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皓(原國務院第五機械工業部副部長)

吳皓(1914~1974年),原名吳引賓,又名吳鄉賢,曾化名何少堂、王雨村、康志忠。安徽省霍丘縣人。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1929年秋,吳皓加入霍南地區農民協會。1930年初,參加霍南區李老樓農民暴動,不久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5月,調霍丘縣蘇維埃政治保衛局工作時轉為中共黨員。1932年初,任政保局秘書長。
1932年7月,吳皓參加了霍丘縣城保衛戰,突圍時被捕,押解南京國民黨軍政部軍法司看守所。後以“危害民國罪”被判處10年徒刑,關進蘇州軍人監獄。在獄中,他閱讀《自然辯證法》、《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等馬恩著作。抗日戰爭爆發後,吳皓同其他“政治犯”一起聯名上書,要求監獄當局“帶領全體犯人上前線殺敵雪恥,共赴國難。”8月19日,國民黨根據國共兩黨協定,釋放了一批 “政治犯”,吳皓也獲釋出獄。
1937年底,吳皓同中共安徽工作委員會接上關係。翌年2月,任中共霍丘縣特別支部書記。5月,任中共霍丘縣委組織部長兼縣動員委員會幹事。他以“幹事”的公開身份常駐河口集,積極領導和組織抗日救亡工作,開辦了抗日救亡訓練班,幫助建立了河口集和張集兩區委。
1938年11月,吳皓任中共霍丘縣委書記。不久,任壽(縣)六(安)霍(丘)中心縣委組織部長兼霍丘縣委書記。他深入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幫助建立民眾武裝。1939年底,霍丘縣民眾武裝發展到1萬多人,黨員發展到1400餘人,抗日救亡協會發展到120餘個。
1940年2月,中共皖西省委成立,吳皓任省委組織部長。在國民黨掀起反共高潮之際,他同省委書記李豐平等一起組織和領導了皖西黨組織的撤退、隱蔽工作,使3000餘名黨員幹部、愛國民主人士和進步青年學生分別轉移到皖中、皖東和皖北新四軍各抗日根據地。5月,吳皓隨最後一批幹部撤到豫皖蘇抗日根據地後,任皖北特委書記。
1940年8月,吳皓調任豫皖蘇區黨委特派員,負責指導埠臨太、潢川兩中心縣委(同年冬,兩中心縣委分別改為皖北地委和豫東南地委)的抗日救亡工作。不久,區黨委又派張明作“大嫂”(即與吳皓作假夫妻),組織一特殊家庭,掩護開展地下工作。後由豫鄂邊區黨委副書記陳少敏介紹,倆人結為夫妻。
1941年春,在固始縣張莊集(豫東南地委所在地),吳皓以強農油餅行賬房先生的身份為掩護,領導豫皖邊區黨的地下工作。8月,豫皖蘇區黨委決定將皖北、豫東南地委合併為豫皖地委,吳皓任書記。
1942年,吳皓先後任豫鄂邊根據地羅禮經光地委書記,鄂東地委組織部長兼陂安南中心縣委書記。
1945年10月,吳皓調任中共桐柏區黨委四地委組織部長。翌年3月,任豫東南地委組織部長。在中原突圍前,他協同中原局組織部副部長張成台完成了地方幹部和非戰鬥人員的轉移、撤退工作。
1946年6月26日,中原突圍開始,吳皓編入幹部旅,隨李先念、王震率領的北路突圍部隊,衝破敵人層層重圍,歷經千辛萬苦,於7月中旬到達陝南天竺山地區。8月,豫鄂陝區黨委和軍區成立後,吳皓任三地委組織部長。1948年9月,他返回中原,任豫皖蘇七地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後七、八兩地委合併為汝南地委,吳皓任書記。1949年3月,中共河南省委成立後,汝南地委改為確山地委,吳皓任第一副書記(8月,確山地委改為信陽地委。)1951年2月,吳皓任信陽地委書記。
1952年5月後,吳皓先後任河南省委工業部長、省委常委、省委書記處書記。1956年當選為中共“八大”代表。在貫徹執行第一個五年計畫時期,他為全省工業的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
吳皓作為主管工業的省委書記處書記,對河南1958年 “大躍進”運動,特別是“大辦鋼鐵”中發生的嚴重浮誇錯誤是有一定責任的。但他在陪同中央工業交通部副部長高揚一起檢查鋼鐵生產情況時,發現嚴重的浮誇、虛假、浪費現象後,提出工業生產要尊重科學,不能搞形式主義,不能搞浮誇。在當時“左”傾錯誤指導下,曾被視為“右傾保守”,也坐了幾個月的“冷板凳”。
1966年2月,吳皓調任國務院第五機械工業部副部長。1967年4月,他被誣陷為“假黨員”、“混進黨內的走資派”,勒令停職接受審查。後又被定為“民眾專政的對象”,受到迫害。1969年10月,被下放到河南鄧縣五機部“五七”幹校,接受“勞動改造”。1972年3月,吳皓因病獲準回京,但仍不恢復組織生活,不分配工作。後因患腦溢血,搶救無效,於1974年9月含冤去世。1978年5月,五機部為吳皓平反昭雪,並為他舉行了追悼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