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炳,字蔚昭,別號考園,韜園,江西省南豐縣人,生卒年不詳。 吳炳幼年聰明好學,素有大志,清雍正七年(1729)中舉人。乾隆二年(1737)中進士。其祖父吳啟晉傳中云:“以孫炳貴,贈文林郎”。乾隆十三年(1748)冬至乾隆十八年(1753)任陝西宜川知縣。後調任陝西長安知縣。陝西葭州知州。因為官正直,被人誣陷降級,平反後以知州御補陝西鹹陽知縣。先後任陝西邠州、華州、隴州知州。又調山西應州任知州。最後升任山西平定直隸州知州。因患眼病回家。終年71歲。死後葬在三十九都龍口馬鞍山。吳炳“身材修長,相貌魁偉,任官必行其志”。所到之處,頗有建樹。“既去,民思慕之”。
基本介紹
- 本名:吳炳
- 別稱:考園,韜園
- 字號:蔚昭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江西省南豐
- 主要作品:北寺送徐醇翁舊華亭 七律
- 主要成就:進士,秉公斷案,為官正直
簡歷
吳炳幼年聰明好學,素有大志,清雍正七年(1729)中舉人。乾隆二年(1737)中進士。其祖父吳啟晉傳中云:“以孫炳貴,贈文林郎”。乾隆十三年(1748)冬至乾隆十八年(1753)任陝西宜川知縣。後調任陝西長安知縣。陝西葭州知州。因為官正直,被人誣陷降級,平反後以知州御補陝西鹹陽知縣。先後任陝西邠州、華州、隴州知州。又調山西應州任知州。最後升任山西平定直隸州知州。因患眼病回家。終年71歲。死後葬在三十九都龍口馬鞍山。吳炳“身材修長,相貌魁偉,任官必行其志”。所到之處,頗有建樹。“既去,民思慕之”。
從政事跡
秉公斷案
重修書院
興修水利
考證壺口。壺口是宜川境內的一大瀑布。但因“處邊偶,舟車費遠。雖有好奇之士,無從臨眺,而古今居此地者,又皆未能道其詳”,使這一“靈奇俶詭之佳景,埋沒數乾年”,前人典籍不是把壺口誤認為山名,就是把壺口當龍門,使世人皆知龍門,不知壺口,吳炳經過親自勘查、考證,指出前人謬誤錯殲之處,為壺口證了名,充分肯定了這一天下奇觀的重要價值。
編撰縣誌
詩文
北寺送徐醇翁舊華亭 七律
邊關留滯漫多年,迥首蒪鱸志浩然。
雨挹槐花西獄路,霜飄楓葉下江船。
壯懷頻撫囊中劍,生計重尋海上田。
蕭寺論心未忍別,歌驪且盡酒如泉。