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燃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安徽蕭縣
- 出生日期:1928
- 職業:美術家
- 信仰:共產黨
- 主要成就:天津美術寫好副主席
- 代表作品:吳燃版畫作品選集
出版及獲獎,版畫特色,匠心 童心 詩心,吳燃國畫特點和優點,中國畫革新,塊面意識,書法,題材來源,評價,
出版及獲獎
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美展、全國版畫展,多次選送去日本、英國、前蘇聯、法國、美國及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國家及地區展覽,並被國內外展覽館、美術館、博物館所收藏。1992年起,因事業上有突出貢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出版有《吳燃版畫作品選集》、《吳燃書畫集》、《吳燃版畫選集》。2002年出版八開精裝《吳燃畫集》,收入版畫、國畫、書法、刻字、治印等作品百餘幅。1996年獲“魯迅版畫獎”。作品有 《汲水》、《下崗》、《沃野》等。
版畫特色
匠心 童心 詩心
───讀吳燃山水畫魯慕迅 /文 吳燃是當代成名較早、成就較著的優秀版畫家之一,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即已蜚聲畫壇。及至老年,轉而投入中國畫創作,不久,即以其獨具的面目、清新的格調、醇厚的詩味而令人矚目。吳燃在國畫中所達到的藝術高度更在其版畫之上。這是因為年歲愈長,藝術上愈加精純的緣故。同時。他還擅長書法、刻字、治印、作詩,寫得一手優美的散文,又善知青律,能作歌詞……像他這樣具備多方面藝術才能和深厚文化修養的藝術家,在當代畫苑中還是不多見的。我—向認為,一個藝術家的多方面的才能和修養,乃是他在藝術上達到更高成就的必不可少的素質。吳燃的版畫早有定評,我不想作辭費,單就我個人的偏愛來說,給我留下印象較深的是《水磨坊》、《井台》、《樹陰下的碾撤》、《山泉》、《汲水》、《打穀場上》、《山月隨人歸》等質樸淳美、鄉情濃郁的農村題桐作品。
吳燃國畫特點和優點
因為這些作品和他以後的中國畫創作,不論從題材上還是藝術處理上都存在著—脈相承的內在聯繫。可以說他的版畫為他的中國畫創作準各了條伺,打下了根基,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素祠和藝術實踐的經驗。所以他才能在—開始畫國畫的時候就顯得出手不凡,給人以既新穎獨特又老到成熟的鮮明印象。吳燃國畫的最大特點和優點就在於:他把版畫的某些繪畫形式語言,巧妙地加以融化吸收,運用到中國畫中來。所謂融化,就是按照中國畫的審美特性,用中國畫的意境要求、工具材料的性能等去融化和再造版畫的繪畫語言。
反過來說,把版畫的繪畫語言吸收到中國畫中來,對中國畫自身的筆墨形態乃至某些表現程式也需要作相應突破和改造,這樣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推進了中國畫自身的發展,拓展了中國畫的審美領域。在這—複雜的兩種不同的藝術語言的轉換工程中,吳燃表現出了他的卓越才能和匠心,創造出了一套中國畫的新的筆墨形態和程式,從而使版畫的繪畫語言轉換成了中國畫的繪畫語言,並使他的國畫在中國畫的百花園中別開生面。
中國畫革新
記得我在談陳天然的國畫作品時,也曾指出過他吸收運用版畫語言的成功經驗,甚至還可以舉出林風眠、朱屺瞻、吳作人、王肇民這些大家從油畫、水彩轉向國畫的成功經驗。這些成功的經驗對於推進中國畫的革新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值得重視和研究。也許由於千餘年形成的中國畫的圖式語言過於成熟和完善,以致若要從它自身進行突破就顯得特別困難。這已成為當前中國畫走向現代的—個突出的難點。因此,許多國畫家也在中國畫之外尋找靈感和啟示,他們是由中國畫的立場出發,去向版畫、油畫、水彩畫或民間繪畫汲取有用的養料,引進新的語言,以此作為推進中國畫革新的一個途徑。他們和吳燃的出發地不同,而目的則是相同的。
