃應與區域脫貧總體規劃相銜接,與林業生態建設規劃相銜接。設計方案要敬天為民,順應自然,因地制宜,尊重林業發展規律,尊重農民意願,力求做到高起點設計、高標準實施、高質量建設。
(五)落實科技支撐。堅持因需因戶施策、技術精準服務的原則,從科技攻關、推廣、培訓和信息平台建設等方面為貧困戶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撐。開展紅棗裂果、核桃晚霜科技項目攻關,加強油用牡丹、沙棘、構樹等特色經濟林豐產栽培技術研究。建立科技推廣激勵機制,加快先進適用新技術、新模式的示範和推廣套用。實施林業科技入戶工程,強化對貧困戶的技術指導和培訓力度。啟動林業推進脫貧攻堅信息平台建設,科學開展扶貧效益監測評價,全面提高林業推進脫貧攻堅的科學化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