吳燃是怎樣把版畫的繪畫語言轉換為國畫的繪畫語言的,我想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分析。一是對塊面的重視和使用。塊面本是版畫中基本的繪畫要素,吳燃帶著他在版畫創作中運用塊面構成的豐富經驗,駕輕就熟地把塊面運用到中國畫中,創造了一種新的圖式語言和表現手法,使人月:目一新。使用塊面需要從大處著眼,大處入手,對事物作整體性的把握,需要劉‘紛繁冗雜的物象作大膽的取合增刪,集中概括。作者有時在一幅畫中只用一兩個大的塊面就構成一畫的基本結構和主體,並且,賦予了—畫鮮明的個性特徵。
這些大的塊面有時以濃墨、淡墨或色彩畫出,有時則以色、線或小的形體組成。像《泊舟灘頭》、《老屋槽前夜草肥》、《山澗秋色》、《長天秋水》、《橫躺在石岩下的小村》、《古酒暫靠岸》、《渡頭余日落》等許多畫中都是以一兩個大塊作為主體,顯得畫面格外單純、洗鍊、明快而強烈。
塊面意識
同時,對於即便是零散的物體,也必把它集中處理在一個整體的範圍中,使其成為—個組合起來的塊面。如《橫躺在石岩下的小村》、《碧波抱孤島》、《驢馱崗上行》、們勾溝峁峁路難平》、糾、村靜臥,渡舟橫泊》等都是如此。這種很強的塊面意識,源於他長期從事版畫創作的藝術經驗,也成了他的國畫的一個突出特色。二是以肌理代皴法。吳燃不僅善於使用塊面,同時也善於對塊面作肌理的處理。不論墨或色的塊面,都以某種筆調畫出了濃淡乾濕、虛實變化,畫出了(不是製作)某種肌理的效果。這種畫出的肌理,在不同的畫中有不同的運用,有時即使在一畫之中,也因表現對象的不同而使用著不同的表現方法。如在《老屋槽前夜草肥》一畫中,樹的肌理、屋頂的肌理和石槽的肌理就分別使用了三種不同的表現方法。
又如,《橫躺在石岩下的小村》一畫,是把幾種不同的肌理交錯列置,以增加畫面的變化。用版畫的肌理(畫出的肌理)來代替國畫皴法,是吳燃把版畫語言轉換為國畫語言的又一創造。在大塊面構成的同時,巧妙地運用肌理,不僅避免了大塊面可能產生的平、板、死、結之病,使畫面充滿虛實變化、活潑靈活,而且充分體現了作為中國畫重要審美內容的筆墨精神。三是線的表現性。如果說塊面是版畫之所長,線便是國畫的優勢所在了。由於書法用筆的介入,使得國畫的線較之板畫的線更為豐富多姿、妙趣橫生。
書法
由於吳燃於版畫之外兼擅書法,用筆的功力相當深厚,所以他在以面作為構圖的主要手段的同時,也把線的表現性提高到了重要的地位,甚至把線從應物象形中解放出來,而以其鮮明的節奏和韻律,使之趨向於音樂的境界。如《橫躺在石岩下的小村》中那幾根渾厚有力、流動飛舞的線,《野渡無人舟自橫》中樹的枝條的線,《山崗人家》中遠山的線等。這些線於造型之外,具有更多的抽象性和音樂意味,使人仿佛聽到,在那山山岑岑之間,在野渡柳陰之下,都飄蕩著悠揚清越的田園牧歌。四是裝飾風。吳燃國畫的裝飾風,其手法和特點多源於版畫。如構圖的飽滿整體,色彩的單純明快,造型的樸拙簡約,以及黑白虛實的處理等都與他的版畫有著密切的關聯。不過版畫的裝飾風是由刻、印的製作手段的制約形成的,而在國畫中則依賴筆墨的表現。 在吳燃的國畫中,儘管大量吸收了版畫乃至其它民間繪畫、裝飾畫的語言要素,但他始終緊緊地把握著中國畫的筆墨這一藝術審美的重要關節,所以在他的國畫中並不缺少國畫的藝術特色和韻味,而只能被看作是具有現代畫風和審美趣味的新畫。
題材來源
吳燃國畫的題材,全都來自於農村生活。這是因為他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生長在農村,對農村生活不僅十分熟悉,而且深深熱愛。像碾盤、老井、驢馱、瓦屋、村路、渡船、禾場以及放牧、晚歸、汲水、濯足等等,這些最為平凡的事和物,由於和童年的故鄉聯繫在一起,遂使作者魂牽夢繞,痴情難忘,反覆吟詠,一畫再畫。作者的這一片童心,這一片對故鄉的山水草木、人物鳥獸的真情摯愛,就使得這些最最平凡的事物,成了最能扣動觀者心弦的永不過時的藝術題材。藝術歸根結底就是把生活加以詩化。吳燃把他對生活的審美感受,升華為一首—首無聲的詩篇,這不但由於他掌握了把生活詩化的藝術手段,更因為他有著——顆純淨的詩人的心。吳燃為人誠樸大度,睿智多思,不慕榮利,不趨時尚,而對藝術則——往情深,探索不止,可說是一位虔誠的藝術信徒。
評價
正如他自己所說,“在創作的歷程中,我克服一道又一道難關,越過一個又一個陡坡”,歷盡苦辛,而終於“插上想像翅膀,浮想聯翩,情馳神縱,身心交感,天馬行空”。他是用自己的藝術“去擁抱整個永恆的世界”。人在升華,畫在升華,詩在升華。?吳燃已經在水墨的世界裡取得了真正的自由,已經達到了物我兩忘、入畫俱老的境界。魯慕迅先生系我國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畫家、美術理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